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曹操是个怎么样的人?一首《短歌行》揭示曹操另一面!

诗词文献3年前 (2021-09-02)210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短歌行》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人都说人生有四喜,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烛夜,金金榜题名时。可在小编心里,人生确有四忧,年华终老去,壮志犹未成,空有满腔血,却无贤才来。对于我等平凡人而言,在匆匆溜走的时光面前,都不免嗟叹。何况胸有大志的他呢?

今天要讲的主人公,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就是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曹操一生,建功立业,与刘备、孙权三分天下,可谓是一代枭雄。这样的曹操,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是一生无忧,只可惜,他自己的一首诗却出卖了他。

今日小编与大家一起分享曹操的《短歌行》。

曹操是个怎么样的人?一首《短歌行》揭示曹操另一面!

短歌行

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01忧人生苦短关于此诗的成诗时间,学界上历来有争议,此处小编选取比较流行的三种说法。

一是根据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加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故而将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

二是根据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那么本诗成诗时间则在建安十五年(210)。

三是汉建安元年(196)。万绳楠认为此诗作于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这是曹操与自己的心腹荀彧等人的宾主唱和之作。

而曹操,根据历史资料,生于155年。按照他的出生时间推算,写《短歌行》时的年纪,无论按照哪种说法,此时的曹操均是超过40岁。根据之一二种说法,曹操此时更是已经年过半百。古人寿命较短,年过半百,心生迟暮之感,不足为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此时的曹操,喝着酒唱着歌,感慨“人生几何”,人生就如早晨的露水,逝去的日子已经太多,此时的忧思无法解除,唯有借酒消愁。

人的一生,从出生起,就因为出生家境、成长环境、人生际遇等的不同而产生巨大差异,从这个程度上来讲,人生毫无公平可言。可人的一生,从古到今,无论何人,有两件事,绝对公平。一是时间,二是必然死亡的结局。

此时的曹操,面对自己年华的逝去,心生迟暮之忧,实乃人之常情。

曹操是个怎么样的人?一首《短歌行》揭示曹操另一面!

02忧贤才难得曹操一生,渴望建功立业,一统天下。在《三国演义》中,流传有得凤雏卧龙其一可得天下的说法。可这两个天下奇材,均入刘备麾下。曹操的一生,是枭雄还是奸雄,历来存有争议。但曹操求贤若渴却是大家公认的事实。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此处化用《诗经·郑风·子衿》的典故,将原本用来表达情人思念之情的《子衿》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望。原本缠绵悱恻的情诗用在此处,显得慷慨激昂,却又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望。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一句继续用典,直接引用《诗经·小雅·鹿鸣》,表明自己愿意用“鼓瑟吹笙”的方式招待“嘉宾”,再度表明自己的贤才的以礼相待。

可就算诗人如此诚心,在三分天下的状况下,仍然有大量贤才流向敌营,贤才就如天上的明月,到底何时,才能被我摘取?明月的光芒,到底何时,才能照耀在我的身旁?诗人的忧思是显而易见的,但却又是一时之间无法解决的,于是不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曹操是个怎么样的人?一首《短歌行》揭示曹操另一面!

03忧大业未竟要说贤才,曹操军中真可谓不少,文有荀彧等当时名满天下的名士,武有骁勇善战的典韦、许褚等众将。可为何,曹操还在忧心贤才不来?这与曹操内在的志向有关。

无论是《三国演义》的小说中的曹操,还是历史上的曹操,在现在看来都是成功人士。就连苏轼,也在《赤壁赋》中感慨曹操“固一世之雄也”。但曹操自己,志在天下。要想攻取天下的疆土,必先囊括天下的人才,就算曹操再怎么满腹谋虑,凭他一人之力,终究是难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大志。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正是因为他有攻取天下的大志,因而自己对贤才的渴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正如“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于自己而言,人才,自然也是越多越好。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传说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样的传说,在后人读来,难免有夸张之感。但曹操此处引用这个典故,一是表现出自己的志向——渴望“天下归心”,希望自己一统天下;二是表现自己的诚心,为了这个远大的志向,自己愿意学习“周公吐哺”求贤若渴,只希望贤才快快来到自己的麾下,帮助自己一统天下。

曹操是个怎么样的人?一首《短歌行》揭示曹操另一面!

一首《短歌行》,为我们揭开一代枭雄曹操的真实面目,让我们透过这首短小的诗歌,看到了曹操不为人知的一面。曹操的一生的忧思,《短歌行》可谓是十分全面的表现出来,因为心怀天下,故而才对人才如此的渴望,才对年华逝去如此的忧愁。遗憾的是,曹操穷其一生,终究没有完成自己的统一大业,但他为历史统一奠定了强大的基础,为历史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功绩同样让他青史留名。曹操,不愧是一代枭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109/397498.html

“曹操是个怎么样的人?一首《短歌行》揭示曹操另一面!” 的相关文章

刘桢:东汉末年名士、诗人,擅长五言诗,与曹植并举

刘桢:东汉末年名士、诗人,擅长五言诗,与曹植并举

刘桢(?―217年),字公干,东平宁阳人。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尚书令刘梁的孙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桢博学有才,警悟辩捷,选为丞相(曹操)掾属,交好魏文帝和曹植兄弟。参加曹丕筵席时,平视王妃甄氏,以不敬之罪罚服劳役,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

魏定国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四十五位

魏定国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四十五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魏定国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魏定国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神火将军,凌州人氏,原为凌州团练使,善用火攻。他与单廷珪一同奉诏征讨梁山,尚...

北宋名将曹玮简介: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

北宋名将曹玮简介: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玮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玮(973年7月22日 —1030年2月21日 ),字宝臣 。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真宗、...

陈人杰:南宋短命才子,一生只留下31首《沁园春》

陈人杰:南宋短命才子,一生只留下31首《沁园春》

陈人杰,一名经国,字刚甫,号龟峰,南宋末期爱国词人,他的一生十分短暂,屡试不第,后来漫游各地,卒时年仅二十六岁。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陈人杰的故事,给大家一个参考。陈人杰现存《龟峰词》一卷,共31首词,全部为《沁园春》调,这也是两宋词史上比较罕见的用调方式。陈人杰的词大多抒写忧时报国...

裴休简介:唐朝中晚期名相,《全唐文》录有其文九篇

裴休简介:唐朝中晚期名相,《全唐文》录有其文九篇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休(791年—86...

唐休璟简介:唐朝宰相、名将之一,《全唐文》收其文二篇

唐休璟简介:唐朝宰相、名将之一,《全唐文》收其文二篇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休璟(627年-7...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长相思·;其一》译文及注释韵译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薄霜凄凄送寒气,...

《九月十日即事》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十日即事》译文及注释译文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注释即事:以眼前事物为题材之诗,称即事。登高: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更:再。举觞(shāng):举杯。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遭此两重阳...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