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孝字有何特点
朱熹的孝字有何特点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曾以此治天下,从而达到社会稳定,人民安乐,经济繁荣的景象。南宋朱熹曾书写过一个很出名的字——孝。
朱熹孝字图片
传言说当年朱熹讲学时路过西递,有人提起胡家三儿和儿媳因金钱孝之又因金钱弃之的故事,朱熹颇为感慨就挥手书下一个大大的孝字。人们将此字悬挂在宗祠的大堂里,以此来警示后人。
后来有人分析朱熹的孝字,从中得出了不一样的见解。从中国文字流派上看,朱熹的孝字运笔极其厚重,气势恢宏,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象形的特点。朱夫子写出的孝字苍劲有力,仔细的看会发现其字中又有画的境界。他将字和画巧妙结合,融为一体。而从画的角度看去,仿似是一梳着高鬓的人头在拱手作揖下跪,再看去又仿似一个狰狞的猴头在挥拳狂踢。一字二义,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孝字的含义。
子女尊重老人,即是孝。对老人不敬不恩就是忤逆不孝的人。孝字中以猴子来比喻不孝子,言外之意此人畜牲不如。
而朱熹本身就是一个孝子,他常外出远行游学因母亲喜欢吃他亲手做的汤饼就亲手做了大量汤饼供奉母亲以解老母思念之情。此事也被世人广为流传。朱熹借这个孝字来告诫大家,只要孝顺父母才能无愧天地,才能有资格仰面朝天。
孝,没有特定的形式,时时刻刻在心里想着父母,行为上孝顺父母就好。
朱熹观书有感写的是什么
朱熹,“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诗人。朱熹是儒学大家,世人称他为“朱子”。
朱熹塑像
《观书有感二首》是朱熹的一组组诗,两首诗都是描绘他看书的时候所感所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道理。其一诗文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二诗文为“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两首诗都非常有名,其中之一首还被编入语文教科书中。这首诗借助清亮的池水婉约动人的缘故在于不断有源源不断的新的泉水注入,教导人们要不断接受新的事务,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人才能够进步,不然就是一潭死水,久而久之,只会发臭,之一首就是教人们读书的 *** 。
第二首则是描述的看书的心情。人们读书后,获知了很多知识,豁然开朗,诗文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心情化作有形的物体,庞大的船只就像一根轻柔的羽毛,以往要花很大力气才能推动,今天却在水中来去自如。可以让读者亲身领略其中的精妙所在,进一步说明了,知识的重要性,劝谏人们要好好读书。
这组诗是庆元二年,朱熹和门人到武夷堂讲学期间,应友人之邀到蛤蟆窝村讲学,在这个村子写下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著名诗句。
朱熹对后世的影响如何
朱熹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这些影响有利有弊。
朱熹画像
朱熹的理学说是他更大的成就,他认为“理”是山川河流、鸟兽虫鱼、四季变幻和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世间存在的,不能被破坏的规律,人的一举一动都必须受到规律的约束,违反规律会受到自然和社会的惩罚。“理”相对的是“欲”,欲望要在正常的范围内才被允许,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应该被禁止。这个学说被统治者截出来,用来约束人民。短期来看,有利于统治者管理百姓,使百姓能够安分守己,达到国家稳定的目的;长远来看,人的正常欲望得不到实现,人没有积极性,做事很消极,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朱熹提出的“四书”,四书是中国古代的四本典籍,他认为这四本书是读书人必读的经典,不读这四本书不能称之为读书人。这四本书后来被作为封建社会必读的教科书,每次的科举考试都是从这四本书里面找考点,读书人的思想都被这四本书禁锢了,直到封建社会结束才逐渐被废除。
朱熹提出的“三纲五常”,他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都各自遵守应该做的事,大臣对君王、孩子对父母、妻子对丈夫都要绝对服从,从某个程度上约束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从短时间来看有积极作用,从长远来看,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人变得迂腐和封建。
朱熹家训是什么
看过朱熹家训才知道自己做的有多么不足,甚是感到惭愧,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朱熹家训吧!
