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江南”具体指哪些地区?
江南,长江下游南岸,东南丘陵北部的江浙长三角地区。狭义上指代宋朝时的江南东路即江东和两浙路(现在长江流域下游南岸的浙江全境、苏南,皖南及上海地区)。广义上还包括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北岸、江西、福建、广东及湖北、湖南、广西部分地区。古代又号吴越、江东、江左。
中国气象预报的江南地区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南岸、南岭以北的地区,主要包括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在长江南岸的区域、以及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上海市、也包括福建省中北部。
江南是中华汉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来源请求],有苏州、绍兴等古都,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如南京、杭州、湖州、无锡、徽州、嘉兴、镇江等,历史上长期是东亚汉地乃至世界最庞大的城市群及经济中心[来源请求]。古典江南不仅数次庇佑中华文明正朔[来源请求],更在中华文明对日本、韩国、台湾、满蒙、琉球等亚洲地区乃至西方世界的传播和融合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来源请求]。江南与关中和河洛呼应,有着物质与文化上的多重内涵,对中国和东亚的历史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来源请求]。
在先秦时期,史书中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尔雅释地篇第九》写道:江南曰扬州。江南在成书于秦、汉以前的古籍之中属于扬州之地,属汉族地区之一。
历史
《尔雅释地篇第九》写道:江南曰扬州江南在成书于秦、汉以前的古籍之中即特指长江以南之地,即开始泛指大约今江苏、上海、安徽淮河以南部分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
在先秦时期也有其他关于江南的说法。《史记秦本纪》中亦载: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这里的江南指的是现今湖南全境和湖北南部部分地区。钱大昕以为《项羽本纪》云江东虽小,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中的江东,那时的江东是现在江南的一部分。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为江南县,是今日湖北宜都。《后汉书刘表传》载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
建制变迁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设立江南道,江南道的范围完全处于长江以南,后来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成为定义现代江南含义的开端,往后江南成为江东地区的专称。历史上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区的演化: 唐代以后,江南一词所指区域囊括长江以南以及长江沿岸广大地区,包括荆州(鄂东南、湖南)、扬州(江西、皖南、福建、苏南、上海、浙江,非今日扬州市)。 唐代时设立江南西道(鄂东南、湖南、江西)、江南东道(苏南、皖南、上海、浙江、福建)。 宋代时设立江南西路(江西大部、鄂东南)、江南东路(赣东北、皖南、苏南部分地区一带)。 明朝设立南直隶,清初改称江南省,分为江南左布政使司和江南右布政使司。1667年分为江苏省(含上海)和安徽省。但江南省不仅包括部分江南地区,还包括了大片的苏皖的江北地区。 清代设两江总督署,辖江苏省(含上海)、安徽省、江西省,两江即含江南省、江西省,东部的部分为江南省(今江苏,上海,安徽)。
文化概观
文化上的江南是江南的重要概念。在地域文化上,江南文化常与吴越文化高度关联。泰伯所建之句吴古都梅里被认为是吴文化的源地(无锡),最早的都城建立在今无锡市的梅村一带,于春秋时期迁都至姑苏城(今苏州)。汉末东吴都金陵(南京),囊括了吴、楚、越广大地区,南朝时期,中华文化繁盛,江南文化名扬海外,佛教文化大放异彩,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首都建康(南京)语言(古代吴语)为基础的金陵雅言作为中华正朔,成为中国汉语的源头,更东传日本变作吴音。江南文化也在变迁,如姑苏(苏州)又称吴都,东吴首都建业(南京),金陵(南京)又称吴京,后来的扬吴政权仍建都南京。[2]。
自东吴起的六朝时期以至隋唐,江东士族在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历史贡献,对江南地区的文化教育也有重要影响。江南文化对整个中华文化有重要贡献和影响。自南北朝以及隋唐以后,经济文化重心南移,江南常被视为古代中原的承替地区,南京常被视为华夏正朔的象征城市,江南地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贡献著中华文明的发展。在华语语音方面,晋代门阀播迁衣冠南渡,中原雅音南播,和建康中古吴音融合而成的金陵雅音,在南北朝分割结束后的隋唐时期,和洛阳邺下语音一起成为修复雅言、确立通语的两大依据;及至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又以南京音作为确立汉语官方标准音的基础,对汉语标准通语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孔子家族的大宗因宋廷南迁分为南北两宗,北宗位于曲阜,孔氏南宗迁至江南衢州;民国时期衍圣公改称奉祀官,中央 *** 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于曲阜,封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于衢州,此亦可见江南地区在中国政治和文化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