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高句丽一个不得不消灭的崛起大国,隋炀帝拼到灭国也想踏平它!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10-13)100

隋炀帝是个败家子。老爹隋文帝通过开皇之治给他攒下偌大家业,结果十几年间便被他糟蹋一空。考察杨广诸多的败家行为,三征高句丽历来被视为亡国关键因素之一。

一征高句丽,山东民众反叛,二征高句丽,朝廷重臣造反,三征高句丽,天下皆反。如果不是杨广矢志不渝地要进攻高句丽,隋朝继续活个百八十年大体是不成问题的。

杨广为何如此丧心病狂的要征服高句丽,以至于连弄得国破家亡也“不忘初心”呢?

过去通常解释为,这是杨广个人欲望在作怪,并给他贴上八字标签: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正如一代史学大家岑仲勉先生所认为的,隋炀帝三征高丽 “师出无名 , 无非好大喜功的思想在作怪 ……此一战役应列为侵略性战争 ”。

是这样吗?

高句丽一个不得不消灭的崛起大国,隋炀帝拼到灭国也想踏平它!

*** 配图

一、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当然不是。反对的理由很简单,征讨高句丽,并不是杨广一个人在战斗。

在杨广之前,是隋文帝率先打响对高句丽的之一枪。隋文帝开皇十八年,杨坚任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率领水陆30万大军进攻高句丽。不过,因为气候、瘟疫及后勤等诸多原因,隋军还未与敌交战便伤亡惨重,只好暂时退兵。

在杨广之后,紧随其后的是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八年十一月,李世民任命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李勣(即徐茂公)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分率水陆大军进攻高句丽。次年二月,李世民更是御驾亲征。

然而,由于高句丽一方殊死抵抗,唐军虽然取得不少战绩,也只得被迫班师还朝。从战略上讲,这仍是一场失败的战争。后来,太宗实行游击战,不断派小股部队骚扰对方,以消耗高句丽国力。

接过唐太宗接力棒的是唐高宗李治。公元661年,唐高宗下令对高句丽发动大规模进攻,发35军,同样是水陆两道并进。

不过,这次拿的还是唐太宗的剧本:大军前期获得大胜,然而在围攻平壤时却遭遇顽强抵抗,又恰逢大雪天寒。无奈之下,唐军又一次无功而返。不过,幸运之神即将降临。本文为历史网原创,未经历史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公元666年,高句丽内乱,唐高宗趁此时机二次发兵。历经一年多的苦战后,高句丽终于被全部平定,东北亚纳入大唐帝国的掌控之中。

从隋到唐,从隋文帝到唐高宗,两朝四帝都致力于对高作战,如果认为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是穷兵黩武、好大喜功,那怎么解释隋文帝、唐太宗这样的一代明君,也要打一打高句丽的行为呢?

显然,征讨高丽的战争动因,已经超出个别君主私欲的范畴。

二、高句丽的发迹史

要理解隋唐帝国与高句丽政权之间的冲突,首先得简单回顾下高句丽的发迹史。

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在政治斗争中失利,逃离故国到达汉代玄菟郡内,在纥升骨城建立高句丽政权。此后,高句丽便开始四处扩张。

先是吞并了周边一些民族的领地,势力壮大后便发动对汉代所辖的玄菟、乐浪等地的进攻。然而,在汉魏帝国的打击下,高句丽惨败。

高句丽一个不得不消灭的崛起大国,隋炀帝拼到灭国也想踏平它!

*** 配图

不过,五胡乱华来了。随着中原地区陷入动荡不安的大乱局之中,高句丽乘势崛起。公元313年,高丽攻破西晋乐浪郡,次年,又占有带方郡。自此,朝鲜半岛成了高句丽的势力范围。

其后,高丽不断向西北扩张,兵峰直指辽东地区。经过百余年的苦战,到鲜卑慕容氏衰落后,高句丽终于将辽东控制在自己手中。

于是,到了公元五六世纪,高句丽已经成了一个横跨长白山和鸭绿江两岸,西至辽水,东到日本海,南跨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北部广大区域的强大国家。

不客气的说,此时的高句丽,已是东北亚地区的一方霸主。靺鞨、室韦、契丹、奚以及朝鲜半岛南部的诸多政权,都在它的强权之下。

然而,高句丽的崛起,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捡漏”。原因在于,其发家靠的是中原王朝内部动荡而无暇东顾之时,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一旦中原王朝重新恢复大一统的局面,靠捡漏起家的高句丽便面临致命危机。

三、地缘政治

经过三百年的大分裂,中原地区终于迎来一个新的时期。

577年,北周攻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同时接管了原属北齐的辽西地区,于是,北周与控制辽东的高句丽直接接壤。4年后,大臣杨坚取周而代之,隋朝建立。

开皇三年(583年),隋朝打败北方最为强大的突厥势力。开皇四年,突厥沙钵略可汗、达头可汗等表示臣服,契丹部落也纷纷归顺。本文为历史网原创,未经历史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很明显,隋朝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业已成为东亚地区新的主导力量,新一轮的洗牌已然不可避免。这种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于高句丽政权来说,是个致命的威胁。

