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会理财吗?他们都有哪些理财方式呢?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会通过“理财”来增加自己的财产。不管是投资、炒股还是做生意,这些都是近现代的东西,所以很多人会潜意识认为古人并不会理财,事实上古人对“理财”这方面丝毫不含糊。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理财”一词早在《易经系辞》就已经出现,“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禁止百姓各种不合理的财产支出,合理的管理财物即为“理财”。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的经济是“重农抑商”,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商业不被重视。所以古代自然也没有产生所谓的“金融”概念。不过,虽然金融的概念没有出现,但是理财这一概念却在悄悄的生根发芽。
自古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多的战争和天灾。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很多百姓往往是扛不住的,很容易变成灾民、流民。这明显不利于王朝的统治,因此,很多朝代都会教育百姓理财。后汉书中就明确记载“古者急耕稼之业,致耒耜之勤,节用储蓄,以备凶灾。”就是让百姓储备一些粮食财物等,用来在出现天灾的时候使用。
要说上面的“理财”是为了规避风险,相当于现在的“买保险”。那么古代还有一类高风险高回报的理财方式,其中战国的白圭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白圭最初是一个珠宝商人,出于对珠宝市场的把控,有的时候他能让珠宝价值翻百倍不止。后来他经营起其他的生意,通过倒卖来“理财”。他会在收成好的季节大量收购谷物,然后把手头的生活必需品卖给这些售出谷物的农民,等到收成不好的时候,谷物价格自然攀升,这个时候在出手手中的谷物,从而大量获利。
除了倒卖外,古代也会“炒作”,其中做有名的一句话“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就是其中的经典名句。这两种东西由于自身的不可复制性或稀有度,导致这类商品往往会比较保值。其实这些东西的价值之所以那么高,离不开古人的“炒作”,毕竟一些喜欢收藏的会刻意抬高收藏品的价值,从而彰显自己的品味不凡,这同样也会在同类人中迅速蔓延,导致一些物品大量升值。
说了这么多,我们也知道了,其实相对于现在的各种“理财”手段,可以说我们的很多“理财”概念其实都是从古人那里继承、变形过来的,甚至现在的很多物品的价值仍然受到古代的很多概念的影响。不过,无论何种方式理财,收益和风险总是相伴的,所以理性理财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