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捷报连连却被宋高宗召回,千古忠臣死于莫须有!
岳飞捷报连连却被宋高宗召回,千古忠臣死于“莫须有”!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靖康之难后,宋朝军事实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元1127年,金国大军攻破北宋都城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难,这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历史大变局。
两位皇帝、后宫、亲王、宗室妇女以及大批社会精英被掳到金国,也就是说,宋高宗赵构的亲生父母、兄弟姐妹都在金国人手上,加上军事实力差距,南宋处境艰难。
历史上,犬戎入侵西周,杀死周幽王父子,掳走褒姒;五胡乱华,西晋被迫衣冠南渡,正统王朝从来没有如此被动。
南宋君臣,在艰难中成长。
高宗赵构本就是一个机灵人,靖康之难前,他在金营当人质,宋军偷袭金营,同为人质的宰相张邦昌担心金国迁怒,惊恐不已,康王赵构则不以为意,不仅保存了自己的尊严,还让金国误以为赵构不害怕,所以是假亲王,就把他给放了。
宋的军事力量也有了进步,名将涌现。
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的二三十年里,宋军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
之一阶段:童贯之流掌兵二十年,北宋军队腐败混乱。
镇守太原时,童贯手握几十万大军。金兵尚远,童贯作为军队更高统帅,只因害怕,竟弃军逃跑。此时的北宋军队,四字可总结:不堪一击。
当金兵南下时,一路经过险关要津,全无宋兵抵御,使金人都叹息说,宋朝太无人了。足见当时宋朝军队的无能了。(胡绳《二千年间》)
第二阶段:李纲、种师中等涌现,北宋虽然具备实力,却不能发挥。
李纲是文臣,成功指挥了开封保卫战,钦宗因此命令他带兵去山西作战,李纲毕竟不是武将,野战失败;
种师中即《水浒传》中的小种经略相公,带兵作战是没有问题的。种师中救援太原,朝廷补给不能跟进,友军不能遵守军令抵达战场,士兵忠诚度不足,竟因为朝廷拖延奖励临阵溃逃,种师中救援太原,粮草不济急于求战,寡不敌众而败,本人战死。
此时大宋军队,因宋太祖、太宗以来留下的各种军事掣肘,无法发挥实力,只勉强可战。
第三阶段:韩世忠、岳飞等带领的宋兵,已经具备野战战胜金国的实力,并取得了以少胜多的大捷。宋军在各方面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例如大仪镇之战,四十四岁的韩世忠不惜亲自做诱饵,带领少数士兵上阵厮杀,险些被擒杀,才最终把金兵引入包围圈,歼敌上万人。
这一阶段,宋朝军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军队作战能力已经隐隐超越了游牧民族骑兵。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是宋朝军事实力成长的缩影
善以少击众……猝遇敌不动,故敌(金国)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宋史·岳飞传》)
一度所向披靡的金人,对岳飞所治军队评价非常高。
岳家军短短十几年的里成长为战斗力强悍的军队,是南宋整体军事力量成长的缩影。岳家军是如何打造的呢?
