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避讳,没想到是这样滴!
说到“避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现象,大约是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举例来说,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其名的,哪怕用相同的字也不行,否则可能会吃牢饭甚至丢脑袋。避讳常见的 *** 就是用意义相同或者是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
古代避讳
所以,历史上就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比方说古代阴历一月,我们现在都称“正月”,其实最早这个月叫做“政月”,因为古代的君主在一年的之一个月要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然后共商大计,制定好一整年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
秦始皇
本来“政月”都叫得好好的,可是到了秦朝,因为秦始皇是1月出生的,还取名叫赢政,为了避讳就把“政月”改为了“正月”,直到现在。说到避讳,在古代不管什么身份,不管是老百姓还是皇帝,也就是全国上下都必须遵循其中这样的避讳规则。
吕雉
我们先从避讳的更高层级来讲,除了皇帝本人,还有皇帝父亲、爷爷,他们的名字都不能出现在人们口中或者是书中,甚至是发展到后来,什么皇后、太后的名字,前代年号,帝后谥号,皇帝陵寝的名字,皇帝的生肖等等,通通不能直接说会用文字写,要不然你就触犯国法。
野鸡
再比如说刘邦的夫人叫吕太后,吕后名雉,“雉”就是野鸡的意思,所以当时为了避讳,文书上,但凡遇到“雉”这个字都用“野鸡”二字代替,当然现在这两个字是臭到家了。还有著名的哲学家庄子其著作也叫《庄子》。结果到了汉明帝时,因为他叫刘庄,不行,这书得改名,就把《庄子》这本书改成了《严子》,让《庄子》感到很无奈。
汉明帝
再比如,女真族在唐代的时候是归属于契丹,就是为了避契丹主宗真之讳,所以,所有的史书文字都称“女真”为“女直”,还有好玩的,比如现在咱们都爱吃馒头,爱吃包子,都是蒸出来的,到了北宋仁宗年间,“蒸”这个字就不能用了,不管是在家里蒸馒头、蒸包子还是在外面卖,一律都叫“炊包子、“炊馒头”。为啥?因为宋仁宗叫赵祯,那个时候的官话“祯”、“蒸”读音基本上一样的,所以统统要避讳掉。
宋徽宗
名字避讳还可以理解,因为生肖属相也得避讳,所以在历史上也留下了很多荒腔走板的故事。北宋有位书画皇帝,我们都很熟悉叫赵佶,宋徽宗,生肖属狗,当时有个 *** 大臣叫赵致虚,他就反其道而为之,利用皇帝的忌讳拍起了皇帝的马屁。有一天他对皇帝说,“十二宫神,狗居戌任,为陛下本命。会京师以屠狗为业者,宜行禁止。”于是徽宗下令,天下通通禁止杀狗。要知道,在北宋吃狗肉就跟吃牛肉、羊肉一样是非常盛行的,一时间导致民怨沸腾。当时的太学生们听闻徽宗下令禁杀狗,还冒着杀头的危险组织起来到皇宫门前是 *** *** ,质问道,说神宗皇帝也就是宋徽宗的父亲,生于戊子年,这个戊子年就是鼠年,你爸爸属老鼠的,猫吃老鼠,为何全国不禁止养猫,搞得宋徽宗非常无奈。
朱厚照
无独有偶,在明朝也有个皇帝喜欢玩“豹房”当将军,这个皇帝叫朱厚照,年轻喜欢玩,有这么一天,他突发奇想,觉得你说我们家姓朱,与“猪”谐音,而自个的生肖又属猪,既然我们皇家跟猪这么有缘分,民间怎么能随随便便的宰杀猪,杀猪、杀猪不就杀我吗?于是在公元1519年,下诏令全国严禁蓄猪、不许喂养及贩卖宰杀,如有违犯,本犯并全家老小发配边疆充军,这刑罚是非常重的了。此旨下发以后,全国上下一时间,几乎是猪仔断种,以至于第二年清明节时,皇家按照历史上的这样的一个传统,用牛、羊、猪三牲来祭祖,坏了,现在一头猪也找不到了,这祖宗能高兴吗?后来在朝廷文武大臣及黎民百姓的强力反对下,朱厚照不得已才把这道令人啼笑皆非的朝令废除了。
慈禧太后
还有更扯的,我们都知道,话说慈禧太后是生于1835年,别看不是皇上却胜似皇上,权力大得没边了,属羊,所以她一生都特别忌讳“羊”字,全国上下谁也不许提,就连御膳房做菜用的“羊肉”也全部改成“福肉”或者是“寿肉”。呵呵,有本事你别吃羊肉啊。而且慈禧一生酷爱听戏,如痴如醉,但是看戏时也没忘了这个忌讳。连带有“羊”字的剧名,比如说《牧羊图》,《苏武牧羊》等戏都绝对绝对不能在宫里演出。
玉堂春
在同治年间就发生了这么一个事儿,当时有个名伶叫侯峻山,被招进宫来演《玉堂春》这出戏。这戏演得是真不赖,慈禧听得是眉飞色舞,不时点头称赞,然后还要吩咐李莲英,事后要重赏他们。
不料这唱词当中有一句是让慈禧龙颜大怒,那就是,“我好比羊入虎口,有去无还。”慈禧一听是怒容满面,立即停演,立马好好的“犒赏”了这些演职人员,那就是一顿棒打。
京剧 玉堂春
要不是当时太监李莲英再三解释说情,估计这个侯峻山是小命不保。从那以后,宫里再演《玉堂春》的时候,唱词就改成了,“我好比入网的鱼儿,有去无还。”您说这不扯吗?
