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人如何娶妾?共有2招,过程令人不齿
中国古代多数是父系社会,有权有势的男人能娶上正宫加上小妾,相较之下,平民女性则如同男性附属品一般,任人宰割,毫无地位。除了皇帝后宫之外,平常的男性要娶所谓的“妾”,有什么样的 *** 呢?大致可以分出2种,过程让人大开眼界。
▲古代男性娶妾, *** 大致有两种。(示意图/翻摄自Pixabay图库)
之一种 *** 叫“媵制”。
媵(拼音: yìng)制,就是在娶妻时,就是把妻子家庭差不多年纪的女性,包含妹妹、侄女等适龄女性一起“带过来”。
媵(拼音: yìng)是中国古代周朝盛行的一种婚姻制度,或称媵制、媵婚、媵妾婚。与此类婚姻有关的青铜器则称媵器。
当时周王室与诸侯奉行内婚制。周天子、诸侯至士各级贵族皆一娶多女。周王室和贵族女子出嫁为正室时,需要娣或侄女陪嫁,称为媵,媵会成为侧室,为明媒正“娶”的一部分,地位比“纳”、“嬖”的妾高(先秦时期的“妾”为婢妾之意,非配偶)。所生之子视为嫡子,是嫡长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一部分,媵的出身是等同于妻,故所生之子地位高于庶子。在正妻无子,媵之子就是法定继承人。
现代对媵器铭文研究的文章指,西周时期的媵主要是女子的娣、侄女和侍从之类。春秋时期的媵器,除“一器铭一女之媵器,还有一定数量的一器兼铭主嫁国和来媵国之女的媵器”。明清时,媵多指成为婢妾的陪嫁婢女。
想当然,古代男人能够选择“媵制”,一次带走多位女性,男方要具备一定程度的财力,也因此这种方式,虽然以伦理来说很不可思议,甚至让人有些不齿,但某种程度来说,也能一人拉拔妻子家庭的经济。
第二种 *** 更直接,就是“抢亲”
抢婚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为对偶婚向单偶婚转变的标志。抢婚的受害者和加害者不分男女,但进入父系社会以后,抢婚的加害者一般认为是男性,受害者一般是女性。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人们有两种关于家庭的仇恨,分别是“夺妻之恨”与“杀父之仇”,将其视为人生中更大的深仇大恨。然而,在群婚制时代,抢婚是一种流行习俗,谁更强谁就有更多的选择权,可以挑自己喜欢的平民女性,即便后来婚姻制度确立后,抢夺女人仍是妾的重要来源。
除了这两种之外,还有一项,则是完全将女性当成“产品”,视为一种“礼尚往来”。在古代,正规管道娶妻,需要遵照礼法聘娶,但妾就没有这些礼数,完全可以随意买卖的,而且没有犯法。
今天,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社会中,抢婚仍然是公认的、特殊却有效的婚姻缔结仪式,多数情况下是以自由恋爱为基础,男女双方商量好的一种婚嫁方式。被抢的女方不一定不乐意,也不一定是富人抢穷人,部分抢婚的原因则是男方家庭经济贫困,不能提供足够的彩礼。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中国古代文化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