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眼中的“民”
看人民的“民”,目前流行的解读是对奴隶眼睛的损伤。这个观点来自郭沫若1945年出版的书《十批判》,之一篇文章《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
这种解读遭到董作宾质疑。郭沫若在5年之后,1950年他53岁说是根据金文“民”字形得出这个结论。看这个字最早的使用。
《诗经·大雅·生民》中说;当初有先民生下来,是姜嫄生的。为啥能生下来?是祷告的结果。这样做不会不生小孩。
再看被称为“三千年来之至宝”的大禹鼎;(上图)【敷有四方,畇正厥民】你每天都应辅佐我治理四方,用先王的制度造福万民。文献中提到民一片祥和,在文字中凡是民,或与民相关的字都没有对眼睛损伤这个含义。
民加目是眠,闭眼睛睡觉的意思。
民加提手是抿,抿嘴收敛合拢意思。
民加三点水是泯【mǐn】泯灭消失也有收敛合拢找不到意思。
民绞丝旁读䋋【mín】,表示松软垂下的绳子和网,也有收拢意思。
民加草字头是苠 【mín 】表示草多没有间隙。也有合拢意思。
由文献使用,文字的组合再看组词,孟子说民为贵,后来有救世济民,治国安民,唐朝李世民。综合以上,金文的民,应该是人的眼睛向下看,眼睛收敛合拢向下表示顺从臣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