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历史文化2年前 (2023-03-27)540

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述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乎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新年古称“元旦”“元日”“岁旦”等,民国之后改称“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然而,如今过春节,除了远方的游子回家团聚,值得期待,就是除夕夜的“年夜饭”和“春晚”,还能体现出过年。

怪不得,每年过年,人人都会感叹一句:“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诚然,相比于现在,古代过年的内容丰富多彩,祭祀祖先,消灾辟邪,祈福求吉,迎神送神,走亲访友,充斥着浓浓的“年味儿”。

那么,古人过年都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又是怎样流传的呢?

今天除夕,不如跟着我的文章,去古代过一回年吧。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燃放爆竹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爆竹起源很早,大概在西周时已由此风俗。

古人燃放爆竹,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驱逐妖魔鬼怪。南北朝时,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辟恶鬼。”

《神异经》上说:西方深山中有一种人,身高不过一尺,不害怕人,若是人触犯了它,便令人浑身发热,这种怪兽人称“山魈”。

人们发现山魈惧怕火光和响声,便点燃竹子,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以惊吓山魈,这便是最早的爆竹。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还有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种怪兽,名字叫“年”。年头长长角,凶猛异常,经常在除夕夜出来祸害百姓,吃人和牲畜。

人们非常害怕“年”,却无法制服它,只好在除夕这天扶老携幼跑到山里躲避。

有一年,村里人正忙着逃难,来了一位乞讨的白发老人,大家都在慌乱恐惧中,谁还顾得上他啊?

只有一位心地善良的老婆婆,看老人可怜,给了他一块饼子,并让他赶紧去山里躲“年”。老人听了,笑而不答,老婆婆只好一个人走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村民们回到村里,发现牲畜都安然无恙,只有那位老婆婆家里火光冲天,发出“砰砰啪啪”的响声,怪兽“年”站在远处,瑟瑟发抖。

突然,老婆婆家的大门开了,一位红袍老人出现在门口,年吓得掉头就跑,狼狈逃窜了。

原来,红袍老人点燃了老婆婆家堆积的竹子,发出的火光和响声吓跑了“年”兽。

大家才发现,“年”惧怕火光、响声和红色,从此以后,每逢除夕夜,百姓们便点燃竹子,大门上贴上红纸吓唬、驱赶“年”兽。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唐初,瘟疫流行,有个叫李畋的人把硝石装进竹筒,以点燃后产生的烟雾驱散山岚瘴气,消除了瘟疫,这便是最早的火药爆竹了,李畋也被尊为中国的“花炮祖师”。

到了宋代,火药和造纸术飞速发展,人们用纸把火药卷成火药卷,点燃后会产生巨大的响声,现代鞭炮的雏形由此产生。

宋人施宿《会稽志》卷十三说:“除夕爆竹相闻,亦或以硫磺作爆药,声尤震厉,谓之爆仗。”

宋代周密《武林旧事》也记载了连续的爆竹——鞭炮:“至于爆竹……内藏药线,一爇连百余不绝。”

人们燃放爆竹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驱赶怪兽、瘟疫,后来因其响声有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成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了新年最主要的习俗。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桃符和门神的由来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是门神和对联的原始雏形,挂桃符、贴门神都是古人安宅辟邪的重要方式之一。

桃符的起源由来已久,还是南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道:“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宋人陈元靓所著《岁时广记》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宋代桃符的相关情况,“桃符之制,以薄木板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

狻猊、白泽都是古代瑞兽,其实就是狮子的两个古名。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神荼郁垒是古代的两位神将,很多古籍都有记载,最早出自汉代的谶纬书《河图括地象》:“桃都山有大桃树,盘屈三千里。上面有金鸡,下面有二神,一名神荼,一名郁垒,都手执苇索,专门吃不祥之鬼和怪兽怪鸟。每天天快亮时,日照金鸡,鸡则大鸣,于是天下所有的鸡都跟着鸣叫。金鸡飞下来,吃诸恶鬼。鬼畏金鸡,都吓得逃之夭夭了。”

《河图括地象》如今已经失传,关于神荼神荼郁垒抓鬼怪,民间更广为流传的一个版本是这样的:

