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赦想纳鸳鸯为妾,贾母是如何解决的?
贾母,又称史太君,娘家姓史,也是四大家族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红楼梦》第46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领略了红楼之一丫环鸳鸯如何从贾赦强娶的风波中用计谋生。而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想必都对其中一个细节感到好奇,那就是贾赦要强娶鸳鸯,为何贾母一张嘴,骂的却是王夫人?我们先来看原著中的这段记载:
贾母听了,气得浑身乱战,口内只说:“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因见王夫人在傍,便向王夫人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她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她,好摆弄我!”王夫人忙站起来,不敢还一言。薛姨妈见连王夫人怪上,反不好劝的了。李纨一听见鸳鸯的话,早带了姊妹们出去。——第46回
此处有一段脂砚斋的批语,写道是:千奇百怪。王夫人亦有罪乎?老人家迁怒之言,应必如此。
莫说读者,就连批书人脂砚斋也对贾母的作为感到惊奇,但脂砚斋到底了解曹雪芹的写作意图,所以他用十一个字概括贾母大骂王夫人背后的原因:老人家迁怒之言,应必如此。
脂砚斋说得已然很清楚了,但可惜的是,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很少有读者能看明白这段批语的真正意思。不仅看不明白,反而延伸出不少啼笑皆非的解读,比如更流行的说法就是:贾母故意借着鸳鸯的事骂王夫人,是为了报王夫人“挖墙脚”的仇!
原来《红楼梦》第36回,王夫人相中袭人,并内定她为贾宝玉未来的侍妾,为此王夫人将袭人的编制从贾母转换成了自己。且看原文:
王夫人又问:“老太太屋里几个一两的?”凤姐儿道:“八个,如今只有七个,那一个是袭人。”王夫人道:“这就是了。你宝兄弟也并没有一两的丫头,袭人还算是老太太房里的人。”凤姐笑道:“袭人本是老太太的人,不过给宝兄弟使。”王夫人想了半日,向凤姐道:“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给袭人。已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只是袭人这一分都从我的分例上匀出来,不必动官中的就是了。”——第36回
袭人本是贾母手下的八大丫鬟之一,只因贾母宠爱宝玉,故将袭人“借”给宝玉使用,但袭人的工资还是从贾母这里领,表明袭人的编制还是在贾母这里。
眼下王夫人明目张胆将袭人“挖走”,以后用自己的月例给袭人发工资,俨然要收袭人当自己的耳目,并且此举并未提前和贾母商量。
于是便有论者将第36、46两回的情节合而观之,认为贾母冲王夫人发怒,就是想起了王夫人背地里“挖走”袭人的过去,这才稀里糊涂骂了王夫人。
不得不说,这个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可惜的是,核心论点出现了差错。我们不妨来掰开揉碎地聊一聊王夫人挖墙脚这件事。
贾母真的会因为王夫人挖走袭人而心生怨愤吗?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很大程度是不靠谱的,因为袭人的编制归属问题,并不足以使得贾母、王夫人之间产生隔阂。
王夫人之所以将袭人“挖走”,是为了培养袭人当贾宝玉未来的侍妾,这一点贾母也是赞同的,事实上贾母当年安排袭人去服侍贾宝玉,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这个,单从这点来看,贾母和王夫人堪称不谋而合。
贾宝玉身边有两个丫鬟,都是贾母送给贾宝玉的,一个是袭人,另一个就是晴雯,这两个丫鬟都是贾宝玉的准姨娘人选。陈大康在《荣国府的经济账》中也评价过贾母择妾的原则,书中记:
贾母为宝玉选中的袭人是“性情和顺,举止沉重”,晴雯则“千伶百俐,嘴贱性大”,这是柔刚相映的组合;周姨娘在书中从不发声,不卷入矛盾,当是温顺之人,她与机敏与精明的赵姨娘也是柔刚相映的组合。——第六章“那些半奴半主们”
由此观之,贾母不论是当年给儿子贾政择妾,还是给孙子贾宝玉择妾,都是同样的标准。
如此一来,这就对上述的“王夫人挖墙脚得罪贾母”的说法产生了冲击。因为不论是贾母,还是王夫人,她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让袭人给宝玉作妾,好好照顾他的生活,而袭人要走上姨娘这条路,就必须和王夫人产生交集,即便现在没有,将来也要有。
因此,王夫人内定袭人为姨娘,不但没有得罪贾母,还从侧面展现了王夫人对贾母择妾标准的认同,贾母怎么可能会因为这件事迁怒王夫人呢?
