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第八卷草部石胡荽具体内容是什么?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 *** ,融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本草纲目·第八卷·草部·石胡荽
【释名】
也称天胡荽、野园荽、鹅不食草、鸡肠草。
【集解】
[时珍说]生于石缝及阴湿处。高二三寸,冬月生苗,细茎小叶,形状宛如嫩胡荽。气辛熏不堪食,鹅也不食。夏开细花,黄色,结细子。极易繁衍,僻地则铺满。孙思邈《千金方》载,一种小草,生于近水渠中湿处,状类胡荽,名天胡荽,又名鸡肠草。即此草。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去目翳。疗痔病。解毒,明目,散目赤肿云翳,耳聋头痛脑酸,治痰疟,鼻窒不通,塞鼻自落,又散疮肿。
【发明】
[时珍说]鹅不食草,气温而升,辛而散,为阳,能通于天。头与肺为天,故能上达头脑,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息肉;内过肺经,而治咳痰,散疮肿。其除翳之功,尤显神妙。
【附方】
1。 咳痰气喘。用石胡荽研汁,和酒服。
2。 翳障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鼻塞头痛,外翳扳睛。用石胡荽晒干二钱,青黛、川芎各一钱,共研末。先含水一口,取药末如米大一小撮嗅入鼻内,以泪出为度。有的配方中减去青黛。
3。 牙痛难忍。用棉裹鹅不食草,怀干研末,嗅入与牙痛同侧的鼻孔中。
4。 一切肿毒。用石胡荽一把、穿山甲烧存性七分、当归尾三钱,共捣烂,加酒一碗,绞汁服,以渣敷患处。
5。 湿毒胫疮。夏季采石胡荽,晒收为末,每取五钱、汞粉五分,加桐油调成膏。先以茶洗净患处,然后贴膏包好。将有黄水流出。五六日病愈。
6。 脾寒疟疾。用石胡荽一把,捣取汁半碗,加酒半碗服下,甚效。
7。 痔疮肿痛。用石胡荽捣烂敷贴。
根〔主治〕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去目翳。疗痔病。解毒,明目,散目赤肿云翳,耳聋头痛脑酸,治痰疟,鼻窒不通,塞鼻自落,又散疮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