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何宋军北伐40万大军攻不下孤立的幽州城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12-07)130

公元979年,刚刚站稳脚跟的宋太宗赵光义亲自统帅宋朝精锐力量40多万,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北伐。此战的目的是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当年后晋的石敬瑭把这片领土送给了辽国人,中原王朝从此失去了战略屏障。因此作为军事爱好者的赵光义决定亲自出马收复失地,他想超越自己的哥哥,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当时宋朝内部一直认为他的皇位来路不正,真正的继承人应该是赵德芳。但就是这样一次士气慢慢的收复失地之战,却没有攻下孤立的幽州城。其中的缘由又是什么呢?

一、宋军久战疲惫,后勤不足

为何宋军北伐40万大军攻不下孤立的幽州城

赵广义画像

979年正月,宋太宗赵光义出兵20万北伐北汉,在赵光义看来自己收复北汉易如反掌。但是他忘了,他的哥哥赵匡胤三次进攻北汉都没有成功,就连赵匡胤的老上级柴荣也曾进攻北汉,可惜也以失败告终。此次宋军进攻北汉的军事行动并不顺利,宋军虽然包围了太原城,但是久攻不克。在这样的情况下,宋太宗再次命令后方的宋军前往增援,而且他本人御驾亲征。截止宋太宗抵达太原城下时,围城的宋军超过了40万。经过4个月的反复厮杀,在5月初,北汉宣布投降。北汉的投降深深 *** 了赵光义,他不过各军将领的强烈反对,命令大军北伐,他的目标是燕云十六州。赵光义之所以敢北伐,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首先在进攻北汉的战争中,宋军一鼓作气击败了前来增援的辽军。

经过细作侦查,燕云地区的辽军兵力不多,加在一起不超过10万。而且大部分都是 *** 将领在镇守,估计不会遇到强烈的抵抗。因此赵光义命令三军拔营起寨,目标幽州城。但是当时的宋军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首先是久战疲惫,宋军进攻北汉足足打了4个月,将士们已经不想继续作战。由于从山西进攻河北,需要翻越重重的山岭,因此宋军并没有携带太多的攻城器械。宋军看样子是轻装上阵,但是后来面对高大的幽州城,只能望城兴叹。最后一点就是后勤的准备,由于赵光义突发奇想的北伐,宋朝的文臣武将都没有任何的准备。武将们没有制定相应的进攻路线和各种方案,文臣们没有时间准备足够的战争物资,在包围了幽州时,宋军内部的军粮已经告急。

二、轻视了辽军的实力和辽国的决心

在宋军进攻北汉的过程中,宋军大败前来增援的辽军。宋太宗心里开始轻视辽军,他感觉辽国人也不过如此。他宣布继续北伐也算经过考虑的,虽然宋军久战疲惫,但是宋军以五打一还是有绝对的胜算的。当时的宋军部署一百年之后的宋军,当时的宋军堪称虎狼之师。与辽军一比一对抗可能不足,但是40万宋军进攻不到10万辽军还是绰绰有余的。幽州的守将韩德让也明白这一点,他将所有能集结的部队全部调进了幽州城内。韩德让希望固守待援,反正宋军的攻城器械不多。幽州城经过长期的修建,城墙十分高大,宋军一时之间当真没有办法。在万般无奈之下,赵光义只得命令宋军围城。

为何宋军北伐40万大军攻不下孤立的幽州城

宋辽之战

在围城的问题上,他有犯错了。围三缺一是军事常识,而他的命令是团团包围,这样一来,城内的辽军无法突围,也只能和宋军死磕到底。宋军北伐的消息传回了辽国上京,辽国皇帝立刻升帐议事。最终辽国的决定是放弃幽州,固守长城一线。历史给我们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辽国派出了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等名将率领的7万援军。辽国皇帝给他们的任务是接引韩德让突围,然后防御长城。辽国派出的援军虽然不多,但是都是清一色的骑兵,而且经过长期的训练。此时耶律休哥打算试一下宋军的实力,他率领3万辽军主动向宋军大营挑战。