王夫人的做法,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完全符合封建礼数。如果贾母真的因为这件事迁怒王夫人,那这位老太太就当真是个糊涂老太太了。
那话又说回来,既然贾母、王夫人之间没有矛盾,为何贾赦强娶鸳鸯,贾母会莫名其妙地冲王夫人发火呢?
我个人认为,贾母冲王夫人发火是《红楼梦》全书中少有的几处妙笔,妙就妙在高度写实,同时对人物复杂的内心进行了深度展现。
诸君可以细想,当鸳鸯当着贾母、薛姨妈、王夫人、李纨、王熙凤以及贾家众姊妹的面儿,公然倾诉贾赦强娶自己的事实时,贾母的真实心理应该是怎样的?
鸳鸯乃贾母私库的总钥匙,贾赦看似贪图鸳鸯美色,实则想染指贾母私库。贾赦的这个想法属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场的王夫人、王熙凤都能看出来。
事实上,莫说王夫人、凤姐,就连不管家务的李纨也曾在第38回的螃蟹宴上提到过这一点,原著记载:
李纨道:“大小都有个天理。比如老太太屋里,要没那个鸳鸯,如何使得?从太太起,哪一个敢驳老太太的回,偏她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她一个人的话。老太太那些穿的、带的,别人不记得,她都记得。要不是她经管着,不知叫人诓骗了多少去呢!”——第39回
也正是因此,贾母在听到鸳鸯的哭诉时,心里恐怕就已然明白了七八分,加上在场众人心里也跟明镜似的,在这样的情境下,贾母必须通过一个举动来宣示自己的 *** ,这个举动必须雷声大,雨点也大,只有这样才能永绝后患,堵住其他像贾赦那样算计她财产的人。
贾母采取的举动就是发火!这里的发火已经超越了贾母情感上的愤怒,更多的是自我态度的展示,要让所有人清楚地明白贾母的愤怒,这是一种高阶的权术!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好比探春管家初期,就曾采用“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方式,频频拿着王熙凤、贾宝玉扎筏子,背后原因很简单:连荣国府最受宠的王熙凤、贾宝玉,我都敢对他们下手,其他人犯事我还能轻饶吗?
探春的做法就是典型的管家权术,她必须刁难下人,通过这种手段树立起权威来,关于这一点原著中有一个“秋纹询问月钱”的典型例子,书中这般记:
平儿悄问:“回什么?”秋纹道:“问一问宝玉的月钱、我们的月钱,多早晚才领。”平儿道:“这什么大事?你快回去告诉袭人,说我的话,:凭有什么事,今日都别回。若回一件,管驳一件;回一百件,管驳一百件。”秋纹听了,忙问:“这是为什么?”平儿与众媳妇等都忙告诉她原故,又说:“正要找几处利害事与有体面的人来开例,作法子镇压,与众人作榜样呢。何苦你们先来碰在这钉子上?”——第55回
秋纹询问月钱发放事宜,完全是正常询问,但平儿让她不要去碰这颗钉子,因为探春正要镇压几个有体面的人来“杀鸡儆猴”,不管你有错没错,探春都会找出毛病来驳斥回去,这就是当家人!
诸君可以将探春“杀鸡给猴看”,与贾母莫名其妙冲王夫人发火结合起来理解,就能看出贾母的真实意图了。
在当时的情况下,贾母必须发火,而且必须骂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众人知道她有多生气,才能避免以后有人继续算计她。可现场众人中,薛姨妈、宝钗是客人,其他王熙凤、李纨以及贾府姊妹们都是孙子辈的孩子,贾母没办法冲她们发火,只剩下一个王夫人,既是她的儿媳,又和贾赦、邢夫人是一辈,借王夫人来警告众人成了唯一的手段!
事实上,贾母的做法确实收获了效果。她老人家一冲王夫人发火,连薛姨妈也不敢上前规劝,现场气氛冷到了冰点,而这恰恰是贾母想要的效果。
因此,对于贾母错骂王夫人的情节,不应该局限于寻常家长里短的界限内,而要从贾母的心理入手,这样才能得出相对客观准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