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长平之战赵括被白起围困两个月之久 其他国家为何不出手救援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2-02)20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长平之战,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长平,既非秦地,亦非赵地,乃是韩地。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自然少不了韩国人的影子,事实也是如此。公元前262年,秦军占据野王,彻底割断了上党郡与韩国本土之间的联系,上党郡一时成为韩国的「飞地」。韩桓惠王决定将上党献给秦国,以求秦国罢兵。韩国上党郡守冯亭却不愿降秦,转而将上党献给赵国。赵孝成王于是接收了上党郡并派廉颇为将,驻守长平,防备秦军。为了争夺上党地区,秦赵之战一触即发。

长平之战赵括被白起围困两个月之久 其他国家为何不出手救援

公元前260年农历七月,在长平之战战局最为胶着的时刻,赵孝成王却弃廉颇上赵括。赵括上任,并未扭转战局,贸然出击,中计被围。

在被秦将白起围困的两个月时间里,面对急转直下的战况,赵王再未启用廉颇命其率军援救长平,诸侯各国也纷纷按兵不动,眼睁睁看着40万赵军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深渊,着实耐人寻味。

赵军在长平之战中的绝境,赵国十分清楚。赵孝成王并非不想救,而是无力去救。赵国在长平之战中先后投入了超过40万军队,赵括去前线时,也带走了一批大规模赵国军队。可以说举国之兵,尽在长平,赵国已然无力再次组织大规模军事后援部队。

长平之战赵括被白起围困两个月之久 其他国家为何不出手救援

上党地区属于多山高地,其山地地形也限制了赵国自赵武陵王「胡服骑射」以来横行天下的骑兵部队。在这种地形下,面对看着人头就眼冒绿光的秦国重装步兵,赵国骑兵也不能发挥其原本具有的强悍战斗力。

援兵没有,再次换将,启用老将廉颇,率军救援长平,可不可以?答案可能依然是否定的。廉颇主导的长平之战前三个月中,三战全败。在损失大量士卒的同时,损失了一名副将和六名都尉等高级将领。长平之战前期的战局失利,已然让赵孝成王对廉颇不满,并成为其临阵换帅的首要原因,自然也不大有可能再次让廉颇披挂上阵。

(赵括)长平之战陷入僵持局面,此时赵军有三种作战策略可以选择,进攻,坚守和撤退。双方在长平先后合计投入了百万士卒,在如此胶着的战局下组织数十万人的大撤退,那就意味着直接崩溃。东晋时期「淝水之战」中的前秦大军,不过被朱序喊了一嗓子「秦军败了」,便兵败如山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撤退策略自然不在廉颇和赵孝成王的计划之内,在这一点上两人是一致的。

在进攻和坚守的选择上,廉颇却与赵孝成王发生了分歧。前者主张坚守,以拖促变。后者却急于求成,倾向于主动出击。

长平之战前三个月的正面对撞,已经充分说明了主动出击策略的不合时宜,两军战斗力高下立判,但坚守是好 *** 吗?赵孝成王却有自己的考虑。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向齐国提出借粮遭拒,可以看到当时赵国的后勤出现了极大的问题。若不能速战速决,长期坚守,可能会拖垮秦军,但赵军更可能在秦军崩溃之前崩溃。

长平之战赵括被白起围困两个月之久 其他国家为何不出手救援

根据史料推测,当时赵国国土面积约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350万,秦国国土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秦国拥有八百里秦川,巴蜀,江汉平原及河内四大粮仓,其后勤补给能力和战争潜力远超赵国,这是综合国力的比拼和消耗。

长平之战前期的战局失利,已经让赵孝成王对廉颇的作战能力产生了怀疑,廉颇与赵孝成王在战争策略上的重大分歧,使得赵孝成王不再有启用廉颇之心。而秦人的反间计则推波助澜,加固了赵孝成王的这一想法。

此时的廉颇已经六十七岁,「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虽是后话,但廉颇年老也是事实。廉颇的坚守之策,也很容易让赵孝成王与廉颇的年纪和能力扯上关系。

赵国自救已然无望,在外交方面,赵国自然不会无动于衷,求和与求援势在必行。在求和和求援这两种外交策略上,赵国内部同样发生了分歧,赵孝成王最终选择了求和。秦国也借求和之机,大肆渲染秦赵议合的舆论氛围和假象,麻痹诸侯和赵国,拖延时间,以便能够组织更多的军事力量投入长平之战。

诸侯各国看到秦赵议和,果然不出秦国所料,诸侯按兵不动,秦国避免了四面受敌,赵国自然也独木难支。

长平之战赵括被白起围困两个月之久 其他国家为何不出手救援

(长平之战地图)我们也必须注意到,长平之战虽是秦赵两国的殊死搏斗,但并未关系到赵国的亡国灭种问题,这是一场「谁胜谁更强」的战略游戏。作为诸侯而言,坐山观虎斗,秦赵互殴两败俱伤,不失为一种更好的外交选择。

