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墨子修身》原文是什么?怎么去理解?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06-13)310

想知道《墨子·修身》原文是什么?怎么去理解吗?墨子把修身看作道德完善的根本,认为这是成就完美人生的途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墨子·修身》原文:

君子战虽有阵,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务无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墨子修身》原文是什么?怎么去理解?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源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惰,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载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鉴赏】《修身》论证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修身”,是中国道德修养论的传统术语,即陶冶道德情操,培养优良德行。修身的关键,是反省自身,按照完美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改过迁善,身体力行,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文中强调,不牢固树立修身的根本,就不能安身立命,实现对完美道德的追求。学习道德理论,要见诸行动,学用结合,言行一致,把实行放在重要地位。要明辨是非,讲究诚信,不图虚名,努力不懈,才能建功立业,完善道德品行。

墨子引导弟子修身,培育优良德行,对正面典型,给予赞扬和鼓励。《墨子·耕柱》载,墨子请学生管黔敖介绍另一学生高石子到卫国做官。卫国君任命高石子做卿士,给高石子优厚的俸禄。

高石子三次朝见卫君,每次都把意见讲透,但就是不被采纳。于是,他愤而离开卫国,到齐国后,他对墨子说:“卫君以夫子之故,致禄甚厚,设我于卿。石三朝必尽言,而言无行,是以去之也。卫君无乃以石为狂乎?”高石子担心,自己因意见没有被采纳而离开,卫君会认为自己太狂妄。

墨子回答:“去之苟道,受狂何伤?”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墨子“道义胜于利禄”的价值观,只要离开符合道义,就是背上“狂”名,又有什么妨害?

墨子认为,古时周公旦讨伐管叔,辞去三公的职位,住到东方的商奄,人们都说他“狂”,但后代人都称颂他的品德,传扬他的美名,直到现在。做义事,不是为躲避别人批评,接受别人赞扬。离开,只要符合道义,虽受“狂”名,没有妨害。

高石子表白心迹说:“石去之,焉敢不道也。昔者夫子有言曰:天下无道,仁士不处厚焉。今卫君无道,而贪其禄爵,则是我为苟啖(dàn,吃)人食也。”即现在卫君无道,如果贪图爵禄,就是白吃人家的饭食。

由此看来,高石子看重道德修养,不为利禄所动,表现出仁人义士的崇高气节。墨子听了很高兴,召来大弟子禽滑厘说:“姑听之乎!夫倍义而乡禄者,我常闻之矣,倍禄而乡义者,于高石子焉见之也。”辞绝利禄,向往道义的人,今天在高石子身上见到了。

墨子有意在弟子中树立高石子的正面典型,对高石子的操行品德给予高度评价,并进行了积极鼓励。而对反面典型,则给予批评教育。他推荐弟子胜绰,到齐国将领项子牛手下做官。项子牛三次攻伐鲁国,胜绰三次跟从。墨子听到了,就派学生高孙子前去请项子牛把胜绰辞退,他对项子牛说:“我使绰也,将以济骄而正嬖也。今绰也禄厚而谲夫子,夫子三侵鲁而绰三从,是鼓鞭于马靳也。翟闻之,言义而弗行,是犯明也。绰非弗之知也,禄胜义也!”

墨子推荐胜绰,到项子牛手下做官,意图是让胜绰制止项子牛的骄横,纠正他的邪僻。现在胜绰接受项子牛的厚禄却欺骗项子牛。项三次攻伐鲁国,胜绰三次跟从。这就像在马前,用鞭子抽打马胸,马只能后退,不能前进,要使马前进,必须在马后面抽打一样。胜绰做事,跟墨子的要求相反,口说仁义,却不实行,是明知故犯,阳奉阴违。胜绰不是不懂道理,是在他心中,俸禄的价值,超过了道义。

墨子要求弟子,把修身作为终身追求,学以致用,严格遵行,不能明知故犯,阳奉阴违。

《论语·宪问》载,孔子首次提出“修己”的概念,说:“修己以敬。”提高自己的修养来敬业,工作严肃又认真。“修己以安人。”提高自己的修养,来使人安乐。“修己以安百姓。”提高自己的修养,来使所有百姓安乐。

《墨子修身》原文是什么?怎么去理解?