相传,东海之滨,美丽的度朔山上有一大片桃林,其中有一棵桃树,枝繁叶茂,树冠蟠虬、覆盖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吃了可以成仙。

神荼郁垒就是守卫这片桃林的神将。

一天,一个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怪兽来偷桃子,桃林主人就让神荼郁垒去驱赶它。神荼郁垒手持桃枝打败了怪兽,用苇索捆绑起来,喂了看山的老虎。

此后,人们便于除夕夜用桃木做成桃人挂在门口,用来辟邪驱鬼怪。

后来,人们又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或者写上他们的名字,就是最初的门神。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古代先民们自来认为桃木可以辟邪,先秦时代,人们便使用桃木柄扫帚,认为具有驱鬼除邪的神奇力量。《礼记·檀弓下》说:“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茆执戈,(鬼)恶之也。”

《庄子》里亦有文称:“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

后来,人们又把会捉鬼的钟馗画在木板上作为门神,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岁首画钟馗于门,不知起自何时”,可见新年挂钟馗的习俗由来已久,盛行于宋。

后来,造纸术兴起,人们便用纸张代替桃木板,久而久之,门神画像又被换成祈福求吉的吉祥话,这就是春联的雏形。

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春联》记道:“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

又记:“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或用朱笺,或用红纸。”

因而,春联也是起源于桃符的,冰心在《三寄小读者》中写道:“每到新春季节,总会看见人家门口贴的红纸春联,上面有的写着:‘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桃符就是春联的别名。”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守岁、饮屠苏酒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我们小时候过年还有“守岁”的习俗,除夕夜吃过晚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点起火炉,吃炒花生,嗑瓜子,聊天,看春晚,12点春晚的钟声敲响,母亲的水饺也煮熟了,开始放鞭炮,吃完水饺,已经到了第二天大年初一,守岁完成,开始上床睡觉。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关于守岁也有美丽的传说。

相传,玉皇大帝的小女儿美丽善良,却偏偏爱上了凡间一个给人家烧火的穷小伙儿,玉帝很生气,一怒之下,把小女儿贬为了凡人。

王母娘娘不忍心自己的女儿跟着穷小伙儿受苦,向玉帝求情,封穷小伙儿做了“灶王神”,玉帝的小女儿自然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民间疾苦,就趁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回天宫探亲时带回许多东西,分送百姓。

她回去后二十四扎扫帚,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肉,二十七杀鸡,二十八蒸馒头,二十九打酒,年三十包饺子,深夜从天宫赶 *** 间,百姓们为了等待灶王奶奶,都不肯睡去。

人们看到灶王奶奶回来了,还带回好多好东西,赶紧点香火、放爆竹迎接灶王奶奶。

后来,发展成习俗,就成了“守岁”。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守岁的习俗出现了的比较晚,唐人李淖的《秦中岁时记》载:“守岁之事三代前后典籍无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云‘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疑自唐始。”

唐诗中关于守岁的描写已不少,例如孟浩然的“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杜甫的“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白居易的“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

守岁的最早记载出自西晋周处 《风土记》: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除夕夜守岁时,一家人围坐吃团圆饭,还要饮屠苏酒。

屠苏是一种用多种药材泡制的酒,据说有克制瘟疫邪气的神奇功效,冬春季是瘟疫的高发季节,古人除夕夜饮屠苏酒,以求来年不患瘟疫。

相传,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桂枝、防风、花椒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他每年腊月都把草药包好分送给邻里乡亲,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饮用可以祛病。

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饮屠苏,岁旦辟疫气,不染瘟疫及伤寒”。

据说他还把自己的药堂起名为“屠苏屋”。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屠苏”之一次被记载却是在唐朝,韩鄂写的《岁华纪丽》:屠苏酒起于晋,昔人有居草庵,每岁除夕,遗闾里,药一帖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酒尊,合家饮之不病瘟疫。

由此可知,饮屠苏酒在唐代已成为过年的习俗。有趣的是,我们平时饮酒,总是先敬长者,而屠苏酒却是年纪最小的先饮。

晋朝的一位官员董勋解释说:“过年,年龄小者长了一岁,值得祝贺,所以先饮;年纪大者老去了一岁,是件不好的事,所以后饮。”

