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和李牧谁更厉害?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李牧和白起二人都是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他们一生未尝败绩。他们二人一个攻城略地,一个抗击匈奴。两位将军都有自己的风格,两位也都有自己的拥泵。今天,小编就斗胆和大家一起来讨论他们二人之间谁更为厉害。
白起和李牧战绩对比
四大名将,秦赵各占一半。白起和李牧各有千秋,白起一生精彩的战役有伊阙之战、长平之战等,他经历七十余战无一败绩,伊阙之战 斩杀韩魏联军二十四万;攻楚三次,攻破楚都,共歼灭三十几万楚军;攻赵先后歼灭赵军六十多万,一生共歼灭六国军队约一百六十五 万,秦有了白起帝业指日可待。而他通常都能够以少胜多,出奇制胜。长平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以少胜多的奇迹,是白起人生的 巅峰,围歼赵军的战术,给赵国毁灭性打击,开创了战争史上的围歼战,也为他树立的战神的名号。
而李牧也是战国四名将之一,他的战绩傲人也是无一败绩,当初李牧和王翦对阵时,李牧也没有败,王翦根本奈何不了李牧,破匈奴开 创了以步兵方阵歼灭骑兵方阵的先例。还屡次以弱兵击败强秦。要不是李斯反间,在军中威望极高,深得士兵和人民爱戴的李牧,也不 会因为功高盖主,最后被昏庸的赵王设计杀害。李牧虽然没有白起的残酷冷血,却也兵道诡异,他的铁骑战无不胜。虽然白起位列四大 名将之首,但是李牧却一点也不输于白起。
李牧更强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
李牧守北边境时,休养数年,后来匈奴小股人马侵入时,赵军假装败走,并抛下数千民众给敌人。匈奴单于贪得民众财物,便率大军入侵赵地。李牧则设奇阵,用两翼包抄战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军,一举歼灭匈奴骑兵10余万人。接连又灭掉蟾褴,攻破东胡,降服林胡,单于落荒而逃,以后10多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城。此战是先秦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对后世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肥之战:公元前235年,悼襄王逝世,赵王迁即位。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大将桓齮(又称樊于期)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东南),武城(今山东省武城西)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赵首10万。公元前233年,桓齮又乘胜进击,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今河北蒿城西南二十里),进攻赵的后方,直向邯郸进军,形势危急。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
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他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遂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
桓齮认为,过去廉颇以坚垒拒王龁,今天李牧亦用此计;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俟其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他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10万余秦军全部被歼。桓齮仅率少量亲随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秦王暴怒,以金千斤,邑万家购求桓齮之首(此头后来被荆轲经过友好协商,借去作见面礼刺杀秦王去了)。可见此次大胜对秦打击沉重,而赵得到喘息之机。这就是赵王迁二年(前234)李牧一却秦军。由于秦国著名将领白起的封号是武安君,李牧击退秦军以后,赵王迁说:李牧是寡人的白起,因而封李牧为武安君。由此也可以看出赵王迁当时对李牧的倚重态度。此战,李牧在战略上采取避其精锐、击其惰归之策。当得知敌军识其意图,诱其出战,全歼于野时,遂将计就计,用围魏救赵之策,攻其必救。在交战时,又采取正面阻敌,两翼包抄的战术,全歼秦军,创造了又一个围魏救赵的典型战例。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中唯一能与秦军抗衡的最杰出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如果不杀李牧,秦赵还得比一下高低。而当时秦国变法成功已经多年,军队战斗力极为强悍,而赵国却内忧外患严重,李牧在这样的不利情况下连续取得了胜利。
战国时期各国的将领的作战对象基本都是各诸侯国之军队,亦即是民族内战,与他们不同是,李牧前半生的主要作战对象是民族外敌,且在与野蛮外族征战中,以最精彩辉煌的方式实现了胜利。因此,李牧有理由获得后世更多的尊敬。
白起的战绩确实要高出许多,但他是有基础前提的的,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奠定了国家富强的基础。尔后,不断向外发展势力,国力强盛。而此时的赵国不过是苟延残喘。然李牧却以一赵之力两却秦兵,第三战中秦王不得不用反间计除去李牧。李牧若为秦将,战绩一定会超过白起的(但是他怕是杀人杀不过小白啊)
对方辩友说外族战力较弱,这点不敢苟同。匈奴可当时的机械化部队啊。李牧之前守边者多有失亡,唯有李牧大胜。而燕国相邻的外族,实力都比较弱,况且还有邻国支援。
下面是白起的战功: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烧其祖庙,共歼灭35万楚军。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更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更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长平之战共杀人四十五万,连同以前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攻楚于鄢决水灌城淹死数十万,攻魏于华阳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卒二万,攻韩于陉城斩首五万,共一百余万,这是白起的一张极不完全的杀人账单。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后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赵的问题上发生分歧,被王陵取而代之,从此退出历史舞台。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更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更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长平之战也反映了战争自身发展概貌。
李牧略胜一筹
其一,远在边关,李牧之一次用步兵战队全歼匈奴骑兵十万人,这不仅是春秋战国,更是中国之一次用步兵全歼骑兵大集团部队的杰作!尤其另人称到的是,其典型的战役战术战法---正面突击,两翼钳制,更是开中国传统战法之先例,当然,这种战法很符合孙武子的以正和以奇胜的战略大观点,但无论从李牧运用的过程和取得的效果来看,显然尽得其法!
匈奴这个游牧民族决定了不会长时间驻扎一地,全歼大规模军团的可能性应该是很小,但李牧老兄显然棋高一着,一练,二诈,三歼灭的战法很有特点,这次大歼灭战产生的后果是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长达十多年!
还有,长平之战秦军坑杀赵人四十多万,按春秋时的军队招募制度,那四十多万人绝大部分是临时拼凑的当地农民,当时就有这样一个制度,平时做民、战时做兵,所以,当秦军以25000人阻击后援时,四十万大军居然不能突破,是个原因这造就了白的功绩,这是不能否认的!而且秦军的损失又有多大呢?白起同志是这么说的: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这说明秦军也遭受了非常重大的损失,既是围赵军,那么秦军部队应该大大超过赵军的45万,少说也得六十万吧,死者过半,就算一半也是死了30万人,您觉得这一仗如何呢??
长平后,李牧力挽狂澜,破秦军(歼灭十于万,当然杀无赦)又击溃秦军十万,大败燕军!主力部队就是其边防军,如果以此部队,很难说长平之战的胜负!以其国力,能有此大成,李牧难道不是更胜一筹吗。
白起厉害是因为他会分析战局抓住战机一举获得胜!但他并不是无敌的。
公元前288年,齐赵等国合纵攻秦,迫使秦昭王废除西帝帝号求和,并向赵魏返还侵地。请问刚打赢伊阙之战的白起躲哪去了,他不是无敌吗?
公元前283年 白起率军攻魏,被来援的燕赵联军围困,还得秦王出面讲和,请问无敌战神为何狼狈如此?
白起虽有伊阙之喜,鄢郢之功,长平之胜。然一避齐闵,再避田地。兵伤于离石,遇败于马陵。围困于林下,拒战于邯郸。终至杀身殒命,可不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