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唐代张说所作,诗人内心隐藏着政治情怀

诗词文献3年前 (2021-08-17)160

张说,字道济,又字说之,在唐代文坛上被称为一代文宗,他是德高望重的文坛领袖,是文坛新秀的更大推手,是这些新人命中的伯乐。下面跟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张说所作的《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吧。

文字的背后,总是隐匿着千万张陌生或熟悉的面孔,也潜藏着千万个精彩或微妙的故事。我们沉默其间,仔细体味,反复把握,妄想考察出一种能够与自己十分贴切的情绪。有时候,很困难,偶尔又非常容易。一切,都在于心沟通心之后,妙趣方才横生。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唐】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

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

心随湖水共悠悠。

张说晚年谪岳州(即巴陵,岳阳),人生发展到如此地步,仿佛高速来了一个断层,忽然从高山跌入了低谷,相应的,其诗歌意境也发生了顿变,有些凄凉味道充斥在里面。诗题中所说梁六是他的朋友梁知微,时任潭州(今长沙)刺史,期年赴京城,途中经过岳州,此诗便作于此次的送别宴席上。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唐代张说所作,诗人内心隐藏着政治情怀

“巴陵一望洞庭秋”。本句似乎有着一个明显的停顿,或许唯有如此,才能够恰好地表现出诗人在当时的触景生情之状况。虽然只轻轻一句“巴陵一望”,好像一个随意的动作,却包含着诗人难以明喻的感慨。这种触及能动性是非常强烈地,深刻地调动了诗人满腹的忧愤情怀。然而,他却无法明白如话的给予表达出来,只好仿佛刹车一般来了另外一个结尾“洞庭秋”,毫无渲染地描绘眼前所见。

这是一个神转折。十分浅显的三个字,一个带有无比缥缈韵味的季节,把诗人欲说且休的难堪眉目给刻画得活灵活现,精彩且生动。回想到诗人当下的贬谪生涯,整句都洋溢着漫天的无奈之意,在这里被传递得淋漓尽致;即便再有不满之情,哪怕再多不忿之绪,都得给忍着啊。职场生活里的苟且,就是如此贫贱。古今雷同,概莫能避。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唐代张说所作,诗人内心隐藏着政治情怀

“日见孤峰水上浮”。这句是接续上句之中的那一个“望”字而来,似乎是真真切切地对景物的如实描写。诗人遭贬岳州,大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所以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日见孤峰”。此处所说的“孤峰”是洞庭湖中的,浩渺无际的洞庭湖里绝妙自然景观。可是无论再美丽神奇的景物,因为天天都看见它,也没有了当初的新鲜感。纯粹的白描,笔调简淡,正符合诗人此时此刻单调乏味的心境。

在这里,原本寻常可见的景观,可是却因为诗人以谪官之身来送别友人,于是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了复杂的情绪。因为心底有情感的积累,所以当然不会平静如镜。山自然是“孤峰”,孤峰自然就是“浮”于水上。看上去是客观的现实描述,实际上却早已被赋予上主观的情感。所谓感怀身世,大抵如斯这般。一个“浮”字,把诗人漂泊无所依靠的悲凉境遇,恍若浮萍的人生场景,给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大家的面前。

“闻道神仙不可接”。这句开始脱离现实,突然进入了神话世界里面去了。引子当然是前面所目睹的君山。与君山有关的传说故事很多,其中影响更大的一个当属“湘妃竹”。古部落尧帝有两女,名娥皇和女英,同嫁与继承人舜,舜为民生长年累月奔波在外。后,舜死,葬在下。两女得知消息,启程追到扬子江,遇大风被迫流转洞庭湖中君山,天天扶竹而望,以泪洗面,期盼舜能归来。

此句末尾一个“不可接”,首先是对故事里湘妃的惋惜,哪怕是神仙也没有办法可以全心全意,满足于自己的心内怀想。其次,则是诗人的自我追问,更何况是已经被贬谪于此的诗人,更不可能称心称意,达到自己内心的愿望。诗人的愿望是什么呢?在此,诗人以期盼舜帝回归的湘妃自喻,来表达自己能够再次得到圣恩眷顾,从而回归朝堂中心的强烈希冀之情。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唐代张说所作,诗人内心隐藏着政治情怀

“心随湖水共悠悠”。最终的最后,诗人还是面对了残酷的现实,只能感叹一声:心事浩渺连广宇,往日不可追,往事不可留,一切都让它随风飘散而去,且随亘古长存的洞庭湖水,在时光长河里悠哉悠哉。如此结尾,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大有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郁闷感觉,沉甸甸地萦绕在心头,缭绕难去。

前面我们有一些小怀疑,发现了诗人心底可能蕴藏着的某种热望,就是他虽然遭到贬谪,但是仍然怀抱着效忠朝廷的愿景。因此,他像屈原一样把理想譬喻为传说中的“美人”,向上层阶级传递着自己的政治情怀,述说着忠诚不二之心,以此来希望得到朝廷的再次重用。这般情况之下,难以预料的未知未来,由此造成诗人情绪惴惴不安,惶恐心事唯有沉浮于洞庭湖水之中。

这是一首明面上的送别诗作。或许,又并非是一首纯粹的送别诗。如果想要找到恰当的一个说法,或者可以说是诗人对能够重用自己的“圣上”的一种真诚告白,更合适,更得体。他把自己真正的意图给巧妙地隐蔽起来,让送别成为别致的背景墙,从而能够更好地映衬出自己无法言喻的真实想法。真正是“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能到”(叶梦得《石林诗话》),细细琢磨,另有一番风味荡漾心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8/394662.html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唐代张说所作,诗人内心隐藏着政治情怀” 的相关文章

樊瑞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一位

樊瑞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一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樊瑞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樊瑞,小说《水浒传》中人物,善用法术,绰号“混世魔王”。原和“八臂哪吒”项充、“飞天大圣”李衮在芒砀山占山为王...

郝思文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四十一位

郝思文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四十一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郝思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郝思文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井木犴(àn)。他是关胜的结义兄弟,随其征讨梁山,与宣赞同为关胜副将,后被捉...

《送友人》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译文及注释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

《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译文及注释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

《古朗月行》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青云一作:白云)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古朗月行》译文及注释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

《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一作:惟/唯)《独坐敬亭山》译文及注释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注释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尽:没有了。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春思》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春思》译文及注释译文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叶翠枝绿。当你怀念家园盼归之日,早就思念你而愁肠百结。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为何吹进罗帐激我愁思?注释燕草:指燕地的草。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此泛指北部边地,征夫所在之处。秦...

《北风行》

《北风行》

《北风行》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