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准噶尔叛乱背景介绍 平定准噶尔结局与评价
平定准噶尔叛乱发生在1690年1757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期间发生多次战争,统称为平定准噶尔,最终弭叛息乱,取得了完全胜利。
平定准噶尔背景介绍
明末清初,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分为三大部:在今内蒙古地区的是漠南蒙古,在原外蒙古一带的是漠北喀尔喀蒙古,游牧于天山以北一带的是漠西厄鲁特蒙古。厄鲁特又称卫拉特,又分为四部,即和硕特(游牧于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准噶尔(游牧于今伊犁河流域)、土尔扈特(游牧于今新疆塔城地区)、杜尔伯特(游牧于今额尔齐斯河流域)。四部中,准噶尔部势力最强,先后兼并了土尔扈特部及和硕特部的牧地,迫使土尔扈特人转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和硕特人迁居青海。
平定准噶尔结局与评价
乾隆二十二年春,清廷遣军从巴里坤等地分路进击,清军攻势凌厉,加上此时准噶尔地区瘟疫流行,叛军很快溃败,阿睦尔撒纳兵败后,逃往哈萨克,在哈萨克首领阿布赉追捕下,只身带了七八人逃入俄占区谢米巴拉厂斯克要塞,于九月得痘身亡。由于清 *** 的坚持,俄国最后交验了阿睦尔撒纳的尸体。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分裂叛乱的战争,至此取得了胜利。
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分裂叛乱战争的胜利,不仅维护、巩固了西北边陲,消灭了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而且也打击了沙皇俄国侵略中国准噶尔的野心,对于以后挫败帝国主义勾结利用民族败类分裂祖国的阴谋,捍卫西北边疆的斗争,产生了良好影响。清军之所以取胜,首先,清军进行的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准部贵族分裂叛乱的正义战争,因而得到各族人民支持。其次,清廷剿抚并用的策略运用的比较成功。第三,清廷此时内部稳定,国力强盛,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较强。第四,在战争指导上,能依据客观情况,制定出切合时宜的作战方针;针对作战地区地理条件的特点,认真作好战争准备,注意发挥骑兵快速机动作战的能力和发挥火器部队的作用。
当然,清军平定叛乱的战争所以延续70年之久,除了沙俄极力插手和支持叛乱者以及民族关系等原因,增加了战争的复杂性外,清军在作战指导上的一些失误也是重要原因。而准部贵族在沙俄支持下掀起的民族分裂叛乱战争,是违背各族人民利益的不义之战,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政治上的不得人心,及其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和军事上存在许多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决定了其失败是必不可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