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发明圣旨,金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却被电视剧毁了!
朱元璋发明圣旨,金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却被电视剧毁了!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
很多宫廷剧中都会出现宣读圣旨的桥段,圣旨象征着古代帝王的无上王权。作为政治的 *** 文件,在等级和格式上都非常严谨,读起来稍显古板生硬。
圣旨的规格和等级
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有着严格区别:一品是玉轴,二品是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是黑牛角轴。圣旨的材料也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
作为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官员的官衔也就越高。根据明清的定制,给五品以上官员的圣旨颜色相对比较丰富,有三色、五色和七色,五品以下一般为单一的纯白绫。圣旨的宽度一般在33厘米左右,它的长度历代并没有硬性规定,长的可达5米,短的也有大约2米。
为了确保皇家威严,准确无误地传达皇帝旨意,圣旨也积极地加入了“打假”行动中,平常圣旨两端都会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还有些圣旨有专门的防伪绝招,比如在圣旨的绢布上会印有祥云图案,而且所有圣旨开头的之一个字必须写在右上角的之一朵祥云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帝也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从现存的古代圣旨来看,不少皇帝都喜欢用白话文来拟写圣旨,首当其冲的典型代表就是草根出身的朱元璋。由于朱元璋没什么文化,所以他当了皇帝之后,仍用白话发布圣旨。
面对倭寇来犯,朱元璋霸气写下了一道特别搞笑的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虽然朱元璋用白话文拟圣旨,但是不得不对朱元璋的能力予以肯定,他还开创了自明代以来的“圣旨金句”,也就古装剧里的经典台词,圣旨开篇的八个大字——“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向人们昭示他登上皇位是奉上天的旨意,便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奉天殿”,还写了《御制纪梦》一文,说自己梦游天宫,见到了“道法三清”,紫衣道士授以真人服饰和法剑,为“奉天承运”找到了事实根据和理论基础。
朱元璋自称“奉天承运皇帝”,所以颁布的诏书前面几乎都要加上这六个大字。后来,满清入关后,想表明发祥地盛京也有“奉天府”,爱新觉罗家族也是天命所系,所以仍然沿用明代“奉天承运皇帝”的称呼,直到宣统皇帝退位。
所以说在明朝之前根本就没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么一说的,影视剧中不仅说的都是假的,而且还把此句四四开,导致绝大多数观众从没有怀疑地认为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事实上,这八个字要么一口气撑下去不断句,要么六二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圣旨的官方用语及完成工序
一般古代圣旨分为三种,“诏曰”是昭告天下,“制约”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另一种是“敕曰”,是告诫的意思。皇帝给官员加官进爵的时候,则要告诫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
皇帝一般不会亲笔书写诏书,通常圣旨内容都由翰林院撰拟,再由内阁大学士奏定之后,再按品级填发。书写则是由皇帝亲自选 *** 的更优秀的“庶吉士”完成,这是一个专门给皇帝代笔的官位。
高规格的圣旨一般是经过各位大学士反复斟酌商榷之后才能完成,读起来虽然有点晦涩难懂,但是整个行文相当精悍洗练,几乎达到增一字嫌其累赘,减一字就不能准确表达意思的程度。
故剑情深
皇帝所下的圣旨,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也关系着儿女情长,痴情皇帝刘洵曾下了一道有史以来最为浪漫的圣旨。
汉宣帝刘洵出生后不久,因为宫内巫蛊之祸受到牵连,流落民间。颠沛之时,刘洵迎娶了普通人家的女儿“许平君”为妻,两人相依为命,举案齐眉。刘洵继位后,百官为了讨好大司马霍光,纷纷上奏说霍光的女儿是皇后的更佳人选。
据《汉书》记载,公元前72年,百般纠结的刘洵无奈之下颁布了一道“上乃召求微时故剑”的圣旨。于是文武百官顿时醒悟,刘洵连一把旧剑都舍不得,何况是相濡以沫的妻子。一道圣旨点醒了众多大臣,最后在众臣“所望”中,刘洵封许平君为皇后。此后,“故剑情深”便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浪漫典故。
虽然圣旨经过一系列深加工,但仍能看得出皇帝作为平常人的悲欢喜乐叹。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维新变法时期为提高政务效率,清 *** 正式下令“嗣后明降谕旨,均著由电报局”,也就是说光绪年间,清 *** 便开始使用电报来传达皇帝的圣旨了,圣旨也正是从此时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