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母八十大寿南安太妃为何会来?
一部《红楼梦》,写了无数过生日的故事,而最隆重的莫不如贾府的更高领导——贾母的八十大寿。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红楼梦》第七十一回中,贾府为贾母80大寿大摆寿宴,南安太妃出场。期间,南安太妃指名要见贾府的千金。贾母深知南安太妃的想法,特意安排史湘云、薛宝钗、薛宝琴和林黛玉等亲戚家的女孩前来拜见,同时嘱咐凤姐只让探春陪着来。而贾母并未让迎春与惜春出来见客,为这个邢夫人还迁怒迎春的不得脸。
原文如下:
又问众 *** 们,贾母笑道:“他们姊妹们病的病,弱的弱,见人腼腆,所以叫他们给我看屋子去了。有的是小戏子,传了一班在那边厅上陪着他姨娘家姊妹们也看戏呢。”南安太妃笑道:“既这样,叫人请来。”贾母回头命凤姐儿去把史,薛,林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
按照曹公的写作路线,钗黛是全书中比较出众的女性,所以大家都替两人捏了一把汗,要知道,南安太妃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为儿子南安郡王选妃。但贾母是见过世面之人,她早已心中有数。换句话说,贾母主要是为了“抛砖引玉”推出探春。
贾府与南安郡王府之间的亲疏关系
南安太妃拉着薛、林、探的手时,只没拉过史湘云的手,如原文所言,太妃跟史湘云已经是老朋友了。
在《红楼梦》中,贾家、史家和王家是同属一个政治阵营的,而他们共同的盟友有东、南、西、北四大郡王,既如此,彼此之间肯定有私下走动,那么南安太妃为何对贾府的千金们都不曾见过呢?这里面还是有个“亲疏远近”的关系。
走不多时,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之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
秦可卿葬礼之际,南安郡王就亲自来吊唁过,而且还安排了路祭。此后,曹公笔锋一转,刻意强调了贾府和北静王府祖上的关系更为密切。
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近闻宁国公冢孙妇告殂,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
可见,除了在一些大事上,如此前的元春封妃,此次的贾母大寿等重大活动之外,贾府与南安郡王府就很少往来,比不上与北静王府之间关系密切。所以南安太妃几乎没有见过贾府的千金也就不足为奇了。
史湘云为何会被首推
让人疑惑不解的是,南安太妃来的时候,贾母却把史湘云给首推了出来。
史侯夫妻并不疼爱体贴湘云,但也绝对会不在衣食上虐待她,更不会剥夺湘云在贵族妇女圈子里的社交机会。在两人看来,这个美丽且有才华的侄女是珍贵的人才资源,可以用来缔结婚姻、攀附权贵,至少也可以巩固政治联盟、“扶持遮饰,皆有照应”的。
据此可以推测,人前人后,史家一定会在各种场合让史湘云参加。而史家与南安郡王就像贾府与北静王一般,来往频繁,因此史湘云也就成了南安太妃贵族圈里的常客,两人这般熟络,可见一斑。
其中湘云最熟,南安太妃因笑道:“你在这里,听见我来了还不出来,还只等请去。我明儿和你叔叔算帐。”因一手拉着探春,一手拉着宝钗,问几岁了,又连声夸赞。因又松了他两个,又拉着黛玉宝琴,也着实细看,极夸一回。又笑道:“都是好的,你不知叫我夸那一个的是。
南安太妃和贾母一样,也是朝廷里显贵的妇人,甚至比贾府还要显贵得多。贾母说的“我们这中等人家”,虽然是谦辞,而是却恰如其分了。南安太妃提到了史湘云的叔叔保龄侯史鼐,很多人不解,如果南安太妃此举是来贾府为儿子选妃,她与史湘云认识在前,与史家交情不错,史湘云应该在她的考虑范围内才是,但贾母却不忌讳这个。
古代王侯将相之家的婚姻嫁娶,大都与政治利益紧密相连,更讲究门当户对,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她是跟着叔叔婶婶生活的,而且史湘云当时已经有了相中的人家,所以南安太妃首先就会将其排除在外。当然,也许是因为彼此太熟悉了,反而不好将其娶回家。
而贾母正是深谙这一点,所以她才将史湘云安排在这次见面会上,由此可见,贾母确实有想法。
安排“钗黛”出场,还是为了衬托探春
总的来说,无论是史湘云、宝钗宝琴姐妹,还是林黛玉,都是贾府的客人,贾母断然不会在这种场合,安排她们相亲,所以贾母的唯一目的,就是将贾探春引出。
问题又来了,贾母为何“只让探春陪着来”,而不让迎春、惜春出来?要知道,太妃已经说得很清楚,她要见贾府众千金。
虽说惜春年龄还小,但三姐妹中迎春最年长,论容貌也十分出众,贾母为何不叫迎春呢?贾母在贾府是有着绝对的权威,即便是在元妃省亲之后,王夫人仍然要对老人家礼让三分。有着这般崇高的地位,她在贾府即便就是一言堂,贾母喜欢以自己的喜好标准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也就是说,贾母是有私心的,他并不看好迎春。那么迎春是不是真的不如其他姐妹呢?不尽然。在贾府,贾环是不受欢迎的角色,但他却喜欢跑到迎春跟前玩闹,因为他喜欢这位姐姐的秉性,在她跟前,贾环能得到温暖。但迎春的这种恬淡、容人的雅量,贾母却不喜欢。在贾母看来,迎春没有其他姐妹会来事,不会讨好,而且性格又固执,所以在一些正常的社交场合,迎春就没有机会参加。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从探春的判词可以看出,后四十回中,她的结局是远嫁和亲。可见南安太妃不再是来贾府挑选儿媳妇,而是来认亲,认干女儿,代替她的女儿远嫁。南安太妃就被扣上了一顶将探春远嫁的帽子。
至于薛家姐妹,因商人家庭出身,也被南安太妃排除;黛玉虽是贾母嫡亲的外孙女,却身体羸弱,不会被南安太妃选中。所以,这些人最终都是为探春做铺垫,探春才是主角。
估计南安太妃也早已读懂了贾母的真实用意。探春不仅是贾府正牌 *** (虽然是庶出),而且才貌双全,再加上贵妃妹妹这个特殊身份,所以嫁给南安太妃的儿子做王妃也是有这种可能的。现在看似贾母一个不经意的安排,却透着智慧。
探春有个绰号叫“玫瑰花”,可见她有一颗不想任人摆布、时时刻刻保护自己的心,论诗情画意,她不比钗黛,但在“四春”中,她的才能最为特例独出。理家,起诗社是他带头,抄检大观园时表现最勇敢,她更先发起诗社。可见探春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审美才能。凡此种种,都预示了她是一个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凤姐和王夫人都畏她几分、让她几分的三姑娘。
再说贾母,论地位,她在贾府享有绝对的权威,她是贾代善之妻,是金陵世勋史侯之女,是人人口中尊称的“史太君”,她凭借着丰富的阅历、才干,将贾府管理得井井有条,她是一个值得我们细品深思的人物形象。
探春和亲,最开心的莫过于南安太妃,探春要身份有身份,要容貌有容貌,她把自己家的骨肉团聚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最伤心的不是贾母,也不是嫡母王夫人,而是探春的生母赵姨娘,看到女儿远嫁藩王,这是一个母亲最难割舍的时候。同为母亲,反差却如此巨大。
而这样的结局,让原本高大上的南安太妃形象瞬间倒地,让原本形象不堪的赵姨娘在这一刻回归母亲的本色,也让人产生深深的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