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何没有出现倭寇问题 倭寇没有了,海盗却出现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倭寇问题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导语
你了解什么是倭寇吗?在古代倭寇横行了三个多世纪,对社会治安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倭寇,顾名思义就是从海上入侵中原地区,对中原地区进行非法行为的海盗,这群人一开始都是来自日本,因此日本也被称为倭国。倭寇在我国历史中存在了如此长的时间,一直难以连根拔起清除。但是如果有关心历史的朋友会发现,到了清朝的时候,倭寇不怎么出现了。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一、倭寇从何而来?
倭寇其实有真倭寇和假倭寇两种类型。真倭寇一般是出现在日本的战国时代,当时因为日本地区的封建诸侯夺权抢位。日本诸侯战争的时候,因为战争导致了很多产业的破产,有很多没有办法维持生计的日本人,为了吃饭只能沦落成为海盗。
而且当时日本的首领幕府是已经没有能力掌控全局了,甚至当时一些落败的诸侯都组织海盗去掠夺中国。在这场争斗之中牺牲了许多人,失败的一些武士,没有办法再回到自己的故乡。为了能够谋得生存的机会,有组织的来到了中国的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这群人便是真正的倭寇,而中国人中一些比较唯利是图的人也觉得这是发财的好机会,便协助这些海盗一起掠夺国人,成为倭寇的帮凶。
而假倭寇就是中国地区的一些百姓不知道如何在中原生存下去,或者觉得这件事有利可图,与真倭寇狼狈为奸,想靠捷径获得财富。学习了真倭寇抢劫的 *** ,所以在沿海地区假装倭寇,所以他们也就被称为了假倭寇。
倭寇的问题从元朝中后期就开始了,那个时候只是个苗头,并没有影响到大局。在明朝的时候,因为这个时期接皇帝不问政事昏庸无能,但是对这些现象爱答不理,也让倭寇的猖獗有机可乘。在明朝因为战争的混乱,很多流浪的人儿也是没办法,采取当了海盗倭寇。东海那边刚好有组织,可以去投靠。倭寇也因此越来越猖狂,更是毫无畏惧,在各方结合之后,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一群乌合之众,等到真正影响了明朝的发展,明朝才意识到倭寇的严重性,开始抗击倭寇。
二、倭寇的崛起与衰落
明朝的中后期是倭寇最猖獗的时期,浙江宁波地区是受到了更大的威胁。倭寇涉及到多方的势力,如地主,某些利益群体的代言人等等,奉旨进行抗倭的官员都非常困难,因为军队腐化严重。到了明朝的嘉靖年间,与倭寇的战争长达四十多年,战火蔓延到了整个东南沿岸地区。而且在明朝的两次海防危机中, *** 都进行了不理智的一刀切政策,让百姓们吃了空,比如嘉靖帝实行全面海禁,让海盗全面大爆发,也是跟倭寇盛行有着一定关联的。
那他们老实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明朝的倭寇大多通过台湾来到中原,台湾是他们的根据地。我们都知道在明朝后期,郑成功是成功收复了台湾,这让留守在台湾的日本人也因此都被遣散了,失去了他们的老窝。再加上在明朝万历期间,中国和朝鲜联合的军队打败了日本侵略朝鲜的队伍,日本内部也是十分混乱,过多消耗,需要通过休养生息来恢复实力。
而且虽然在明朝的后期,日本得以实现统一,但是统治者想要一改以前糜烂的样子,就只能通过自强的方式,想要自强可以进行对外扩张。日本 *** 将视角看向了临近自己的中国,开始侵扰明朝。但是到了清朝,东方的发展已经是不如西方,不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在通过向西方学习来扩充自己的实力,自然也顾不上挑乱对方,而且清朝初期,实力远超日本,所以倭寇也就不敢来侵犯了。
如果说明朝内部的假倭寇的话,在明朝实行海禁之后,很多以海为生的百姓失去了生存下来的途径,所以当了倭寇,就连倭寇的首领也是中国人,自己人打自己人,可见那个时候的环境有多少恶劣。但是到了清朝的时候,虽然也是仍然实行了海禁政策,但是清朝 *** 把沿海的百姓都迁回了内陆地区,规避了当时明朝的风险,百姓也是没有办法跟倭寇搭上边了。
而且清朝初期十分考虑百姓的民生问题,重视农业的生产规划,清朝的实力逐渐强盛,百姓们安分守己,有了生存下来的途径,更是不会想着做那些违法犯罪的事情了,国内的假倭寇也就在这些政策措施下消失了。
