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曾国藩每天必做的十二件事是什么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1-16)431

千古之一完人曾国藩的日常生活,除去公务外皆以修身十二法按部就班,以此为戒,终成伟人。

主敬、 *** 、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户,是曾国藩给自己及后人定下的修身十二法,这十二条中,又有八法可供现代人借鉴。常常谨记并严格执行,必事有所成。

曾国藩每天必做的十二件事是什么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这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状态。主敬要求做到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工作时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唯有这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及旺盛的精力,就像早晨初升的太阳一样,干净利索有力量。

二、 *** : *** 四刻,如鼎之镇

*** 四刻,即每日不限时间, *** 一小时,用以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这和现代的冥想养生如出一辙, *** 以清除杂念,放松身心,亦可常思己过。

醒后勿恋指的是醒来后就不要有留恋安逸的念头,对爱赖床、拖沓的人来说,记住这点想必是更好的一针强心剂。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恋

虽说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比起也许日落还伏在案牍工作的现代人,做到这一点,也许不太现实。而对于夜间自制力差而熬夜娱乐的人来说,早睡早起永远都是更佳的健康箴言。

四、读书不二:读书专一,十页为率

在曾国藩看来,一本书还没有读完,就一定不去看其他书,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学问毫无益处,此外,每天必须圈点十页书。荀子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读书或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丰富自己。

五、谨言:刻刻留心,之一功夫

曾国藩认为,说话谨慎是为人处世的之一等功夫。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勤勉做事,谨慎说话,否则不经意间便失言得罪他人了。

六、保身:节制操劳,节制食欲

曾国藩在文中说: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黄帝内经》说道: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现代人追求养生,却往往忽略了病从口入,饭食八分饱,茶饮两分量,切勿暴饮暴食。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多少人因为过多的贪欲而引火自焚,堕入深渊,节制欲望,即为明哲保身。

七、日知所亡:自省求知,不求他人

所谓日知所亡,即要将每日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从而自省而能有所感知,不刻意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此外,在《曾国藩家书》中,人败离不得一个逸字被分外强调,改掉拖延症,方能成大事。只要留意周边人事,不难发现有多少豪情壮志都败在一个惰字。

八、作字:习练笔墨,凡事即清

在现代,以毛笔作字早已脱离了大众,书法越来越成为了一种少有人能掌握的高雅艺术,和过去对比,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悲哀?

在曾国藩看来,早饭后必定作字半个时辰,凡笔墨应酬,就当做自己的课程。凡是今日之事,一定今日毕,否则事情越积越多,终会麻烦多如乱麻。

有人说这是蜡烛煤油灯农业时代的产物,与如今的电气时代相比已脱节。其实,这恰恰是今人最需要的律己精神与情感寄托,辩证待之,定能使人受益匪浅。

九、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每天都能知道所未知的:每天读书,都要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要刻意地从书中谋求深意,否则,就是曲从于他人。

十、月无亡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每月都能有机会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本领:每个月必须做诗歌或短文数首,用来检验所学理论是多还是少,所培养真气是否充盛。不可以一味地懒惰迟延,这样最容易使自己的远大志向丧失殆尽。

十一、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习练书法:早饭后必须练习书法一小时。而且,所有文字方面的应酬,都可以作为练习书法的机会。凡是今天的事情,一定不许留待明天去做,事情越积越多,就会越难以清理。

十二、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夜晚不出家门:出门应酬玩乐,会使人荒废修养功夫,会使精气耗损、神情疲惫。所以,必须彻底戒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1/484040.html

“曾国藩每天必做的十二件事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雍正是如何清查国库亏空的?有那些政策?

历史上雍正是如何清查国库亏空的?有那些政策?

胤禛,清朝第五位君主,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被誉为古装剧经典的唐国强、焦晃版本的电视剧《雍正王朝》,其剧情是从雍正当皇子时,清查国库亏空这件大事来慢慢展开的。电视剧的故事情节虽然是虚构,但清朝到康熙执政的后期,确实是亏空之风旺盛,从地方到朝廷,无处不亏空。这大...

三国时期孙权为何没有在周瑜与鲁肃的建议下早早称帝?

三国时期孙权为何没有在周瑜与鲁肃的建议下早早称帝?

孙权,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229年-252年在位。“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曹丕公元220年篡汉称帝,刘备紧接着在221年在成都称帝,而孙权则是一直“隐忍”到了公元229年才称帝。虽然孙权最晚称帝,但周瑜、鲁肃两位“野心家”,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已经有辅佐孙...

清朝后宫妃子走路都需要宫女扶着 她们身体有那么弱吗

清朝后宫妃子走路都需要宫女扶着 她们身体有那么弱吗

对清朝后妃走路时,为何要宫女扶着胳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经常看清宫影视剧的朋友不难发现,清朝后妃在走路时,往往需要宫女或太监搀扶。对于古代的达官贵族而言,出行以他人搀扶,主要是为了彰显身份地位,而对于清宫后妃而言,这个却不是主要原因,她们之所以要人搀扶,主要与所...

魏忠贤为何能被明熹宗喜爱?他的权利为何会如此之大?

魏忠贤为何能被明熹宗喜爱?他的权利为何会如此之大?

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魏忠贤本来是一介草民,混迹于街头,迷恋酒色,为了生计,他自己动手阉了自己,为的是能进宫混口饭吃。魏忠贤虽然不识字,但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挥刀自宫的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进宫做一个太监。他22岁进宫,当时服侍的就是后来的明...

张献忠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献忠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明末农民大起义时,有两个极其出名的起义军领袖,一个是李自成,一个便是张献忠。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张献忠通过造反所创立的基业比李自成小得多,他最后只是在四川境内建立了一个地方性政权。不过,也不能就此小瞧张献忠的本事。在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之后,当李自成陆续吞并其余农民起义...

康熙皇帝去世后 雍正为何将宜妃赶出皇宫

康熙皇帝去世后 雍正为何将宜妃赶出皇宫

对康熙刚刚去世,雍正为何就将宜妃赶出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清朝历史上的康熙皇帝,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十五岁便与当时的辅政大臣鳌拜相斗,并凭借自己的谋略擒获了他,然后,他又平三藩,收台湾,并击败了俄国人的入侵,可以说是一位大智慧之人,然...

赵德昭:宋太祖赵匡胤次子,因受宋太宗训斥,自杀而死

赵德昭:宋太祖赵匡胤次子,因受宋太宗训斥,自杀而死

赵德昭(公元951年—979年),字日新,宋太祖赵匡胤次子 ,母孝惠皇后贺氏。乾德二年(964年),任贵州防御史。开宝六年(973年),任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任京兆尹,兼任侍中,封武功郡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加任检校太尉。接下来历史...

谦妃是什么出身?她的后半生是什么样的?

谦妃是什么出身?她的后半生是什么样的?

谦妃,清雍正后妃,生皇六子弘曕。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要知道,雍正是一个并不贪图女色的皇帝,他后宫中的嫔妃总数也不多,但是在他晚年的时候,谦妃的出现令他心猿意马。雍正在见到谦妃的第一眼便下令封她为答应,毕竟她是一个汉人出身,雍正没办法给予她过高的位置。可以看到,谦妃能够得到宠爱,...

评论列表

尹洋
尹洋
1个月前 (10-19)

曾国藩的修身十二法体现了其严谨、自律的精神品质,通过主敬整齐严肃,早起勤奋不懈等法则的实践与坚持自我反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成为伟人楷模这些做法值得现代人借鉴学习这种精神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展现了卓越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