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司空图唐诗《退居漫题七首》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诗词文献2年前 (2023-03-11)510

【作品介绍】

《退居漫题七首》是唐代诗人司空图的组诗作品,为作者归隐后所作。作者曾亲身经历黄巢农民起义的动乱,目睹农民军占领长安,深感唐王朝国势衰危,于是跑到家乡中条山王官谷,过起身外都无事,山中久避喧那种表面闲散而内心并不平静的林泉生活。诗中有对春光迟暮的感叹,但总体上能做到哀而不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作者超然洒脱的情怀。

【原文】

退居漫题七首

其一

花缺伤难缀⑴,莺喧奈细听⑵。

惜春春已晚,珍重草青青。

其三

燕语曾来客,花催欲别人。

莫愁春又过,看著又新春。

【注释】

⑴缀:掩饰,修饰。

⑵奈:即耐。

【创作背景】

这七首诗是司空图归隐中条山王屋谷后所作。司空图曾亲身经历黄巢农民起义的骚乱,目睹农民军占领长安,深感唐王朝国势衰危,于是跑到家乡中条山王官谷,过起身外都无事,山中久避喧那种表面闲散而内心并不平静的林泉生活。在这期间,写下了这组诗。

【赏析】

这两首五绝是司空图《 退居漫题七首 》中的之一、三两首 。诗题既名曰退居,当然是指归隐后 的作品。司空图曾亲身经历黄巢农民起义的骚乱,目睹农民军占领长安,深感唐王朝国势衰危,于是跑到家乡中条山王官谷 ,过起身外都无事,山中久避喧那种表面闲散而内心并不平静的林泉生活。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春光迟暮的感叹,但忧虑和孤独中并不使人感到消沉。

先看之一首。前两句对仗极其工稳 。抒写伤春,不是笼统点明惆怅的情怀 , 也不是泛泛描绘春意阑珊,而是先从表现春光已晚的典型景色着笔 : 一是花,二是莺。落红满地,花瓣残缺,这固然是春光消失的象征。然而诗人偏偏把花缺的客观图景,和有感于花缺的心情融合起来,从而深化一层,表明目睹了这一幅图景的诗人,所感到的实已无法将残花重新弥补的悲伤。与此相类,黄莺巧啭中透露出哀怨萧瑟的声音,往往成为历来诗人抒写抑郁特别是春怨的标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金昌绪《春怨》);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李商隐《流莺》)。司空图在这里却别开蹊径:既不像金昌绪用怨愤之情抱怨它啼叫时惊人好梦,更不像李商隐因为怕引起自己伤春的情绪而不忍去聆听。相反地,因为自己退居深谷 ,长期度着疏钟泛泬寥的岁月, 心境寂寞孤独之极,所以喧闹的莺声反而使他感到亲切,情不自禁地侧耳谛听。而参差巧啭的莺声又恰似吐露着 花缺伤难缀 的愁情,这更引起诗人的共鸣,而把黄莺引为寂寞生活中的同调了 。奈细听 相当于耐细听。它表示三层意思:乐意听 ;别有 会心地去听 ;听后深切领会到彼此同感的伤春之情。 因此这惜春之春 ,就不仅仅指王官谷大自然的春天,也是自伤诗人自己韶华已逝的春天,同时还暗喻着唐王朝繁华事散的春天,涵蕴相当丰富。

花缺句以沉着见长 ,是深稳之笔 。莺喧句以委婉见长,是渟蓄之笔。尽管二者各有不同,但这两种各具审美特征的暮春景物作为图画美的残花和作为音乐美的莺啼,却都统一到诗人伤春之感的浑然天成的意境之中,画龙点睛地表达他为家山牢落而百感丛生的深刻感受。