因为隋、高双方有着现实的利益冲突。

高句丽之所以能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区域霸主,离不开对辽河流域的控制。通过占领辽东地区,高句丽:

之一,获得大量肥沃的农耕地,增强了经济实力。第二,一方面阻断其他国家对东北民族的沟通,另一方面则可以接纳由中原地区而来的人力、财力,增加国家实力。第三,辽河流域易守难攻,能有效增强其国防力量。

简而言之,辽东地区是高句丽生存发展之命脉,无论是军事国防还是经济建设,通通离不开这一地区。

高句丽一个不得不消灭的崛起大国,隋炀帝拼到灭国也想踏平它!

*** 配图

然而,这一地区早在汉代变就是中国领土,收回固有领土无何厚非。而且,对隋朝来说,辽东地区同样至关重要。

掌控这一地区,便可以与东北地区各个民族政权联合,以切断突厥右臂,方便更好的掌控突厥等外患。当初汉武帝之所以灭掉卫氏朝鲜和经营辽东,为的就是抗击匈奴的战略需要。

同时,辽东又是华北地区的安全保障。因为魏晋以来,随着政治中心的东移,以及经济地区的自关中转移到华北,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越发突出,这一地区的稳定已变得举足轻重。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隋唐帝国不会放任一个地区霸权在此做大,进而对自己造成潜在威胁。

可以说,对于东北亚地区的主导权,双方都志在必得,冲突就此无法避免。怎么办?只能打了。本文为历史网原创,未经历史网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10/278169.html

“高句丽一个不得不消灭的崛起大国,隋炀帝拼到灭国也想踏平它!”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张温一家被废,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张温一家被废,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张温,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汉末三国时代,虽说中原才是士族聚集之地,但江东地区也有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其中尤以吴郡四姓顾、陆、朱、张最为显赫。顾雍、顾谭,陆逊、陆绩、陆抗,朱桓、朱据都是三国时代鼎鼎大名的人物。那孙权为何要废黜张温,甚至牵连其家...

刘邦如此宠爱戚夫人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全她?

刘邦如此宠爱戚夫人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全她?

无论是在正史里还是野史中,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就连吕后都无法相提并论,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后即吕雉,是刘邦的结发之妻。刘邦虽然喜欢戚美人,也了解吕后的心狠手辣,但刘邦从政治上考虑,始终没有将吕后处死来保全戚姬母子。我们从三个角度来分析此事。一、刘邦没有理由处死...

韦曜:东吴重臣、史学家,长期从事史学编纂事业

韦曜:东吴重臣、史学家,长期从事史学编纂事业

韦曜(204年―273年),本名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时好学,善于作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县令、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太史令等职。吴景帝孙休时期,担任中书郎、博士祭酒,管理国子学。吴末帝孙皓即位后...

秦始皇死后扶苏身边还有三十万请君 扶苏为什么就自杀了

秦始皇死后扶苏身边还有三十万请君 扶苏为什么就自杀了

还不知道: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三十万的秦军,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扶苏乃秦始皇长子,他眼光独到,济世爱民,然而却与秦始皇的残忍暴虐,唯我独尊的政见相左,从而使父子俩格格不入,秦始皇便下放扶苏去支边,协助蒙恬大将军,修长城,保卫边疆,抵御强悍的...

陆康:东汉末年官员,忠于东汉朝廷,有显著政绩

陆康:东汉末年官员,忠于东汉朝廷,有显著政绩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官员,吴郡吴县人。陆康是吴郡陆氏子弟,忠于东汉朝廷,有相当显著的政绩。汉末乱世,陆康为朝廷抵抗孙策。城陷后,去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所在称之陆康年轻时就有义烈之名。最早先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然后出任高成县令(...

步协:东吴丞相步骘之子,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步协:东吴丞相步骘之子,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步协,临淮郡淮阴县人,东吴丞相步骘之子。赤乌十年步骘逝世,步协嗣父之任,继统步骘所领,加为抚军将军。后来蜀汉被魏所灭,东吴闻知此事,见百城无主,遂有兼蜀之志,命步协率众西征,却为罗宪所阻。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步协,临淮淮阴人,东吴丞相步骘之子。公元247年(吴大...

魏延如果代替马谡镇守街亭 魏延能受得住吗

魏延如果代替马谡镇守街亭 魏延能受得住吗

对魏延替代马谡守街亭能不能守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街亭既好守有不好守,说好守是因为诸葛亮足够重视,给的兵力还算充裕,而且主要任务不是攻城也不是消灭魏军,阻挡魏军不要过境就行;说不好守是因为街亭无险可守。马谡是蜀汉阵营中青代的佼佼者。满脑子兵书,一肚子经典战例,诸...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绩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绩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陆绩(188年—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人,东汉末年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六岁时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谓欲以遗母。好直言,出为郁林太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孙权授予奏曹掾,常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