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溪居》唐代裴度留守东都时所作,抒发了怎样的心境?

诗词文献3年前 (2021-08-09)220

裴度,字中立,中唐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在文学方面颇有建树,受人敬重,与白居易、刘禹锡等人交好。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裴度所作的《溪居》吧。

唐宪宗时期,由于宰相武元衡坚决支持削藩政策,被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害,当时一同上朝的裴度,也被连刺三剑,幸好身子掉落排水沟中,方才逃得一条性命。正是因为藩镇们的猖獗态势,益发加强了唐宪宗和裴度实施削藩的政治主张。也正因裴度后续的大力支持,最终平定淮西叛乱,唐宪宗终于迎来了大唐帝国最后的高光时刻“元和中兴”。

《溪居》唐代裴度留守东都时所作,抒发了怎样的心境?

后来,唐宪宗竟然被太监杀害,真是一桩千古奇闻。此种怪象,正如吕中所说:“东汉、李唐所以有女主、宦官、外戚之祸者,以立天子之权尽出其手,虽李固、杜乔、裴度、郑覃之徒不能正之也”(《宋史全文卷四》)。汉唐如此强盛,却无法处理地方和中央、外戚与宦官方面冲突,导致朝纲不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也算是对人性的检阅。可惜,人性即便躲藏在历史的背后,也掩盖不了它的丑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自甘露之变后,宦官当权,裴度审时度势,不愿留在京城同流合污,移居东都洛阳。据《旧唐书》载:“立第于集贤里,筑山穿池,竹木丛莽,有风亭水榭,梯桥架阁,岛屿回环,极都城之胜概;又于午桥别墅,种花木万株,中起凉台暑馆,名曰绿野堂。”

《溪居》唐代裴度留守东都时所作,抒发了怎样的心境?

裴度留守东都洛阳,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名士借吟诗、饮酒、弹琴、书法以自娱自乐。这样一来,洛阳文事亦因此而大盛,多与裴度喜欢提拔人才有密切关系。他在文学上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故《蔡宽夫诗话》称其:“语多质直浑厚,计应似其为人……可谓深婉。”

《溪居》

【唐】裴度

门径俯清溪,

茅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

时有水禽啼。

这首《溪居》,便作于其在东都所居之所绿野堂,在闲散适宜的恬淡风格之中,抒发着“不复以出处为意”的相关心境。

“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绿野堂外不远处,有一条溪流淙淙流淌,行走在门前那条小路上,抬眼就可以看到,清澈的溪水在阳光下闪烁。古树高大,茅屋矮小,清风拂过,低垂的树枝就像老人慈祥的手,轻轻抚摸着房檐。

此处,诗人从溪居周边环境入手,切中题意,紧扣内容,细腻地描绘,营造出一个天然好去处,幽静而高洁。小路通幽,往来无白丁;溪水清澈,可以濯吾缨。茅檐低垂,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古木参天,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溪居》唐代裴度留守东都时所作,抒发了怎样的心境?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现在,身处一方僻静之地,不受干扰;从此,远离尘世是是非非,修身养性。众生自在,静室生辉,略观书中卷卷快乐;道法自然,山水情趣,时闻水鸟声声悦耳。

在这里,“红尘”是最为明显的象征,指向曾经的那些政治斗争,阴谋诡计。如今这一切,都被“清溪”洗涤,也都为“茅檐”遮掩,从而全部屏蔽在外,再也不能侵袭诗人的身心。诗人从容避开世俗事务的熙攘,得以全身而退,复归自然,自由舒展心灵,释放性情,不再思考进退得失,不用提防明枪暗箭。

纵观本诗,言辞质朴,格调古拙,虚实相间,神韵自佳。诗人留守东都,远离尘嚣,超拔绝俗,有生活阅历,有诗情画意,“自叙溪居之幽……萧然尘表,化簪缨于无有,非浮云富贵者不能”(唐汝闻《唐诗解》)。这个评价,可谓一语中的,深得心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8/393348.html

“《溪居》唐代裴度留守东都时所作,抒发了怎样的心境?” 的相关文章

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之一,李绅在诗歌方面有哪些影响?

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之一,李绅在诗歌方面有哪些影响?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后迁居无锡(今属江苏省)。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生平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党重要人物。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赵郡李氏南祖。六岁丧父,随母迁无锡(今江苏无锡)。唐元和元年(806年),进士...

杨林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一位

杨林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一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杨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林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锦豹子,彰德府人氏,流落绿林。后因结识公孙胜、戴宗,而到梁山入伙。梁山大聚义时,...

南宋官员郑伯熊简介:遗著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

南宋官员郑伯熊简介:遗著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北宋官员任伯雨简介:著有《戆草》二卷《乘桴集》三卷

北宋官员任伯雨简介:著有《戆草》二卷《乘桴集》三卷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任伯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任伯雨(约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

《绝句》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译文及注释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注释西岭:西岭雪山。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泊:...

在书写《史记》的时候,司马迁为何对樊哙的评价很高?

在书写《史记》的时候,司马迁为何对樊哙的评价很高?

影视剧中,樊哙多为一个英勇无惧的武士形象,他为人忠诚、威猛,是刘邦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史记》中,其实司马迁对樊哙的评价很高,称如果没有他那沛公的大业几乎半途而废,指的就是在鸿门宴上,樊哙机智救出刘邦。也正是通过此事,后人在看樊哙时,会觉得他不止忠勇神武,还足智多谋,如果只从外表看或许还真看不出来...

蒲松龄的仕途之路有多坎坷?他的《聊斋志异》为什么能出名?

蒲松龄的仕途之路有多坎坷?他的《聊斋志异》为什么能出名?

对蒲松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蒲松龄,男,汉族,公元1640年生,寿命76岁。属相龙,星座为双子座,山东淄博人。辛苦遭逢的才子蒲松龄:72岁考上贡生,一生都穷困潦倒。蒲松龄在《清史稿》中没有列传,据现存其他史料记载,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19岁的蒲松龄初应童生...

《祭侄文稿》背后的故事是什么?铁骨铮铮的男儿颜真卿

《祭侄文稿》背后的故事是什么?铁骨铮铮的男儿颜真卿

你们知道《祭侄文稿》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关于颜真卿,除了知道他是个书法家,你还知道多少他的事迹?一提到颜真卿,或许很多同学脑海中都浮现出了一个大腹便便、和蔼可亲的胖子,伏在书案前挥笔泼墨。关于颜真卿,我们从小就知道他是一个极为出色的书法家,他与赵孟、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