其次要提到的关键就是日本自己的原因,国情变化。清朝初期的日本,已经不再是诸侯争乱的年代,在幕府有能力统治日本之后,便制定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开放了长崎的港口,其他的都关闭了,日本的船只更是不允许出海去进行贸易往来,如果偷渡出去,就是死罪一条,这个政策从根源上阻止了倭寇。而且还实行了严格的宗教信仰方面的制度,取缔了天主教的活动,不让天主教的人存在日本,采取严格的禁止教会传播措施。
而且就算开放了长崎,也只有一些被日本 *** 同意的国家才可以进入贸易,比如中国和荷兰,而且贸易的全过程还会被密切监视。在现代人看来,出个国都是死罪,自由真的是受到严格的限制,不过恰好是在这个日本闭关锁国的时间里,倭寇被慢慢的铲除,明目张胆打劫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三、倭寇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虽然日本看起来是避免与各国进行外交来往,但是跟大清王朝还是有着重要的联系,毕竟中日有着重要的洋铜贸易,在清朝统一国家以后,进入了初步阶段的和平,因为是初成立的朝代,会遇到许多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比如统一全国的货币。在清朝就是铜钱,需要大量的铜来锻造,因为清朝的铜产量十分有限,加上运输过程的困难,极有可能发生钱荒,因此清朝 *** 将铜的来源看向了日本,日本有铜!
日本虽然没有什么日用品的制造产业,但是金属产量却十分丰富。日本对中国货物的需求,加上中国对日本铜的需求,双方达成了阶段和平的状态。在1683年的时候清朝拿下了台湾,中日两国就开始了铜的贸易往来,日本的百姓借着自己的铜,换取中国生丝等货物。在康熙和乾隆的年代,清朝也开始对对外贸易方面紧张,在乾隆年间也是只留下了一个通商口岸,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清朝 *** 对日本铜方面的贸易还是很宽松的,毕竟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所以没有下禁令。相比起清朝其他的外贸政策,真的是开明了许多。
这开明的政策下,是对中日双赢的生意往来,清朝时期每年去往日本的船发到上百艘,更是有许多的中国人去到日本,双方尽力的维持和平。但是其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虽然中国闭关锁国,但是有一个强大的海上军队,震撼东亚海域,对清朝起到了很好的保护防御作用。
到了康熙的时候,以骑马弓箭射猎为主起家的清朝,也开始重视对海上军队的培养。当时清朝水师中,就有六十多火力十足的炮船。如果是海上作战,那肯定是威力迅猛。这样的海上力量,没什么人敢放肆。所以就算是当时有倭寇横行,也是不敢公然与这样强大的力量对抗的,这样的种种举措下,倭寇被逼转行。只是到了后来乾隆年间,这势力就衰弱了,皇帝觉得海上力量没有多大的作用,也就忽视了对其进行再发展。曾经威武的船只被扔被拆,几乎是废弃了。再加上造船的手工图在大清朝的时候被销毁了,造船的技术也是因此而退步。
也正是在清朝海上势力退步的时候,虽然清朝没有因此再返倭寇的问题,但是兴起了越南海盗,他们拥有着强大的海军装备,战舰也是做得比清朝大许多,一到春天夏天河面不结冰,适合通航的时候,这群海盗就组队组团的来到中国进行杀伤抢掠,从广东到浙江的海面都是海盗的身影,百姓的生活与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虽然乾隆和嘉庆两位皇帝都下令严杀这些海盗,将他们赶尽杀绝,但是当时国内的势力打不过人家,百姓也只能是能躲就躲,有钱的人家会自己配上枪炮,跟海盗一磕到底,这样的局面,在嘉庆年间持续了许久。知道有一次海盗遇到了飓风,才撤退了。
结语
海军实力不行,就算没有倭寇来袭,就算因为天气的原因海盗走了,但是到了 *** 战争的时期,面对这么凶猛的敌军,被迫轰开国门,也是无力。更是到了甲午战争的时候,被昔日的合作伙伴攻打,踩在脚下。所以在清朝,虽然是没有了倭寇,但是有实力不可小觑的海盗在沿海地区作乱,不管是任何朝代,提高自己国家的防御能力和军事实力都是顶头大事,不能因为暂时的安逸而忽略了远处升起了点点危机。
参考文献
《明史》
《明太祖实录》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