三、皇帝的战败致使宋军满盘皆输

当时宋军内部对赵光义已经心生怨言,这一点赵光义也明白。面对辽军的挑战,赵光义决定亲自出战,鼓舞一下全军的士气。但是他的对手是耶律休哥,二人的军事能力完全不在一个等级。赵光义太招摇了,出战还是 *** 的銮驾。耶律休哥惊讶的看到了大宋皇帝的黄罗伞盖,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他命令辽军猛攻赵光义所在的中军,在两军大战之中,赵光义中箭落马。

为何宋军北伐40万大军攻不下孤立的幽州城

宋辽之战

皇帝是全军的精神支柱,皇帝的落马只是宋军全军溃散。虽然赵光义随后被部下救起,但是宋军败局已定,一切都无可挽回。两路辽国援军和幽州城内的辽军三路夹击,宋军失去了更高统帅部之后,大败亏输。在追击宋军的过程中,耶律休哥命令士兵双手举火把,这样从远处看辽国援军足足有一二十万。宋军将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放弃了先退守然后再反击的计划,命令全军疯狂的向南撤退。

宋军既没有辽军的精兵利马,也没有破釜沉舟的士气,一遇到点小困难,就想着退回去,这样又怎么能攻下幽州城呢?即使这座幽州城是孤立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12/287699.html

“为何宋军北伐40万大军攻不下孤立的幽州城”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王夫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王夫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人,明遗民,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学者王朝聘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五年(1632年),考中秀才,组织“行社”、“匡...

缪贤: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好宦官?

缪贤: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好宦官?

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被记录在册的宦者令。很多人对此了解甚少,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这位宦者令可不简单,他推荐了后来是赵国上卿的蔺相如。因为推荐了蔺相如这个大才,导致了这位后世的名声十分的高。当然了,他做过的事情还有很多,因此,在历史上他的评价并不低,评价他是一个好宦官。那个时代的宦...

顾谭:三国时期东吴太常,特别受太子孙登看重

顾谭:三国时期东吴太常,特别受太子孙登看重

顾谭(205年—246年),字子默,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东吴太常,顾邵之子,丞相顾雍之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顾谭少年时和诸葛恪、张休、陈表同为太子孙登的学友。而顾雍因为高见卓识,特别受太子看重。位在太尉范慎、谢景、羊衟之上,从中庶子转任辅正都尉。赤乌年间,他...

明末时期武之望与孙元化两位大臣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明末时期武之望与孙元化两位大臣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末,天下大乱,很多明朝官员因为剿匪或抗清不利,结局悲惨。不过,既然做官,为国捐躯也好,因罪自尽也好,这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因果,无可厚非。但其中,也有部分比较可惜的官员,比如,科学家式的技术型官员...

徐妙云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徐妙云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仁孝文徐皇后,朱棣的原配妻子,明朝开国大将魏国公徐达的长女,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将门才女,一代贤后。这是后人对于仁孝皇后徐氏的评价。在很多影视剧里,徐达的长女都被称为“徐妙云”,不过在正史里并没有明确记载她的闺名,只称之为“徐氏”。这里姑且称徐氏为徐妙云。1407年8月6日,46岁的徐妙云行将离开...

王应麟创作了哪些著作?传世墨迹有哪些?

王应麟创作了哪些著作?传世墨迹有哪些?

王应麟 (1223年-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人。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淳祐进士,历官浙西安抚使干办公事,迁秘书郎。累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后辞官回乡,专事著述20余年。宋亡不出。早年致力于典章制度研究,对经史百...

三国演义中徐庶和庞统二人最后是什么结局?

三国演义中徐庶和庞统二人最后是什么结局?

《三国演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刘汉王朝气数将尽。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徐庶和庞统都曾为刘备麾下赫赫有名的谋士,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是结果却一息志一身亡。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空落了一身智谋,无限遗憾。庞统逝于落凤坡,功名未就,令人唏嘘。在《三国演义》中,虽然对...

乾隆让位后还做了三年太上皇 这里边有什么政治危机存在

乾隆让位后还做了三年太上皇 这里边有什么政治危机存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禅位嘉庆,当了三年太上皇,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的政治危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对于乾隆来说,其实没啥政治危机,他只是遵循着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二十一日所颁布的一道谕旨:“不知朕践阼之初,曾焚香告天云,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