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中晴雯最后的悲剧真的是王夫人造成的吗?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05-04)160

晴雯,《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贾宝玉房里的四个大丫鬟之一,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寿夭多因毁谤生”,这是晴雯判词中争议更大的一句。争议者分为两派,一派抓住“毁谤”一词,认为晴雯被撵完全是莫须有,是王夫人铲除异己的牺牲品;另一派则认为晴雯罪有应得,王善保家说的句句属实,不存在“毁谤”,所以对于这句判词表示无法理解。

其实,无论是哪一派,都误读了这句话,这才产生了误解。

这句话其实是一句因果句:因为“毁谤”,所以“寿夭”。注意,这里强调的是“毁谤”造成了“寿夭”,并不是“毁谤”造成了被撵。这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只有弄清楚这里面的区别,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

王善保家的所言不虚,“毁谤”只是晴雯视角。

晴雯被撵,是因王善保家的告状。我们先来看王善保家的告状时所说的那段话:

太太不知道,头一个宝玉屋里的晴雯,那丫头仗着她生得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得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娇娇,大不成个体统。

红楼梦中晴雯最后的悲剧真的是王夫人造成的吗?

这段话包含了两个意思:

其一,晴雯注重打扮,突出自己的美;

其二、晴雯嘴巧,但把嘴巧用于骂人。

这两层意思一是行,二是言,通过她的言行,得出结论:“妖妖娇娇,大不成个体统。”

注意这个词:“体统。”贾府这样的诗礼之家,最注重的就是体统。什么是“体统”?《国语辞典》中解释为:合乎身分地位的行为举止。

晴雯的身份地位是丫鬟,既没有资格打扮,也没有权力骂人,她的行为举止,确实有失体统。

为了验证王善保家的所言不虚,作者又通过王夫人进行了验证。首先是通过王夫人的回忆,验证了晴雯确实爱骂人:

“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后来要问是谁,又偏忘了。今日对了槛儿,这丫头想必就是她了。”

然后又把晴雯叫来,果然晴雯“钗亸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确实如王善保家的所言,“打扮得像个西施的样子”。

正因为王善保家的所说的晴雯的两大问题都得到了证实,所以王夫人当即决定要撵她出去,“我明儿回了老太太,再撵你。”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后面的众婆子集体告状,王夫人撵晴雯也成了定局,原因就是其言行“大不成个体统”。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王善保家的所言不虚,为什么作者还要用“毁谤”一词呢?

这是因为,“毁谤”是晴雯视角,她认为她受到了“毁谤”。

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毁谤”。《国语辞典》中的解释是:以夸大不实的言论对人进行诋毁、中伤。

红楼梦中晴雯最后的悲剧真的是王夫人造成的吗?

前面说了,王善保家的所言不虚,既没有造谣也没有夸大,那么晴雯为什么会觉得是“毁谤”呢?原因就在于王夫人的一句话:“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

按照世俗的理解,女为悦己者容,女孩子注重打扮,肯定是为了取悦男人。晴雯是宝玉身边的丫鬟,把精力用于打扮,自然是想要取悦宝玉了。

也不怪王夫人会作此想,即便是现代人,绝大多数都会作此想。女人打扮得妖娆一点,就有取悦男人、吸引男人之嫌。有句成语叫“瓜田李下”,面对青春期的宝玉,整天把自己打扮成病西施的模样,不让人猜疑才怪。所以,王夫人才会吩咐“好生防她几日,不许她在宝玉房里睡觉”,并在撵走晴雯时放话:“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

在晴雯看来,这就是对她的“毁谤”,“我虽生得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

也就是说,晴雯承认她行为举止“大不成个体统”,但不承认她这么做是为了勾引宝玉。

确实,对于拥有上帝视角的读者来说,能清楚地看到晴雯从来没想过要勾引宝玉,她爱打扮、爱骂小丫头都是因为“心比天高”,把自己当女主人了。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不能因为晴雯从没想过勾引宝玉,就认定王夫人不该撵她。有没有勾引是一回事,行为举止“大不成个体统”是另一回事。就凭晴雯的行为有失体统,败坏了贾府的家风,就该被撵出去。所以,当王夫人听信了晴雯的谎言,以为她“不常和宝玉在一处”,还是决定要撵她出去。“不常和宝玉在一处”怎么勾引宝玉呢?那么王夫人撵她的理由就是王善保家的所说的“大不成个体统”。

晴雯的“寿夭”,是因为不甘心和想不通。

细读文本不难发现,晴雯虽然是从病床上被撵出去,也不至于出去没两天就死了。这是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王夫人撵她出去,没有限制她吃喝,也没有不准她去就医,为什么会那么快就夭折了呢?

