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诗词文献4年前 (2021-04-30)270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唐代〕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译文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

白云依偎安静沙洲,春草环绕道院闲门。

新雨过后松色青翠,循着山路来到水源。

看到溪花心神澄静,凝神相对默默无言。

鉴赏

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始二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作“屐痕”),一路寻来。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

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两句写景平列,用意侧重“闭门”寻人不遇。“白云依静渚”,为远望。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白云絮絮,缭绕小渚。“依”字有意趣。越溪(或是缘溪)而至其巖扉,近看则“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芳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渚是“静”的,白云、芳草也是静静的。门“闲”,不遇之人,来访者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闲”。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不受丝毫纷扰。在自然景物的观照中,悄然融入自在平静的心绪,来访不遇的怅然,似乎被这清幽、宁静的环境,带有内省参照的“禅意”所冲化,渐趋恬然。

独闭的闲门,摇曳的小草,使人浸润在“绿满窗前草不除”的幽静自在境界,滋味咸化于这静默的世界之中。

上四句叙寻而不遇,意绪明白。后四句继写一路景观,浑化无迹须缓缓味出。“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这看松寻源,所趋何向,是不遇而再寻,还是顺便一游其山,还是返回,诗人没有说出。两句以景带叙,下句叙事成份更多些。“水源”,应该不是指来时“经行处”,所以“随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随山转折,缘山道探寻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这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随”字简洁,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上句“过雨看松色”,或指道士居所“门外景”,或指“随山”时的景致。“过雨”暗示忽然遇雨,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它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

“过雨”,涮新了松色,也带来冥想。自生自灭的短暂一“过”,和静静白云一样,已在写“禅意”(金性尧)。

尾联的“禅意”,用得精妙。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况且禅宗本来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这都溶入默契不言的妙悟中,而领会出“禅意”,因用“与”,把物象和情感联结起来。禅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内在相通之处。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径寻真,荡入冥思,于此佛道互融,而进入“相对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芳草松色、白云溪花的美感,“禅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极了。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诗的“忘言”之中。

创作背景

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在居所远近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产生失望惆怅,反而获得精神惬意和心理的满足。此诗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所作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104/375878.html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的相关文章

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简介:致力于完成《通鉴》的勘校工作

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简介:致力于完成《通鉴》的勘校工作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南宋官员熊克简介:所著《中兴小纪》遵循《资治通鉴》体例

南宋官员熊克简介:所著《中兴小纪》遵循《资治通鉴》体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月夜忆舍弟》译文及注释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

王昌龄的一首《春宫曲》,为何能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王昌龄的一首《春宫曲》,为何能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大家都都知道汉武帝宠幸卫子夫的故事。卫子夫本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因被汉武帝看中,召入宫中,一时间受尽宠爱, 被立为皇后。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是这种喜新厌旧的荒淫生活,却深受后世人们的谴责。很多诗人更是对这种行为进行了明嘲暗讽或以古讽今。比如,王昌龄的这首《春...

《韩熙载夜宴图》是谁的作品?韩熙载又是谁?

《韩熙载夜宴图》是谁的作品?韩熙载又是谁?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韩熙载夜宴图》的故事。《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韩熙载夜宴图中有四十多位角色,每位面部表情不尽相同,极其耐人寻味。认真观察画卷...

《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何会提到武将向宠?

《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何会提到武将向宠?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出师表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227年,诸葛亮在北上伐魏前夕,给后主刘禅上书,表达自己矢志伐魏,希望后主能够“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在这份《出师表》中,“相父”诸葛亮给刘禅举荐了不少忠臣,如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关于武将,诸葛亮没有提到赵云、魏延、王平、...

李益为什么会成为边塞诗人?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他?

李益为什么会成为边塞诗人?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他?

说到李益,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李益是中唐时期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为世人所熟知,一是因为边塞诗作,二是因为与霍王之女小玉的感情纠葛。今天我们不讲李益的情感生活,而是谈一谈他何以成为著名的边塞诗人的。一、飞将之后,将门世家古往今来,一个人的家世对其个性、教育、...

《惊鸿舞》在唐朝十分流行,是唐玄宗哪位妃子的成名舞?

《惊鸿舞》在唐朝十分流行,是唐玄宗哪位妃子的成名舞?

“梅舞惊鸿”这一词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其比较陌生,其实《惊鸿舞》是中国古代唐玄宗这位皇帝身边的妃子——梅妃的成名舞。《惊鸿舞》这支舞是通过舞蹈动作来展现鸿雁在高空翱翔的优美形象。但很可惜的是这个《惊鸿舞》现在早已失传了,《惊鸿舞》这一舞蹈在当时的唐朝可谓是十分的流行,并且深受唐玄宗的称赞和喜爱,由此也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