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点绛唇》刻画出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该如何解读这首词?
《点绛唇》,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之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早期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作品: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点绛唇》,实为少女心性的绝佳体现,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其中寥寥数语,已为我们刻画了一幅简单明快的画面:
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少女离开秋千,正在揉搓被秋千绳勒肿的纤纤素手。虽然天气很凉,晨露还挂在花蕊上,但一番活动后少女的汗已浸湿了衣衫。听到有客人造访,女孩连鞋子也忘记穿,脚踩罗袜溜向卧室。由于跑得太仓促,连发髻上的金钗遗失了也没空去管。等到进了闺房之后,却流连在门口,打着闻嗅青梅的幌子偷瞄客人的身份。
之所以说这首词写尽了少女心性,关键全在“和羞走”这三个字上。一连串细微的小动作,将怀春少女的伶俐狡黠衬托的淋漓尽致。
为何她会逗留在门边不时观望呢?难道她心中期盼某位客人的造访?那位客人又是谁呢?
这位躲在闺房里等待心上人造访的女子,便是名流千古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少女所期盼的少年郎,多半是其丈夫赵明诚。
结合早年两人的关系来看,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做出这一番小动作完全在情理之中。赵明诚与李清照有婚约在先,李清照之所以用闻青梅作掩饰偷瞄来客的身份,多半是要仔细端详未婚夫的身份。毕竟,在那个男女有别的年代,闺阁中的女子不得在大庭广众之下示人,否则,便会被视作僭越。
文人往往多愁善感,多年以后的李清照在回想起偷瞄未婚夫时的怦然心动时,有感而发,写就这首《点绛唇》,实属常情。偏偏有后世文人不解风情,认为这首词的风格颇为庸俗,且有 *** 之嫌,不该出自李清照之手,而是有人假借其名所作。
少女怀春,绝非什么见不得人的题材。李清照是女人,自然经历过青春年华,写首词来纪念豆蔻韶华亦不出格。“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样的句子,将一个未经世事的少女刻画的淋漓尽致,用词清新自然,怎会与“ *** ”二字扯上关系呢?
纵观全文,仅有“薄汗轻衣透”一句容易让人会错意。但这处描写只是一笔带过,何须执着于少女被打湿的衣衫上想入非非,对侧面衬托出的春情视之不见呢?只能说,评论这首词 *** 的文人,本身心里就不太健康。其实,从这首词中,我们还能读出不少有趣的信息。
根据其他文献的记载,李清照年幼时玩耍的小园叫有竹堂,是她父亲李格非在汴梁买的一处宅子。当时的汴梁就像是今时今日的北京,房价可谓寸土寸金。即便是在人口密度不那么大的宋朝,想要在汴梁置办一套房产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不少级别较低的京官还只能租房子住。
李格非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小宅,宅子里还有块可以容纳秋千的小园,可见李清照的童年生活相当幸福。不过,从有客人造访时李清照需回到闺房中回避这一信息来看,小园有可能是主院所在,且“有竹堂”的面积比较小(否则便会有内宅和外宅之分,李清照也没必要回避)。
根据《鸡肋集》中“济南李文叔为太学正,得屋于经衢之西,输直于官而居之。治其南轩地,植竹砌傍,而名其堂曰有竹”可知,李格非是世所罕见的大雅之士,所以,一座小宅都能被冠以“有竹”这一颇具风雅气息的名字。而且,从李格非的教育上,我们也能看到李清照家族的不俗之处。
“忆昔十三余,倚床初学绣。十五吹琼箫,柳絮飞沾袖。十六画蛾眉,蛾眉春欲瘦。”
在宋朝,女子的必修课是女工刺绣,不过,李格非却并未强迫李清照学习那些家务活,而是允许她像男孩子一样学习诗词歌赋。要知道,大家闺绣中极少有像李清照一样精通诗词歌赋、饮酒赌博的(精通这些的往往只有青楼女子)。赵明诚对李清照倾倒的原因,正是她与一般的女子截然不同。
时人评价李清照“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小词多脍炙人口”,若她没有受到父亲的熏陶,恐怕也不会年少成名,词名远播。短短一篇《点绛唇》中,藏着许多耐人寻味的信息,向我们还原了那个生于“女子无才便是德”时代的奇女子生活的背景,这样的佳作实不可与“ *** 之作”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