这其实是晴雯自己的问题。

都说晴雯心气高,晴雯就是死于心气高。自从被王夫召见之后,她就“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这是绝食的迹象。

为什么要绝食?因为气不顺、心不甘,实在是想不通。

红楼梦中晴雯最后的悲剧真的是王夫人造成的吗?

可以说,人生在世,因为不被理解而遭受中伤,实属常态。比如宝玉从抓周只取“脂粉钗环”,当场就被父亲认定“将来酒色之徒耳”,外界也认定他“将来色鬼无疑了”,但宝玉毫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

书中只有贾雨村一人理解宝玉并非“色鬼”,而是“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但这又有什么用呢?在世俗的眼里,宝玉就是个“喜在内帷厮混”的“色鬼”。如果宝玉因此而气不顺、心不甘,早就气死了。

晴雯的气不顺、心不甘,正是因为她心气太高,受不得半点委屈,所以才打定主意以绝食抗争。

这正是作者对她的批判:人生在世哪有不受委屈的?即使是活成了老封君的贾母,也要直面长子贾赦对她“偏心”的指责,而她只能以自嘲来开解,“我也太操心。打紧说我偏心,我反这样。”儿子不懂为娘的良苦用心,岂不委屈?

世人都要受委屈,唯独晴雯一点委屈都受不了,这正是她一直以来“心比天高”带来的后患。连宝玉说她两句她都要怼回去,真是怡红院的养尊处优惯坏了她。何况,这点委屈并非无风起浪,她“天天打扮得像个西施的样子”,不能怪人家往“勾引”去想。

所以,晴雯的“寿夭”,不是因为被撵,而是因为被“毁谤”想不通才选择以绝食的方式赴死。这和金钏儿之死性质一样:贾府被撵的人很多,有罪有应得的,也有被冤枉的,唯有金钏儿和晴雯想不通,所以有了相同的结局。

这就是“寿夭多因毁谤生”:王夫人因“大不成体统”而撵走晴雯没有错,错就错在晴雯被惯坏受不得委屈,一点点委屈就自我放弃。如果世人都如此,那没几个人能活下来了。

“寿夭多因毁谤生”,作者是想通过这句判词告诉我们:人生在世,难免受委屈,我们要懂得自我开解,不能走进死胡同。相比于人生的各种风浪,小到爱恨情仇,大到家国天下,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05/439651.html

“红楼梦中晴雯最后的悲剧真的是王夫人造成的吗?” 的相关文章

赵翼:清朝文学家、史学家、诗人,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赵翼:清朝文学家、史学家、诗人,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赵翼(1727—1814年6月5日),是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

陈希烈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被欧阳修列入《奸臣传》

陈希烈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被欧阳修列入《奸臣传》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希烈(?-758年...

北宋大臣陈彭年简介:古韵书《广韵》的主要修撰人之一

北宋大臣陈彭年简介:古韵书《广韵》的主要修撰人之一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陈彭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彭年(961~1017),字永年,江西省南城县人。北宋大臣、文学家、音韵学家。最重要之古韵书《...

明朝东林八君子薛敷教简介:著有《续宪章录》、《癸巳录》

明朝东林八君子薛敷教简介:著有《续宪章录》、《癸巳录》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陈人杰:南宋短命才子,一生只留下31首《沁园春》

陈人杰:南宋短命才子,一生只留下31首《沁园春》

陈人杰,一名经国,字刚甫,号龟峰,南宋末期爱国词人,他的一生十分短暂,屡试不第,后来漫游各地,卒时年仅二十六岁。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陈人杰的故事,给大家一个参考。陈人杰现存《龟峰词》一卷,共31首词,全部为《沁园春》调,这也是两宋词史上比较罕见的用调方式。陈人杰的词大多抒写忧时报国...

陆机所写的《猛虎行》,表达了其在官场浮沉之中起伏的思绪和复杂的心情

陆机所写的《猛虎行》,表达了其在官场浮沉之中起伏的思绪和复杂的心情

陆机,字士衡,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和弟弟陆云合称“二陆”,被誉为“太康之英”;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

《送友人》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译文及注释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

《金陵酒肆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劝客一作:唤客)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酒肆留别》译文及注释译文春风吹起柳絮,酒店满屋飘香,侍女捧出美酒,劝我细细品尝。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请你问问东流江水,别情与流水,哪个更为长远?...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