苏辙《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习俗。

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也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这兄弟二人都是希望自己长寿啊。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回宋朝过年吧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怎么样?古代过年是不是比我们现在有趣的多?可惜现在这些年俗几乎都被摒弃了,若是想过一个真正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年”,只有去穿越了。

而且更好穿越到宋朝,宋朝是中国经济文化的高峰期,宋人是公认的最风雅浪漫、最会玩儿的人,到了宋朝,一定让你过一个最“中国”的大年。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3/496171.html

“现在为何年味儿越来越淡?古人的过年习俗有哪些?” 的相关文章

杨玉环的真实身高体重是多少呢?

杨玉环的真实身高体重是多少呢?

杨玉环的真实身高体重是多少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中国自古至今五千年文明悠久流传,前前后后二十个朝代、四百余位君王书写着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各朝各代及当朝的伟人英杰俱是绽放着各自的璀璨光芒,初统天下立始传世的秦王朝、唯以强亡俯瞰世界的汉王朝、镇元奋武君死社稷的明王朝,都无不从侧面...

历史上宇文化及为何只称帝五个月?他最后的下场如何

历史上宇文化及为何只称帝五个月?他最后的下场如何

文化及, 隋末叛军首领,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孙,左卫大将军宇文述长子。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自古乱世出英雄,但是动乱年代,其实出现的人也不仅仅是英雄,还有一些无能但是运气好的人。不过,世间永远是公平的,而未来总是留给有能力的人,因此即使这些人凭借一时的幸运获得权力和地位,最终也...

在古代女子衣服裙摆总是拖在地上却不害怕脏,是为什么?

在古代女子衣服裙摆总是拖在地上却不害怕脏,是为什么?

服装作为一种礼仪标志,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记忆,也就是一种文化。接下来听听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现在很多人爱上了穿汉服这样的行为,尤其是一些对汉服痴迷的年轻人,甚至会直接穿着繁琐的汉服走在大街上,成为了路人瞩目的焦点。汉服虽然繁琐,但的确非常美观,也难怪受年轻人追捧。尤其是女装,那落地的裙摆,...

钟无艳:古代四大丑女之一,她为何能嫁给齐宣王?

钟无艳:古代四大丑女之一,她为何能嫁给齐宣王?

钟无艳,别称:钟离春、钟无盐、丑娘娘,相传是战国时齐国无盐邑(今山东东平)之人,齐宣王之妻,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钟无艳的外貌极丑,四十岁不得出嫁,自请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危难四点,为齐宣王采纳,立为王后。于是拆渐台、罢女乐、退谄谀、进直言、...

历史上真实的孙坚是个什么样的人?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上真实的孙坚是个什么样的人?都经历了什么?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孙武的后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熟悉历史的朋友,大概都知道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是在五代十国时,唐末帝李从珂手里弄丢的,北宋以后出现的传国玺大概率都是“西贝货”,那真玉玺到底上哪去了呢?唐末帝自焚而死,其遗骸都被石敬瑭给找了出来,而坚...

钟绍京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

钟绍京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书法家钟繇的第17代世孙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钟绍京(公元659年...

历史上真实的睿真皇后沈氏是什么身世?她最后去了哪里?

历史上真实的睿真皇后沈氏是什么身世?她最后去了哪里?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电视剧《大唐荣耀》的播出,将女主角沈珍珠推到了大众的眼前。但真正的历史从来没有戏剧那么温情和有趣,沈珍珠在历史上的原型是唐代宗李豫的宠妃沈氏,因安史之乱而下落不明,后在其二人之子唐德...

在古代皇帝为何大都短命?康熙和乾隆为何能长寿?

在古代皇帝为何大都短命?康熙和乾隆为何能长寿?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古代百姓人人都羡慕天子,那是个权力达到顶峰的君王将相,拥有对管理国家的绝对话语权。可如果站在皇帝的角度来看,这个位置也不是那么好做的,文武百官、天下百姓,有时候还得疲于应付外敌入侵,皇帝也是人,他们哪有那么多精力去权衡这些身边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