长平之战中诸侯坐观成败,接下来的邯郸之战,诸侯出兵援赵合击秦军,就充分说明了诸侯的这种心态。毕竟,邯郸之战关乎赵国的生死存亡,此时的诸侯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赵国选择求和而诸侯袖手旁观的另一个考量,便是联军未必好用。比如公元前293年,白起的成名之作——伊阙之战,便是秦军大破韩魏24万联军。前273年的华阳之战,秦军又大破赵魏15万联军,斩杀魏军13万,赵降卒2万人被沉入黄河。秦国之强已成事实,赵国及其他诸侯的战略选择也深受此影响。

魏人范睢入秦,向秦昭襄王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以及波诡云谲的「合纵连横」之术,也让诸侯之间矛盾重重,差距不断,难以形成合力抗秦。

长平之战赵括被白起围困两个月之久 其他国家为何不出手救援

(人屠白起)自救无方,外援无望,公元前260年农历九月,陷入绝境的赵军投降。白起坑杀赵降卒40万,秦军也付出了伤亡20万的的代价。从此,山东六国中唯一的强者赵国轰然倒塌,秦国的统一之路再无羁绊。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最终统一六国。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一节,白日鼠白胜有一首歌谣。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似汤煮,王孙公子把扇摇。长平之战正是发生在夏秋之际,赤日炎炎,尸山血海,正所谓「秦赵心内似汤煮,齐楚韩魏把扇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2/234469.html

“长平之战赵括被白起围困两个月之久 其他国家为何不出手救援” 的相关文章

明世宗朱厚熜后期为什么不上朝?身体撑不住

明世宗朱厚熜后期为什么不上朝?身体撑不住

嘉靖皇帝继位的时候明朝已经暴露出了种种问题,他以雷霆手段拯救明朝于危难,可是后期却有种种匪夷所思的行为,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历史网小编就来为各位朋友带来详细解答。嘉靖皇帝为什么沉湎道教?是有原因的。他的父亲兴王朱祐杬18岁离开北京到湖北钟祥就藩,直到43岁去世,都没有回过北京,也没有见过生母邵氏,一直...

有哪些与荀勖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荀勖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颍川颍阴人。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臣,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勖少年时聪慧好学。初仕于魏,为大将军曹爽掾属,后迁中书通事郎。曹爽被诛后,历任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等职。...

李筠是什么出身?他反宋行动为何只维持了两个月?

李筠是什么出身?他反宋行动为何只维持了两个月?

李筠,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建隆元年(960年),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向北汉称臣,反抗北宋。但李筠起兵仅两个月,就被赵匡胤消灭。为何李筠要向手下败将北汉称臣一,早年从军李筠早年从军,在后唐秦王李从荣手下担任护卫,因为擅长骑射,能拉百斤大弓,所以很得李从荣重用。...

在曹操五子良将当中 张辽为什么能够入选首位

在曹操五子良将当中 张辽为什么能够入选首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麾下五子良将里,张辽作为一个降将能够入选,而且位居首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所谓的“五子良将”和刘备的五虎大将都是后世民间的一个俗称,或者说是演义。这里的“良将”就是指能征善战或者说是勇冠三军。“五子良将”通常是指代曹操时代麾下的五位军事主...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众所周知朱瞻基是明君,他创造了仁宣之治,明朝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就是从仁宣之治开始的。但是明君也会犯错误,那么他犯了哪三个致命错误呢?一、明宣宗重新重用宦官。朱元璋立国以后,为了吸取唐朝被宦官擅权的教训,特地立下祖训:宦官不许干政,违者斩。这事儿如果好好实行下去,对大明朝只有好处。可问题是,到了他...

三国时期许褚手下的那支队伍战斗力如何?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三国时期许褚手下的那支队伍战斗力如何?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许褚是曹操手下大将,正史中记载,许褚腰大十围,勇力绝人。后来,许褚成为曹操的贴身护卫,多次在危急时刻救了曹操,立下大功。许褚和典韦都是以猛著名,也都深受曹操喜爱,两人不相上下。然而,许褚手中有一支奇特的队伍,让曹操非常喜欢...

有哪些与孙峻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孙峻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孙峻(219年-256年10月19日),字子远,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散骑侍郎孙恭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峻年少时骁勇果敢精明强干,初任武卫都尉兼侍中,孙权病危时,与诸葛恪共受遗诏辅政,孙亮即位之后,升...

在扳倒鳌拜以后,康熙做了哪些事情?

在扳倒鳌拜以后,康熙做了哪些事情?

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康熙在扳倒鳌拜以后,对鳌拜的处罚,有很多让人不太理解的地方。为了搞清楚康熙是怎么处理鳌拜的,我们先来看两段史料。第一段史料《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庚申,王大臣议鳌拜狱上,列陈大罪三十,请族诛。诏曰:‘鳌拜愚悖无知,诚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