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武士为什么都是反戴腰刀?打仗的时候不会嫌麻烦吗?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08-17)330

清朝武士为什么都是反戴腰刀?打仗的时候不会嫌麻烦吗?其实无论是将腰刀正戴(刀柄朝前)亦或是将腰刀反戴(刀柄朝后),其原因只有一个,既不是所谓的太平刀佩法,也不是为了在皇帝面前表示无害,而是单纯为了方便使用。

清朝是满族人(前身是女真人)建立的政权,而满族人早期是标准的渔猎民族,世代在白山黑水间的深山老林中狩猎为生,当他们去森林中打猎时,除了手中会拿着长矛以外,还会携带着弓、箭和箭囊(放置箭的容器)、弓囊(放置弓的容器),且习惯将弓囊佩戴在自己的身体左侧,然后在不使用的弓的时候,把弓放进弓囊里保存,等用的时候再取出来。

而由于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同样习惯于将配刀放置在身体左侧,以供自己方便使用。但在这种情况之下,就造成了满族猎手们在行动时,都位于腰身左侧的腰刀和弓囊十分容易随着猎手身体的起伏而相互之间发生撞击摩擦,这样不仅行动不方便,坚硬的腰刀还容易对弓箭的弓稍和弓背造成磕碰、磨损,这对冷兵器时代的士兵们来说,是要尽量避免的事,因为这种情况会伤害到武器。

为此,虽然和汉族一样,都是使用双附耳悬挂法(即用一长一短两根皮带,一头系于鞘附耳的孔内,另一头系于腰带上,使得刀形成一定倾斜角度)将腰刀携带在左侧腰身,但满族人特别开发出了将佩刀反戴的用法,让刀柄与弓囊的方向保持相反,防止伤害到弓,同时便于取用。在拉弓射箭的时候,腰刀的手柄也不至于妨碍拉弓放箭,因为它的方向是向后,根本碰不到弓。

小贴士:汉族和其他民族很少见这种反戴腰带的佩刀方式,不过有的民族会选择反戴弓囊,两者的原理很像,也是为了避免腰刀和弓“打架”。

清朝武士为什么都是反戴腰刀?打仗的时候不会嫌麻烦吗?

即使是努尔哈赤统领全体女真部落,将大部分满族士兵都变成了骑兵(骑马的步兵也算是骑兵)以后,他们也没有改变自己对弓箭和腰刀的使用习惯。或者说满族人在成为骑兵之后,反而更有将腰刀反戴的需求了。毕竟人骑在马上,那可比在陆地上奔跑都更加的颠簸,要是再正戴腰刀,那腰刀刀首和弓稍、弓片的直接碰撞,会跟敲鼓一样激烈,会极大加速弓箭的磨损情况。

而且据说反戴腰刀还有两个好处,首先就是可以减少对战马的错误指令发生。当骑兵选择腰刀正戴之时,由于刀鞘的方向是朝下朝后的,是能够碰触到马的侧腹部,而这种触碰一旦频率多了,力气重了一些,可能就会给与骑兵胯下战马一个错误信号,战马会以为是骑兵再抽自己鞭子,或是故意磕碰,让自己加速奔跑呢,而反戴腰刀由于刀鞘的方向是朝前的,是碰不到马的侧腹部的,自然没这种情况发生。

对于这种说法,我感觉有一定的问题,因为弓囊的方向也是朝后朝下的,骑兵在骑马的过程中,弓囊同样会触碰到马的侧腹部,也会发出错误指令,但战士们却并没有对此怎么在意,所以我对正戴腰刀会给战马发布错误指令的说法,表示存疑,难道是因为弓囊轻,战马能够很容易区分出来的缘故?大家认为呢。

反戴腰刀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对战马更安全,当骑兵在飞奔的战马背上拔刀时,如果他的佩刀是正戴着的话,在他快速将刀从刀鞘里向前拔出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刀和马头之间的角度和距离,否则在快速拔刀的时候,容易割伤马头,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确实有可能发生的事故,许多民族都有这种避免拔刀伤害战马的习惯。但如果骑兵的佩刀是反戴着的话,那就完全可以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因此种种,就造成了清朝武士腰刀反戴的现象。

至于说大家看着士兵们这样佩刀感觉特别别扭,认为这种佩刀方式很不方便,在各种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战场上,这样佩刀腰刀很不方便作战使用,很不利于应对突发状况,其实是想当然了。

清朝武士为什么都是反戴腰刀?打仗的时候不会嫌麻烦吗?