慈禧也是个奇怪的人,不仅忌“羊”这个字,还特别忌讳“羊”的反义词。
太平庄村
当年北京颐和园西侧有个村庄叫六郎庄,有一天慈禧就登到了颐和园的万寿山观景,顺手就指着园外问,那叫什么村子啊?
太监就答道:“是六郎庄。”,她一听马上变脸,“好,六狼庄,一条狼进入羊群都抵不住,如今六条狼在园外虎视眈眈,你们眼瞅着不管都是白吃俸禄的。”把随行的人吓个半死,也搞的是哭笑不得,无奈从此“六郎庄”就改名为现在的“太平庄”。
武则天
也就是说封建统治者有明文规定的忌讳的内容,但是这些统治者,他有很多不喜欢的东西,也就变成一种莫名其妙的一种忌讳了。
我们再来说一位,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比慈禧还要牛,她一生当中特别忌猫,大家说奇怪不。可武则天不喜欢猫,是有原因的。因为她曾经将太子的妾室囚禁下狱,妾叫萧良娣,对她的残暴行为是恨之入骨,就发毒誓说,“愿武则天为老鼠,我为猫,我要把它咬死。”这句话传到了武则天的耳朵里。
武则天
结果萧良娣当然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了。所以武则天从此开始恨猫,忌猫,把养猫当做不祥之兆,并下令宫里一律不准养猫。
还有比较搞笑的,就得说到朱元璋了,前有马屁精,利用避讳来拍宋徽宗马屁成功的这种典型案例。
朱元璋
在朱元璋的时候也有马屁精,想如法炮制,这个人就叫徐一夔,当时是杭州一个教授,有一次他是写文贺表朱元璋,文中大赞老朱是“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朱元璋把这个文章一看,不仅没有赞赏,反而大怒道说,“‘生’者,僧也,以我尝为僧也。‘光’则雉发也,而最后这个‘则’字音近贼也。这不是骂我吗,于是姓徐的稀里糊涂的就被砍头了。
朱元璋与明教
这位徐一夔满腹经纶,怕是没有研究到朱元璋非常忌讳这些,因为他早年当过和尚,剃过光头,和尚又称为“僧人”,因此朱元璋特别忌讳“光”、“秃”等字,连孙子朱元璋都特别忌讳,而且还推而广之,跟僧字谐音的什么僧,出生的生,一律也不准用,谁如果在文中一不小心用到这些字,一经发现不问青红皂白,一律以讥刺论罪捉起来要杀头的,所以你说他是光天之下,光头的光,不是找死吗?
李贺
再者说“则”,这个音当时读起来跟“贼”相似,朱元璋当年也参加过起义军,你说他是贼,这还了得,所以砍死你也是活该。除了皇上受此影响,在古代家族内部也有一些避讳的规定,让我们现代人听起来看起来都觉得是匪夷所思。
举个例子,“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话大家很熟悉了,出自唐朝著名诗人,被称作“诗鬼”李贺的一首诗。
李贺
按道理说,李贺才华横溢,应该被朝廷重用了,可是没有。为什么?就因为犯了忌讳,导致一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所以27岁的时候就病逝。
怎么回事呢,都得怨他爷爷,因为他爷爷没有给他爸的名字起好,他爸叫李晋,“晋”和进士的“进”同音,所以犯了家讳。也就是说李贺考进士就是犯了父亲的名讳,所以当时没有办法去参加进士考试。纵然李贺是个经天纬地之才,也无用武之处,所以终身不得志。
韩愈
后来大文学家韩愈都看不下去了,气愤之余写了一篇文章说,“父亲叫李晋,这儿子就不能考进士,如果父亲叫仁义,儿子岂不是不能做人了吗?”
当然,他说的是很有道理了,可是他的言论受到了当时全社会的强烈抨击。
还有些臭官僚也是拿这种避讳来欺负老百姓,比如说在宋朝有个州官叫田登,自讳其名,所以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他不允许老百姓说灯写灯,都要把“灯”叫做“火”才行。
元宵灯会
有一年元宵节到了,元宵节都有灯会,官府就张贴布告说,“本州一例放火三日。”
于是就老百姓挖苦地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个狗屁世道!”我们常用的俗语也是由此而来。
唉,看来还是生活在现代好,想说什么说什么!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祝大家大年初二愉快!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