孔子提出的“修己”概念,包含“安人”,“安百姓”的人本民本因素,为墨子提出“修身”概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前提。《墨子·非儒》首先明确提出“修身”的概念说,认为实行仁义的人,大可以治理人民,小可以担任官职,远可以普遍施恩于百姓,近则可以修身。不合仁义,不合道理的事,坚决不做。做事,就一定要对天下有利。如果对天下不利,就坚决停止。

墨子把修身看作培育道德品质的基点。《孟子·尽心上》传承《墨子》“修身”的概念说:“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无论人的寿命长短,都一心一意,修养自身,等待发挥才能的机遇,这是安身立命的不二法门。《孟子·尽心下》说:“君子之守(操守),修其身而天下平。”把“修身”看作“平天下”的手段。

战国末儒家大师荀子的著作,跟《墨子》一样,把《修身》作为全书排序的第二篇。《荀子·修身》说:“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把修身自强,看作成就圣贤的必经之路。儒家经典《礼记·大学》说:“修身为本。”“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把修身看作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点。

儒者“修齐治平”的省称,变为成语,千古传扬。墨子的修身论,跟儒家大师孔子、孟子和荀子的学说,实质相同。这些思想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并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06/446587.html

“《墨子修身》原文是什么?怎么去理解?” 的相关文章

赵宗儒:唐朝宰相、诗人,历仕七朝,以司空致仕

赵宗儒:唐朝宰相、诗人,历仕七朝,以司空致仕

赵宗儒(746年-832年10月18日),字秉文,邓州穰县(今河南邓州市)人。唐朝中期宰相、诗人,秘书少监赵骅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宗儒出身南阳赵氏 ,唐代宗时登进士第,并中“书判”科高等。历官陆浑主簿、翰林学士、司勋员外郎等职。他主持考功时处置公允,不避权势。...

李云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九十七位

李云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九十七位

李云,小说《水浒传》中人物,原是沂水县都头,开酒店的“笑面虎”朱富的师父,有一身好本事,打斗起来三五十人近不得身。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九十七位,上应地察星,负责起造修缉房舍。因为眼珠是蓝色的,胡子和两鬓头发是红色的,所以人称“青眼虎”,看来他有外族血统。李逵去接老母上山时,被曹太公设计捉住。李云领人押...

邹润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九十一位

邹润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九十一位

邹润(金圣叹评点本中作“邹闰”),邹渊的侄儿,山东莱州人,为人慷慨忠良,有一身好武功,身材长大,长相奇异,脑后生有一个肉瘤,人唤“独角龙”。邹润和人争闹,一时性起,一头撞去,竟撞折了一棵松树。他与孙新熟知,为救解珍、解宝打入祝家庄。祝家庄被攻破后归顺梁山,为步军将校第十三名,是梁山第九十一条好汉。受...

韦思谦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录其文一篇

韦思谦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录其文一篇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韦思谦(611年—6...

南宋政治家乐雷发简介: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

南宋政治家乐雷发简介: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出师表》出自于何时?诸葛亮在此夸奖的人分别是哪些?

《出师表》出自于何时?诸葛亮在此夸奖的人分别是哪些?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出师表》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

赵云在《三国志》中的形象有多完美?他有哪些事迹?

赵云在《三国志》中的形象有多完美?他有哪些事迹?

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跟随刘备近三十年,立下赫赫战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志》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人物的许多行为,给人以性格忠勇为主、平和善良、和谐统一成为经典形象的感觉,其实质是对儒家道德的追寻。赵云勇敢、多才多艺,又忠诚、勇敢、仁义,他的精神形象继承和...

《赠汪伦》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译文及注释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注释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