事实上,从反戴着的刀鞘里拔出腰刀并不比正戴时拔刀麻烦,同样也是非常方便快速的一种拔刀方式,很顺手。至于有些人想到的,将要腰刀反戴,即使拔刀方便,之后不用刀了,将刀插回刀鞘,会不会麻烦,毕竟此时的刀鞘口是朝后的,人的后脑又没长眼睛没长手,想来也会不方便。但这种顾虑也是多余的,因为士兵在把刀归鞘时,会把刀鞘口拨正,然后从容地将腰刀插回去,让腰刀回到最初的状态,等待下次使用。

而清朝武士的腰刀骑士也并不总是反着戴的,在一些时期里,清朝武士佩戴的腰刀也有正戴的,根据奕赓所著《侍卫琐言》记载,乾隆前期到康熙皇帝的这几十年里,有许多侍卫携带腰刀时就是刀柄朝前,刀尖朝后,后来乾隆皇帝大搞“国语骑射”,想要复兴满人的传统习惯,保持满族的特殊性,才又下令让侍卫们恢复满人传统的佩刀习惯,要求刀柄朝后了,当然乾隆这样要求,并没有什么太多的用处,八旗军们还是该玩玩该喝喝,自己祖宗的东西该忘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08/331579.html

“清朝武士为什么都是反戴腰刀?打仗的时候不会嫌麻烦吗?” 的相关文章

卢钦:曹魏至西晋时期将领,以选举公允而受人称颂

卢钦:曹魏至西晋时期将领,以选举公允而受人称颂

卢钦(?-278年4月24日),字子若。范阳郡涿县人。曹魏至西晋时期大臣、将领,东汉名儒卢植之孙、曹魏司空卢毓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卢钦出身范阳卢氏,为人淡泊而有远见,专研经史。齐王曹芳在位时,被大将军曹爽征为掾属,后升为尚书郎。高平陵之变后,卢钦因曹爽故...

夏侯渊被黄忠斩杀之后 他死的对曹魏影响有多大

夏侯渊被黄忠斩杀之后 他死的对曹魏影响有多大

还不知道:夏侯渊在定军山被黄忠斩杀,对曹魏影响有多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夏侯渊是曹操部下的一员重要猛将,可是却在定军山被蜀汉老将黄忠斩杀,这在三国历史上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大事,不仅如此,夏侯渊之死,对整个曹魏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说他影响到曹魏后期的发展也不为过。...

历史上赵云咋蜀汉真的是个杂号将军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赵云咋蜀汉真的是个杂号将军吗?真相是什么?

赵云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各方政权为争得霸主地位,免不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厮杀,在这其中武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原,在各种较量制衡中,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这也就是历史上...

汉景帝一共有十四个儿子 最后为什么是汉武帝继承大统

汉景帝一共有十四个儿子 最后为什么是汉武帝继承大统

还不知道:汉景帝共有14个儿子,汉武帝为何能继承大统,其他儿子结果怎样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明】杨慎汉朝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前后历时四百余年,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汉武帝作为一名雄才大略的皇帝名垂千古,他的事迹广为...

士壹:三国时期官员,因士徽叛乱牵连而被免为庶人

士壹:三国时期官员,因士徽叛乱牵连而被免为庶人

士壹,苍梧广信人,士燮之弟,汉末至三国时期人物。曾因恭送刺史丁宫而后被宫召入朝廷,因董卓之乱,士壹逃回故里,领合浦太守。后随兄降吴,最终因其侄士徽叛乱牵连而被免为庶人,数年后因犯法而被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士壹是士燮的弟弟,起初为郡督邮。刺史...

邓愈帝明朝做出了哪些贡献?邓家爵位会被废除的原因是什么?

邓愈帝明朝做出了哪些贡献?邓家爵位会被废除的原因是什么?

邓愈,明朝开国元勋之一,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爵位,邓愈位列其中,受封世袭卫国公,是当时受封的六大国公之一,其时,邓愈年仅33岁。但邓愈立下汗马功劳才挣回来的这个国公爵位,只传承了两代,就被朱元璋废掉了。邓愈为...

蒋钦: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性情豁达,为人节约

蒋钦: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性情豁达,为人节约

蒋钦(?-220年),字公奕,九江寿春人,汉末东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平盗贼,迁西部都尉。讨会稽贼吕合、秦狼等,徙讨越中郎将。建安十三年(208年),蒋钦与贺齐并力讨平黟贼,斩首七千,其馀皆降。建安二十年(215...

历史上的诸葛亮很厉害吗 和演义中的一样吗

历史上的诸葛亮很厉害吗 和演义中的一样吗

对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有演义史里演绎的那么厉害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诸葛亮真有那么厉害!在中国广大民众的认识里,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谋略的代名词。而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也紧紧抓住了这一点,把诸葛亮的智才写得天花乱坠。罗贯中这么做,其实是不大好的。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