靖康之难后,高宗南渡,岳飞跟随老将宗泽守卫开封,组织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带的义军抗金,本来已经有了起色。宗泽因高宗不肯回中原忿忿而死,继任者杜充镇守开封,居然镇压抗金义军,岳飞阻挡无效。
后金兵南下,杜充不战而弃中原南逃,岳飞也奉命渡江。南北方的官方和民间的抗金力量陷入混乱,岳家军收拢这些军事力量,逐渐从几千人发展到十万人。
最关键的是,岳家军是一支具备信仰的军队,“还我河山”的目的,明确而高尚。
岳飞告诫“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死”,治军提出: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毕沅《岳飞》)
岳家军以光复河山为信仰,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宋军有了质变。
另一方面,金军统帅完颜宗弼说,金国在占领北方之后,士兵因为无法掳掠,战斗意志滑坡,且互相之间争夺利益,各支军队之间开始丧失团结基础。
郾城大捷,岳家军势如破竹,金军已经不能抵挡南宋的反攻
金太宗死后,幼帝继位,完颜挞懒掌权,主张把河南归还南宋,返还徽宗遗体和南宋太后,平息两国干戈。宋高宗非常高兴,准备同意金国的提议,派军队接收河南。
不久完颜挞懒在金国内部的政治斗争中失败,全家被杀,主战派的完颜宗弼掌权,进攻宋军,宋金双方在淮河一线附近进行了多长战役,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郾城之战。
岳家军是宋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直接从中路进攻金军,同时可以护卫建康。他们很快就占领河南南部,志在光复河山的岳飞,八万军队分三路:一路守颖昌(河南许昌)、一路前往黄河以北组织义军夹击金国、自己带轻骑兵驻守郾城。
金军统帅完颜宗弼(《岳飞传》里的金兀术)带领金国最精锐的一万五千骑兵和十万步兵直奔郾城,准备集中优势兵力,彻底解决岳飞,兵力上看,岳飞占据绝对劣势。
金国骑兵非常厉害,以“铁浮屠”和“拐子马”闻名,曾短短几年灭辽国,打得北宋几十万大军丢盔弃甲:
“铁浮屠”即骑兵和战马周身盔甲,以苇索相连,正面冲击力巨大;
“拐子马”由善射轻骑兵组成,负责两翼突进,配合“铁浮屠”,纵横天下。
这些精锐骑兵,通常先在一旁观战,在战场焦灼时突然加入战场,极具突然性
兀术被白袍,乘甲马,以牙兵三千督战。兵皆重铠甲,号铁浮图。(《宋史·刘锜传》)
郾城城头上的岳飞看到完颜宗弼的骑兵,却笑着说:“金人技穷。”
宋军无论在勇气还是技巧上,已超出完颜宗弼想象。岳飞派儿子岳云出战,岳云以步卒打头,骑兵殿后。“铁浮屠”虽周身铠甲,马腿关节却无铠甲保护。岳家军步卒只需将铁浮屠三匹相连马中的一匹的一条腿砍断,三匹马就全部瘫痪了。
铁浮屠很快瘫痪,随后岳云带骑兵冲杀,金兵迅速崩溃。
完颜宗弼调兵支援,试图稳住阵脚,岳飞又亲自带领四十骑兵冲入金兵阵中,宋军士气大增。这支曾经追随完颜宗弼灭亡辽国,两次包围开封的大军,就这样被兵少的岳飞打散。
不甘失败的完颜宗弼转头进攻位于颖昌的另一路岳家军,岳飞料敌先机,派岳云带领八百亲兵支援,厮杀当日,岳云和亲兵“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几进几出,每个人都像极了小说中的赵云,并与乱军中杀死了完颜宗弼的女婿夏金吾和金军副总帅。
此时,金军已经黔驴技穷。岳家军对阵金国精锐大军,连续以少胜多,如同尖刀直指金国心脏,岳飞与部下约定:
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
表面上看,岳飞的郾城--颖昌大捷是非常危险的军事行为:两翼缺乏策应,兵力又弱于对方,且岳家军处于进攻态势,没有天险和军事工事可以倚仗。
但这种情况下,岳家军依然能够大胜金国主力骑兵,恰恰能够说明南宋军队此时已经具备了“直捣黄龙府”的实力。且北方民众仍然思念故宋,此时不趁机恢复中原,几十年之后,故国人老去,恐怕就再也不可能恢复河山了。
强大的军队,不能代表胜利;有了胜利,不能代表成功。
