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成语知难而退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历史文化3年前 (2021-11-15)433

【成语】: 知难而退

成语知难而退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拼音】: zhī nán ér tuì

【解释】: 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成语故事】:

成语知难而退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是两个比较大的国家,它们为了争夺霸权,相互之间不断进行战争。郑国是个比较弱小的诸侯国,在晋、楚争霸的过程中,它有时依附晋国,有时又不得不依附楚国。公元前597年,郑国投靠了晋国。不久,楚王领兵攻打郑国,将郑国都城围困了17天,郑国招架不住,和楚国讲和,降服了楚国。晋国听说楚国进攻郑国,于是派荀林父、士会、那克、先琅、赵朔、蔡书等人领兵前往救援。晋国大军到达黄河边时,听说楚国已经与郑国讲和,订立了盟约。晋军内部产生了分歧,以中军副帅先彀为首的一批人想要继续前进,与楚军大战一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111/410162.html

“成语知难而退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的相关文章

将军政大权交给李世民,李渊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将军政大权交给李世民,李渊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唐高祖李渊,中国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26年在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在大唐皇宫禁地内爆发了“玄武门事变”。这次事变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从上到下,一大批人兴起,一大批人跌落。其中,命运改变最严重的,当然是几位李氏皇族人物。除了首当其...

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到底杀了多少功臣?

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到底杀了多少功臣?

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到底杀了多少功臣?这么说吧,朱元璋得天下后,34位功臣仅一位得善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370年,朱元璋论功行赏,封6人为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常遇春的儿子,常遇春去世较早)、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28位大将军...

盘点宋真宗最具代表性的五鬼,他们为什么被称为鬼?

盘点宋真宗最具代表性的五鬼,他们为什么被称为鬼?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本名赵德昌,改名赵元休、赵元侃,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炅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朝,在整体上给历史留下“积贫积弱”的印象,在经济上留下中国...

历史上真实的乐毅是如何做到功高震主还能全身而退的

历史上真实的乐毅是如何做到功高震主还能全身而退的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功高震主的将领一般都得不到好下场。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三国演义当中,蜀汉丞相诸葛亮常常自比为“管乐”,“管”指的是春秋时代,辅佐齐桓公打服天下诸侯,称霸中原的相国管仲,“乐”则是战国时期,替燕昭王领兵讨伐齐国,一口气攻取七十余座城池,打得齐国只剩两座孤城,齐...

赵云成名之时的真实年龄是几岁?

赵云成名之时的真实年龄是几岁?

在三国这段历史里,赵云应该是人气最高的人物,因此在很多流传的故事和评书评话中,赵云上升为老四,刘关张呼赵云为“四弟”,那么赵云成名之时的真实年龄是几岁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这一称呼确实一点也不过分,用刘备的话就是:子龙从我于患难,岂是富贵所能动摇?赵云不仅是在刘备患难时追随的,更是...

历史上真实的荀彧是怎样的?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上真实的荀彧是怎样的?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荀彧(xún yù),字文若,。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他投奔曹操后,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民间小说里程咬金是混世魔王的存在 历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民间小说里程咬金是混世魔王的存在 历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对唐代程咬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传奇人物程咬金:民间小说中的混世魔王,史实所载的大唐开国虎将。自隋朝末年瓦岗起义中揭竿而起,一个三板斧,打得无数英豪拍手称快,被誉为混世魔王,初为瓦岗的精神领袖。初称帝,后禅位于李密,潜心投入领兵作战,战斗骁猛,成为瓦岗义军的虎将。...

古代将军手握重兵有远离皇帝 造反的人为什么少之又少

古代将军手握重兵有远离皇帝 造反的人为什么少之又少

古代将军长期手握重兵,又远离皇帝,为何造反的将军少之又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不管是五代十国,还是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地方上原本臣服于君王的大哥们有财又有兵了,这样的形势让他们不再甘于位居人下,都想跃跃欲试,万一真的当上皇帝了呢...

评论列表

小月
小月
4个月前 (08-09)

知难而退这一成语,源于春秋时期晋楚争霸的历史背景,在纷争大势已定之际进军救援的晋国军队面对现实选择退兵的行为展现了明智之举和审时度势的智慧品质,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 知不可则当引而去。体现了古人对战争策略的深刻理解与运用。识实务者为俊杰,此语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该成词语义内涵和历史价值所在之处;同时提醒我们做事应顺应形势、量力而行而非盲目冒进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或失败风险发生概率增加等后果出现可能性的增大现象和问题存在性探讨意义之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吕娜
吕娜
4个月前 (08-09)

作为公司职员,深知知难而退的智慧,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应当审势而行、灵活应对;在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中更应如此!

蓝蝶
蓝蝶
29分钟前

作为一个热爱历史的女生,我对成语背后的故事深感兴趣,对于知难而退这个词语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含义上,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更在于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和勇气。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战争中的郑国困境与选择,让我看到了历史的残酷现实以及小国的无奈抉择;而晋国大军面对局势的纷争分歧则体现了决策者的智慧和决断力。知道困难不退缩是一种勇气和决心;同样地,退并不意味着放弃或失败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明智决定。知其不可为而为者勇也,勇于前进固然重要但也要学会适时后退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深入了解历史文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