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唐诗《秋兴八首(其四)》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原文】
秋兴八首
其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19,百年世事不胜悲20。
王侯第宅皆新主21,文武衣冠异昔时22。
直北关山金鼓振23,征西车马羽书驰24。
鱼龙寂寞秋江冷25,故国平居有所思26。
【注释】
19。闻道:听说。杜甫因离开京城日久,于朝廷政局的变化,不便直言,故云闻道。似弈棋:是说长安政局像下棋一样反复变化,局势不明。
20。百年:指代一生。此二句是杜甫感叹自身所经历的时局变化,像下棋一样反复无定,令人伤悲。
21。第宅:府第、住宅。新主:新的主人。
22。异昔时:指与旧日不同。此二句感慨今昔盛衰之种种变化,悲叹自己去京之后,朝官又换一拨。
23。北:正北,指与北边回纥之间的战事。金鼓振:指有战事,金鼓为军中以明号令之物。
24。征西:指与西边吐蕃之间的战事。羽书:即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驰:形容紧急。此二句谓西北吐蕃、回纥侵扰,边患不止,战乱频繁。
25。鱼龙:泛指水族。寂寞:是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水经注》:鱼龙以秋冬为夜。相传龙以秋为夜,秋分之后,潜于深渊。
26。故国:指长安。平居:指平素之所居。末二句是说在夔州秋日思念旧日长安平居生活。
【白话译文】
听说长安的政坛就像一盘未下完的棋局,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国运今非昔比,王侯们的家宅更换主人,无奈宦官当道,贤臣良相更成泡影。中央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废弃,在政治上我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了。回纥内侵,关山号角雷动、兵戈挥舞;吐蕃入寇,传递情报的战马正急速奔驰。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
【赏析】
此诗承上从慨叹身世飘零转入慨叹世事时局。首联:闻道,是指听说,似弈棋,说长安政局如同弈棋之变化,盛衰无常,开篇突兀,比拟奇崛。接以 世事之不胜悲,世事贯以百年,是就唐王朝开国至今而言,也暗指世事之不胜悲乃日渐积成。长安之似弈棋,实指国家之似弈棋,这种局面不是一朝一夕形成,而扫除这种悲剧局面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首联委婉曲折,而又从大处落墨,笔带感情。二联承上进一步就闻道写长安之变化。王侯奔逃,旧宅易新主;文武非人,群小并进,衣冠皆易。说皆新,说异昔,一来映照己身之寂寞潦倒,一来揭露政局黑暗腐朽。这两句承上作细致描写以见长安之似弈棋。三联又从长安跳出,写全国世事之不胜悲。诗以直北关山、征西车马作转换,作振起,形成纵横开阖之势。上两联以传闻口气写,这一联写亲闻战鼓振响,目睹羽书飞驰,与上一联第宅、衣冠构成尖锐对照。直北关山指回纥内侵,征西车马谓吐蕃入寇。正值志士枕戈,流血边庭之时,而自身却流离异乡,请缨无路;那些王侯新贵,文武衣冠会怎么想?结联收转到自身。战乱频繁,国事堪悲,诗人却远走他乡,对此秋江,何等惆怅。秋日江寒,鱼龙潜跃,滞秋江而怀故国,悲政局而思致太平,其情可悯,其境堪悲。
全诗纵横跌宕,悲壮婉转,感情深沉。
全组诗因秋发兴,以己为纬,以秋为主,以悲慨为骨,描写身世之悲愤,历史兴亡的感慨,抒发故园之心,故国之思。
全组诗融雄浑、富丽、奇崛、悲怆。
全组诗气势磅礴飞动,感情雄浑深厚,工对严整。
以描写沧江穷老之系故园,思故园,悲世事,感兴衰,而揭出诗人悲慨之深,爱国之切。由现实到回忆,由回忆到现实,揭示出诗人对理想之不断追求,对国家命运的深沉的关切。
全组诗以其广阔的笔触,雄伟的气魄,悲慨的深沉,爱国的极切,以及境界之高、笔致之美而成为杜甫全部诗歌创作中最有代表意义的组诗。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