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主张镇压义和团 政治野心暗藏其中
袁世凯镇压义和团
袁世凯大摆鸿门宴,宴请义和团将士前往其府邸,酒酣耳热之际,袁世凯一声令下,便将众人捕获,沿院墙一字排开,未等及将领求饶,枪声大作,无人幸免。
袁世凯剧照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袁世凯主张对义和团采取剿杀政策,虽然当时的清 *** 并未明显的站在议和团这一边,但义和团打出的“扶清灭洋”口号着实令满朝的文武百官有所情绪带入,其中也包括慈禧太后。
袁世凯无疑是一个亲外的自保派,他始终都能在一片混乱的局势中揣摩谁才是力量强大的那一方,对于国际局势的冷静判断,他绝对采取亲外政策,剿杀义和团。这样毫无民族情感的做为引起了对义和团采取鼓励积极态度的慈禧太后的不满,而那些坚信义和团“刀枪不入”迷信说法的保守派也对袁世凯群起而攻之,愤怒的底层人民也怒骂袁世凯为混世大魔王,在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狂热分子发誓要将大清帝国境内所有的外国人杀光,并且声称要替天行道除掉袁世凯。
袁世凯面对这一现状,无所动容,依旧秉持着剿杀义和团的决心,袁世凯用一场鸿门宴结束了义和团在山东的势力扩张,并且阻止了义和团向山东以南的省份扩散,山东义和团残余部众只得暂居直隶,导致治理“香火鼎盛”,袁世凯果断让山东加入东南互保,保持中立位置。
义和团运动被袁世凯镇压后,山东邻近省份避免向直隶那般遭受生灵涂炭的下场,其铁腕政策无疑稳固了他的权利与威望。
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袁世凯作为沉浮官场多年的政客,他心里自会掂量利弊得失,维新势力与守旧势力斗争,这两股力量分别代表的是皇帝与太后,随着变法运动的日益推动,袁世凯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将是一场腥风血雨。
袁世凯剧照
在这一场顶级力量对抗的过程中,袁世凯的立场倾向不仅关系到他的顶戴花翎,甚至危及其生家性命。从袁世凯之前对维新派的亲和态度与支持力度不难看出他本身对这场变法并不反对,相反极力支持,但残酷的政治现实逼迫他冷静思考,全盘分析,当时的政治局面光绪帝和维新派的力量远远不及慈禧太后和保守派的力量,维新运动亟待推行,光绪帝颁布了那么多的变法诏书,却基本停留在书面上。
几番权衡后,袁世凯将赌注压在了慈禧一方,他的眼前无疑是一条升官之路。八月初三,深夜,谭嗣同前来与袁世凯共谋入园劫后之事,在其走后,袁世凯一夜未眠,反复筹思,他生怕谭嗣同会将于他密谈的事告发出去,这样自己就与维新派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为保全自己,他决定背叛维新派。
袁世凯告密有功,晋升官爵,军队还受到4000两的赏银,深受慈禧太后的信任,此后,袁世凯便以慈禧与荣禄为靠山,走上了权势之路,同样也背负了万世骂名。
袁世凯的事迹
袁世凯,中国近代最富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担任中华民国之一任大总统,北洋军阀领导人,清朝末年,担任内阁总理,朝鲜王国总督,在近代如此混乱的政治局面,竟能全身而退,始终游走在更高领导层,且游刃有余,可见其人政治谋略修为颇高。
周润发饰演袁世凯剧照
袁世凯风雨一生,更高竟爬到了帝国皇帝的位置,但高处不胜寒,袁世凯精明一世,唯独做错了称帝这个决定,导致其深陷万劫不复的境遇。
袁世凯很清楚,过去的君主专制已成为历史,复辟帝制是逆着民众和历史背道而驰,是万万不会有好下场的,然而历史留给袁世凯的时间太短了,辛亥革命后,反封建运动并不彻底,中国的现状仍旧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思想仍旧根深蒂固,致使袁世凯身边鼓动其称帝的不轨之人比比皆是,尤其是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最为野心勃勃,制造出中国境内更大的外侵势力日本支持袁世凯称帝的假象,迷惑袁世凯,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妥协,众多原因推着袁世凯一步步走向末途。既然推行君主制的社会基础仍然存在,即使曾经是立宪派的领袖人物,也压制不住内心的贪婪。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称帝83天,备被迫宣告退位,成为历史上在位期间最短的百日皇帝。
袁世凯尊孔复古
辛亥革命以后,虽然封建王朝被结束了,自由民主等思想观念也开始流传开来,但是千多年来深入人心的思想观念还是无法被根除,很多的人依旧对于帝制时期的权威价值观念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而在当时袁世凯就发起了尊孔复古的运动。
袁世凯祭孔
在当时虽然中国看似一统了,但是政治依旧混乱,北洋军阀都割据一方,而革命党之中也有很多根本没有什么从政经验的人身居高位,袁世凯空有本事施展不开,民国 *** 的统治还不牢靠。更关键的是因为政治上的混乱,导致国家的发展缓慢,民国时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依旧没有得到改善,这也导致了民心不稳,在这种时候,中国最需要的不是什么“民主,自由”而是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甚至对于绝大部分的老百姓来说民国和清 *** 没什么区别,谁能让他们吃饱饭就是好 *** ,所以在这种时候,尊孔复古的思想就在当时流行了开来。
其实袁世凯提出的尊孔一开始的目的并不是很多人所说的为称帝打基础,而是为了稳固 *** 的统治,要知道稳定统治最关键的就是先稳定民心,在当时“民主”的观念才开始传播不久,和老百姓一直以来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突,而且国内外的环境也非常不安定,在这种时候袁世凯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在这个时候他的说法还是希望人心向善,用道德说教来稳定人心,其实在现在看来这也是袁世凯等人所处的时代对于他们的局限,他们没有接触共产主义之类更适合中国的思想,而且身居那样的位置能够想到的也只有先推崇孔孟,安定民心,再求发展。
李鸿章与袁世凯
李鸿章,晚清大臣,领导了洋务运动,建立之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军事实力名列亚洲首位,世界第七。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其为“大清帝国唯一有能耐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
李鸿章剧照
李鸿章在晚清时期着实一个关键性的枢纽人物,他极力维护中国利益,洋务图强,虽然最终未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对于签订不平等条约,他在外交平台上据理力争,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换回了以不割地而平息事件的结果,无奈国力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然而在李鸿章正面的历史评价中仍充斥着众多的负面评价,在甲午战争中智慧失利,导致实力军舰在威海卫一带被日军全数歼灭,洋务运动在此次浩劫后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洋务运动和李鸿章一系列举措并未改道中国继续沦落的下坡路,因而使之功劳也随之隐灭。李鸿章推荐袁世凯一事,更是让后人对其行事颇多诟病,袁世凯是压垮晚清王朝的的最后一根稻草,李鸿忠无疑就是那个放置稻草的始作俑者。
李鸿章在历史中的是是非非,早已众说纷纭,历史人物的功与过,本就不是黑白分明,对丧权辱国的历史铭记于心才是对待历史的正确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