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林黛玉的真正结局隐藏在蓼汀花溆里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08-07)180

为什么说《红楼梦》林黛玉的真正结局隐藏在“蓼汀花溆”里?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

蓼汀花溆是大观园一处景色,联通荷塘与蘅芜苑的一处水路。莲塘周围就是贾迎春的紫菱洲和贾惜春的暖香坞,再往上是林黛玉的潇湘馆。

“莲”代表怜,与之相关者都可怜。林黛玉、贾迎春、贾惜春都如此。

贾宝玉最初题对额时将之命名为“蓼汀花溆”,就与“莲”相关。

“蓼汀”出自唐代诗人罗业的《雁》诗:

《红楼梦》林黛玉的真正结局隐藏在蓼汀花溆里

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

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

早背胡霜过戍楼,又随寒日下汀洲。

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

诗文借远观大雁栖息繁衍的沙洲,追忆故乡和旧人旧事,感伤离别痛苦和思悼之情。

大雁有两层意思,一,代表忠贞不渝的爱情。《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已经说明,是宝黛爱情写照。

二,借雪雁代指林黛玉,“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蓼汀”则代表贾家,是林黛玉这只大雁的落足栖息之地。

“花溆”出自唐代诗人崔国辅的《采莲》诗: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采莲》诗歌咏的是采莲女的爱情,突出“金玉”属性。

莲为芙蓉,指林黛玉。“采莲”则死,有林黛玉被牺牲之意。

“蓼汀花溆”既代表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贾宝玉想要给林黛玉一个立足之地,安心的家园,但也预示宝黛二人终将别离。林黛玉要为贾家而牺牲,黛死钗嫁成全了薛宝钗。

所以,贾元春省亲当晚对“蓼汀花溆”不满意,便说“‘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

言外之意是“薛宝钗”就很好了,又何必“林黛玉”。这是贾元春对钗黛二人的鲜明立场。

结合端午节赐节礼,很显然元春支持金玉良姻反对宝黛姻缘。她去掉“蓼汀”代表不给林黛玉在贾家立足之地。预示林黛玉日后会像晴雯那样遭“撵走”,被迫离开贾家远嫁他乡做潇湘妃子。无疑也与贾元春有关。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众人坐船也路过了花溆。

(第四十回)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说着已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觉得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情。

贾宝玉对残荷不满意,引出黛玉说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

残荷就是林黛玉,是她凋敝的人生状态。

《红楼梦》林黛玉的真正结局隐藏在蓼汀花溆里

李商隐原诗为“留得枯荷听雨声”,出自《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的故事,更是黛玉结局写照。

李商隐父母双亡后投奔舅舅崔戎,与表兄弟崔雍崔衮感情深厚。舅舅死后他只得离开崔家远走天涯另谋出路。在路上寄宿在一户姓骆的人家的水亭上,秋夜闻雨打枯荷而作出“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感伤悲音。

李商隐的故事与“蓼汀花溆”改为“花溆”影射林黛玉日后会离开舅舅贾家远走天涯完全对应。

林黛玉之所以将“枯荷”改为“残荷”,在于枯荷已死,而残荷一息尚存。是她自己的象征。

日后林黛玉,将会与贾探春效仿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一夫,去了海外异国并泪尽而亡客死他乡。

不过,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姻缘并不都是悲情,关于蓼汀花溆还有一个细节给出重要暗示。

(第六十一回)正走蓼溆一带,忽见迎头林之孝家的带着几个婆子走来,五儿藏躲不及,只得上来问好。

柳五儿也是林黛玉的“影”,她因去怡红院给芳官送茯苓霜,结果被林之孝家的抓住后诬陷她偷盗,被关押一晚后一病而死。

柳五儿想去怡红院不成,与林黛玉想嫁贾宝玉不成互为影射,二人最终都死了。

关键还是在“蓼溆”这里,为什么柳五儿偏偏在这个地方出事?曹雪芹无疑借柳五儿之事,伏笔林黛玉“被撵出去”,与贾宝玉劳燕分飞的结局。

而此处明明早改为“花溆”,却还叫“蓼溆”,就是蓼汀花溆之意。表明贾家更认可“蓼汀花溆”,不爱称花溆。

蓼汀花溆代表钗黛平衡,更倾向宝黛姻缘。

花溆则代表金玉良姻。

《红楼梦》林黛玉的真正结局隐藏在蓼汀花溆里

柳五儿在“蓼溆”被抓,影射钗黛平衡被打破,金玉良姻占了上风。

而“蓼溆”之名一直存在,也预示贾家看好和支持林黛玉的人非常多。起码后文像贾琏小厮兴儿都说贾宝玉的姻缘“一准是林姑娘”。

综上,“蓼汀花溆”这个细节非常重要。原文前后四次提到:贾宝玉题对额,贾元春修改,林黛玉“留得残荷听雨声”,柳五儿在此被抓时还叫“蓼溆”……都关乎了林黛玉离开贾家的结局。

而黛死钗嫁,也伏笔在“蓼汀花溆”的典故出处,都不是巧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08/455975.html

“《红楼梦》林黛玉的真正结局隐藏在蓼汀花溆里” 的相关文章

韩滉:唐朝中期宰相、画家,传世名作《五牛图》的作者

韩滉:唐朝中期宰相、画家,传世名作《五牛图》的作者

韩滉(huàng)(723年-787年3月19日),字太冲,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中期政治家、画家,太子少师韩休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唐玄宗天宝年间,韩滉以门荫入仕,历同官主簿。至德元载(756年)避地山南,历山南节度判官等。乾元二年(759年...

历史上萧统是什么身份?他为何编纂《昭明文选》?

历史上萧统是什么身份?他为何编纂《昭明文选》?

南朝梁),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萧统是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萧衍的长子,因其去世后谥号“昭明”,故称“昭明太子”。萧统聪颖好学,史书记载其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虽然贵为太子,却为人谦和。萧统虽然英年早逝,但其所著的《昭明文选》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

撰写了《水经注》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最后为何极度缺水而亡?

撰写了《水经注》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最后为何极度缺水而亡?

郦道元,字善长,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用毕生心血撰写地理著作《水经注》,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郦道元幼时随父亲郦范访求水道,博览奇书。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489年),郦范去世,郦道元以父荫入仕,继承了...

吴藻满怀着对天意的不解与不满的情绪,写下《金缕曲闷欲呼天说》

吴藻满怀着对天意的不解与不满的情绪,写下《金缕曲闷欲呼天说》

吴藻,字蘋香,号玉岑子,清代著名女曲作家、词人,她出生于一个商贾之家,自幼接受到较为全面的文学艺术教育,能识谱,会弹琴,善于吹箫和绘画,并能写得一手好词曲。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吴藻身虽为女儿身,却有着男儿的气概,诗书琴画样样精通。当她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来吴家...

韩休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三首

韩休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三首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休(673年-74...

《赠花卿》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译文及注释译文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注释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纷纷:形容乐...

《塞下曲六首·其一》

《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六首·;其一》译文及注释译文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

《登楼》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梁甫一作:梁父)《登楼》译文及注释直译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