朱熹家训碑文照片
朱熹家训虽然是教育自己孩子,但恐怕是我们所有为人父母都需要自己子女做的地方。家训是这么说的:君王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他有一颗仁爱的心;臣子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他有一颗忠义的心;父亲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他慈祥;儿子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他有一颗孝顺的心;兄长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他一颗友爱的心;弟弟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他他对自己的兄长怀着恭敬的心。身为丈夫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他和睦家庭;身为妻子之所以高贵,是因为她怀着柔和的心态周旋于家庭之中;对待长辈最可贵的是尊敬长辈;交朋友最可贵的地方是讲信义。
朱熹家训说见到年迈的老人一定要尊敬他;要爱护小孩;尊敬有品德的人;品德有问题的人一定要远离;不要说别人坏话更不要夸自己;能化解与别人之间的仇恨、也能以怨报德;做人要随遇而安;对待人小的过失能报以容忍的心;对待别人大的错误要跟他讲道理;不要因为善事小而不去做、更不要去做很小的坏事;别人做了坏事不要到处宣扬、要赞扬别人做的好事。
朱熹家训说不要怀着私心或个人恩怨去处理一件事情;治理家事不要单独立私法;不要做损人的事情、更不要去妒忌别人的才能;对于蛮不讲理的人多说无益;其次他还讲了人要懂礼节、要知道孝顺、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贪心等等。他认为人做到以上这些是顺应天命,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份内的事情,也是我们的使命。
朱熹的诗词介绍
朱熹博学多才,在诗词方面留下不少名言佳句,为中国古诗词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客观的素材。朱熹现存作品种类还是很丰富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四书章句集注》,这本书及四书五经于一体,是理学的名著,为朱熹儒学体系的的基础,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雕像
朱熹的诗都富有生机、字字珠玉,有《春色》、《观书有感》、《泛舟》、《九曲棹歌》、《题榴花》、《偶题》、《水口行舟》、《西江月》等。其中《观书有感》和《春色》是最脍炙人口的佳作,《观书有感》的原文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后两句是点睛之笔,不仅是人们所熟知的,也是非常具有哲理的名句。这首诗是作者借景喻理,像明镜一样的池塘水,清澈见底,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地注入。它的寓意是人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和获取新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
朱熹的词有《浣溪沙》、《好事近》、《满江红》、《南乡子》、《念奴娇》、《菩萨蛮》、《水调歌头》、《忆秦娥》、《鹧鸪天》等,他的词不仅酣畅淋漓,而且构思精巧。其中更具特色的是《菩萨蛮》,原文是: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这首词两两互相颠倒,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自然,可以看出朱熹用词技巧颇高。
朱熹的人性论是什么
《三字经》中有句为“人之初、性本善”,主张人性本善的理论,但是也有主张“人性本恶”的理论,关于“人性”是我国伦理思想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朱熹雕像
宋明理学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对“人性”进行大讨论的时期,宋代的理学家们创造了一个包容并超越先辈哲学家的人性学说。从表面看,“人性”问题似乎只在善恶之间划分,朱熹的人性论则是突破了这些传统,选择从更深的角度探讨人性。朱熹的人性论在整理前人关于“人性”的学说的基础上对先秦以来已有的学说做了批判性的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这个复杂的问题,给出了自己合理的解释。
在朱熹之前,已有“二程”为理学进行了奠基,朱熹在二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理学学说。朱熹人性论的思想是以对理气、人心、天理、人欲、义利作出了具体的阐述,并指出理是根本,而后才有气。同理,也划分了其他几对“本与末”、“主与从”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主张,主张人们通过“克己复礼”来达到遵从天理,消除人贪婪的欲望。
朱熹的人性论思想通过性与气的划分,引出“理”的概念,教导人向善,虽然是客观的唯心主义,但是他的功绩却是不能否认的。他所构筑的人性论思想体系对于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具有借鉴意义。朱熹提出的“四端之善”对于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