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道简介 陈师道生平经历 陈师道的文学成就
陈师道简介
陈师道(1053~1102年1月19日)北宋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
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师道生平经历
陈师道出身于仕宦家庭,祖父陈洎,官至三司盐铁副使,赠工部侍郎,父亲陈琪,官至国子博士通判绛州。到陈师道时候,家境已衰落,先君以家赀让群弟蓄孤振穷,欲死恤终。
夫人同之,不以累其夫。先君卒贫,不能家,夫人以大家子就下养,人以为忧,夫人安之,不以累其子,年高而家益贫。《先夫人行状》的这段记述,是他童年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陈师道早年娶郭概之女为妻,迫于生计,妻女皆在岳父家就食。16岁拜师曾巩。当时朝廷用王安石经义之学以取士,陈师道不以为然,不去应试。
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曾巩奉命修本朝史,荐陈师道为属员,因其布衣而未果。太学博士正录荐陈师道为学录,他推辞不就。当时的执政大臣章惇曾托秦观致意,让陈师道去拜见他,准备加以荐举,他却回答:士不传贽为臣,则不见于王公。,拒不谒见。
北宋元祐二年,当时任翰林学士的苏轼与傅尧俞、孙觉等推荐他任徐州州学教授。四年,苏轼出任杭州太守,路过南京应天府,陈师道到南京送行,以擅离职守,被劾去职。
不久复职,调颍州教授。当时苏轼任颍州太守,希望收他为弟子。陈师道以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婉言推辞。
但苏轼不以为忤,仍然对他加以指导。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他被朝廷目为苏轼余党,罢职回家。他家境贫寒,但仍专力写作,欲以诗文传于后世。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启用为棣州教授,赴任途中,改除秘书省正字,未上任,即于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病逝。
陈师道的文学成就
陈师道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创作上。他自己说:于诗初无诗法。后见黄庭坚诗,爱不释手,把自己过去的诗稿一起烧掉,从黄学习,两人互相推重。
江西诗派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列为三宗,其实陈师道只是在一段时期内学习过黄庭坚的诗风,其后就发现黄庭坚过于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因而致力于学杜。
对于他学杜甫所达到的境界,黄庭坚也表示钦佩,曾对王云说,陈师道其作文深知古人之关键,其作诗深得老杜之句法,今之诗人不能当也。
陈师道于词颇自推许,自称余它文未能及人,独于词自谓不减秦七黄九。。
但他现存的作品,很少精彩之作,不能和他自己的估价相称。他的散文较有成就,纪昀评为简严密栗,实不在李翱、孙樵下。。
陈师道有《后山诗话》,提出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依然和黄庭坚的主张一脉相通。
又说: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其触山赴谷,风抟物激,然后尽天下之变。论奇正的关系颇有见地,可惜他的创作实践和自己的理论不尽相符。
由于此书中对苏轼、黄庭坚、秦观都有不满之词,《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殊不类师道语,则似失之拘泥。但书中有陈师道死后的事情,当出于后人的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