也许因为头两句情绪太伤神了吧,后两句作一转折,诗情稍稍振起 ,仿佛诗人于无可奈何中的自遣、 *** 和自励 。惜春春已晚总结了以上残花和啼莺 的情境,表示春天行将别去 ,虽欲惜春,势已无 从。但是,诗人并没有就此凄然欲绝。无可奈何花落去 ,尚有野草色青青。要珍重啊 !这一结句,是突破重重绝望萌发的希望,使全诗的意境突然增添了亮丽,表明诗人身处乱世、仍能自葆高洁的情怀。后来朱全忠的部下柳璨一度矫诏要他入朝参预政事,他有意装成年老昏愦,误堕朝笏,终获诏许还山,不为裹胁。诗的情调是感伤的,但其风骨却是挺拔的。诗人因不得已而无所作为,但却又有点不甘于无所作为。

后一首写的还是春暮之感 。开头两句也是对仗,别具一格。之一首前两句对仗一暗一明交相辉映,后一首却是利用两度时间来互为对衬。春燕归来,梁上作栖,呢喃细语,转眼都成往事 。你看,曾字用 得多么传神 !春光烂漫 ,一阵阵催着百花开放,然而 ,这正是催着百花与春光同逝 ,终于与赏花人分别。花开是催,花谢是催。暮春催去了残花,而花谢则更带去春光 。这里的欲别是说花正在被催走, 亦即欲别而未别之时。这该是多么使人难堪啊!一边是回忆曾经带来过春天的燕子,一边却又悬想着即将来临的与春天的别离。这样一种时间的互衬,把春光渲染得来去匆匆,使人深感惋惜与忧心。

同前一首一样,这里莫愁一折,也有着峰回路转 、洒落挺拔的情趣,使人看到希望和信心。莫 愁春已过,看着又新春 ,这可以说是司空图诗论中 生气远出,不着死灰(《诗品》)的实例。

这两首小诗始终无颓萎之气 ,能使读者翛然远 瞩,寄期望于前程,为迎接新的春天而更相信青春必能永葆。从司空图的大部分诗歌看来,他的情调经常倾向于消沉和抑郁,但也有一部分作品表现为不堪寂寞对衰翁的磊落之气;而这两首诗恰可以说是两种心情交织而亮色较为显著的典型。表面看来,这两首诗前后两部分的情调互不相同,然而从诗人感情变幻起伏的汇归来说,却又完全统一。惟其春暮,所以分外惜春,而惜春的最终目的却是期待 新春 的降临。

【作者介绍】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河中(治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所撰《诗品》一书,对后代严羽、王士禛等人的诗论颇有影响。有《司空表圣文集》(即《一鸣集》)。又有《司空表圣诗集》,系后人所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3/493452.html

“司空图唐诗《退居漫题七首》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的相关文章

南宋官员熊克简介:所著《中兴小纪》遵循《资治通鉴》体例

南宋官员熊克简介:所著《中兴小纪》遵循《资治通鉴》体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明朝礼部尚书章纶简介:著有《章恭毅公集》、《困志集》

明朝礼部尚书章纶简介:著有《章恭毅公集》、《困志集》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明朝榜眼周洪谟简介:曾修过《英宗实录》、《宪宗实录》

明朝榜眼周洪谟简介:曾修过《英宗实录》、《宪宗实录》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陈人杰:南宋短命才子,一生只留下31首《沁园春》

陈人杰:南宋短命才子,一生只留下31首《沁园春》

陈人杰,一名经国,字刚甫,号龟峰,南宋末期爱国词人,他的一生十分短暂,屡试不第,后来漫游各地,卒时年仅二十六岁。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陈人杰的故事,给大家一个参考。陈人杰现存《龟峰词》一卷,共31首词,全部为《沁园春》调,这也是两宋词史上比较罕见的用调方式。陈人杰的词大多抒写忧时报国...

《将进酒》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译文一个人在孤苦的异地,寒秋夜里,一阵清冷的秋风吹得我直打寒颤,抬头望着天空中那轮明月,思念之情愈加浓烈。飘落的叶子在风中打了几转,最后随风...

《蜀相》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一作:频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译文及注释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译文及注释译文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注释郎中:官名,为朝廷各部所属的高级部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