南宋在军事上扭转颓势,影响不了宋高宗的和谈之心。
高宗顾虑重重,以议和为主线
作为一国之君,自然不愿意屈居人下。《宋史》记载,高宗命岳飞戒酒时,曾说:
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宋朝的河朔地区,应该指的是贺兰山一代的蒙古草原,正是岳飞《满江红》中的渴望之地。
“河朔幅员二千里,地平夷无险阻。”(《宋史·地理志》)
足见高宗偶尔也有豪气万丈时,也希望让岳飞“踏破贺兰山缺”。
但对于高宗赵构来说,有三把剑悬在他的心头:
1、靖康之难前,还是康王的赵构曾经在金营为人质,亲眼见识了金兵强悍和宋兵萎靡,对于战争胜利缺乏信心,徽钦二帝被掳走、南宋建立之初被金兵追赶,高宗心中有着极深的恐惧;
2、岳飞、韩世忠、张俊、刘世光为南宋四大将,为了抵御金兵,高宗给了他们这些带兵的将领很大的自 *** ,而这些人长期带兵在外,很容易拥兵自重。且岳飞、韩世忠等人主战,多次违背高宗意愿,让高宗心存忌惮;
3、高宗的亲生父母在金国受辱,也是人质。古代,忠于皇帝则是忠于国家,忠孝是为更高品质。对于高宗而言,营救父母,既终于徽宗,有孝顺父母,是忠孝两全的事情。
宋徽宗等人在金国受尽磨难,求救不断,徽宗一度给高宗写 *** 求救:
徽宗自燕山密遣阁门宣赞舍人曹勋至,赐帝绢半臂,书其领曰: “便可即真,来援父母。”(《宋史·宋高宗本纪》)
这种情况下,1135年3月,宋徽宗驾崩于冰天雪地的黑龙江,高宗嚎啕大哭,甚至怪罪1131年张浚在山西大散关尚原战胜金兵;1141年宋金谈判,高宗明确对金使说,如金国归还徽宗棺木和太后,则答应金国包括称臣、纳贡、割地在内的一切条件,否则继续开战。
由此可见,靖康之难不仅仅灭亡了北宋,也让金国掌握了制约南宋皇帝的钥匙。
十三道金牌召岳飞,千古忠臣死于莫须有
北伐频传捷报,高宗却在朝堂上公开表示:战争涂炭生灵,南宋国力有限,虽能取胜,却没有兵力驻守
---这显然是托词的借口,中原本是宋土,就地可以招募守卫力量。
高宗总结“北伐只会胜利,不能成功”。
宰相秦桧等人在一旁支持高宗的投降路线,下旨岳飞班师回朝。岳飞非常愤怒,当即上了一道《乞止班师诏奏略》,讲到:
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高宗本就贪图安逸,又心心念念自己的母亲。恰巧此时有人对高宗讲了楚汉争霸时项羽要烹刘太公,刘邦作为一代雄主要分一杯羹的事情,导致高宗非常不高兴。
岳飞坚持北伐,又触动了高宗的多条神经。朝廷一天接连签发十三道金牌,每道金牌上的字都写着
飞孤军不可久留,令班师赴阙奏事。
高宗既恨岳飞不肯为自己着想,也恨岳飞抗命。他对同样被下令班师的韩世忠说,当年郭子仪大军在外,朝廷有召,任何事情都放下,也要回京。言下之意很明显了,岳飞已经危险。
岳飞班师后,心中仍然不满。随后经历一些摩擦,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大将兵权被夺,宋金和谈已定。
强大的军事力量是金国放弃进攻南宋的根本,也是南宋要求归还太后的支撑。所以高宗不会轻易杀掉这些武将,他需要优秀武将们活着,震慑金国。
岳家军并不清楚其中的曲折,岳飞已经隐居,手下们却上书朝廷要求岳飞指挥军队继续北伐。结果消息泄露,秦桧诬陷岳云写信操纵岳家军谋反,韩世忠质问秦桧,写信的事情无凭无据,怎么能治岳飞的罪呢?
秦桧回答,书信被烧很正常的,虽然没有证据,但这件事可能会有(莫须有)啊。
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宋史·岳飞传》)
本来岳飞坚决不认罪,后一名狱卒说:君臣之间不能互相怀疑,否则不是大臣被杀,就是大臣谋反,岳飞你如果出狱,必然怀疑皇帝要杀你,未来一定谋反。
岳飞闻言认罪,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最后的忠,享年三十九岁。
黄仁宇教授在《中国大历史》中,对岳飞的死有客观的评论:
岳飞不是军阀,事实上他可以节制。要不然在华中大胜金人之后,不会因秦桧以皇帝名义召他南归,即停止了与女真的战役而就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