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挑衅康熙、对战沙俄,噶尔丹凭啥这么牛?你也不看他掌握多少疆土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6-28)580

这是奠定华夏版图的最后一战,一役扩大一千七万平方公里的疆土,这场征战在历史上叫三征噶尔丹。一场让大清兴盛百年的关键战役,只是你知道历史上能让康熙御驾亲征三次的噶尔丹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他凭啥还敢几次三番挑衅康熙?他又怎敢与大清和沙俄同时对战?三征噶尔丹到底是如何爆发的?对中国历史有着怎样的深远影响?

噶尔丹征服了中亚为什么不向西扩张?而是和清朝死磕?清朝皇帝康熙凭啥被称之为大帝?只看手握七百万平方公里的葛尔丹就懂了,而匈奴、鲜卑、蒙古问题困扰中原两千年,为何到清朝就不行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探寻为何清朝总忙着平定西北叛乱,而明朝西北似乎安定许多?

噶尔丹剧照

提起清朝的圣祖康熙皇帝就不可避免的要提起他生平中最伟大的功绩三征噶尔丹,这是康熙从公元169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696年长达六年多的三次跨沙漠远征,这更是在史书上定义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正义战争。而提到这次远征就必须要先认识此次事件的两位主角:康熙,作为华夏史上最后较为远大的帝王自然不必多说,而作为康熙一生之敌,最为敬佩的对手噶尔丹近代以来对他的了解却少之又少。

噶尔丹的一生兼有多重身份,既是僧俗领袖又是蒙古民族历史人物,他是十七世纪后半叶,蒙古社会发展中的代表人物,对蒙古各部的统一,为后来噶尔丹策零时大发展奠定了基础,统一西域和蒙古草原为清朝的大统一打下了基础,但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起了破坏作用。

噶尔丹的父亲

是蒙古族首领,而噶尔丹则是父亲最为器重的孩子,因此噶尔丹自小便学习经法,长大后更是文武兼备,依靠自身的强大征服蒙古草原,在成为蒙古草原上的王之后,他并没有沉迷其中。反而是走上了继续扩张的路子,公元1679年噶尔丹领兵三万将侵吐鲁番,渐次内移,往后西套,前哨以至哈密,迫使吐鲁番、哈密臣服,准噶尔势力伸展至甘州一带。一年后噶尔丹横扫南疆,叶尔羌汗国灭亡,随后兵锋直至青海边界,但因清军把守严密,噶尔丹逗留几日后撤兵。

因此在公元1681年噶尔丹开始向西扩张。两年时间噶尔丹率骑进攻哈萨克头克汗,噶尔丹虽丧师返国,未尝挫锐气,益征兵训练如初,之后准噶尔直抵锡尔河沿岸的高加索突厥人部族聚居区,历时三年,布鲁特、乌兹别克等地相继战败,中亚地区被纳入准噶尔的领土。此时准噶尔的统辖地域,北颚木河,沿额尔齐斯河溯流而上,抵阿尔泰山,西抵巴尔喀什湖以南哈萨克人的游牧地,东达鄂碧河,噶尔丹统治了天山南麓的南疆地,并将势力扩展到七河流域与伊塞克湖地区,这次扩张不仅仅局限于中亚地区,更是将目光放在了当时日趋稳定的清朝和走向鼎盛的沙俄身上。

如果是说噶尔丹是一头狼,那沙俄绝对是一只虎,与准噶尔的扩张一样,沙俄也在谋求噶尔丹的土地,他们都想让自己的国家变得强大,让其他国家忌惮自己的国家,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国家的安稳,同时得到更多的利益,沙皇俄国在扩张领土的时候,盯上了当时风头正盛的噶尔丹部,沙皇俄国开始不断地对准噶尔进行强烈的攻击,只是噶尔丹并不是一头任人宰割的羔羊,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之中,沙皇俄国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最后迫于无奈,只能放弃了扩张领土的念头,而噶尔丹也在此之后,算是搭上了沙俄这条大船两者狼狈为奸,准备对南方的清朝发动最为凶猛的战争。

那么为何噶尔丹征服了中亚,不像西扩张?反而要和清朝死磕?对于准噶尔来说,无论是清朝还是崛起的沙俄,都是一个不能得罪的存在,然而噶尔丹却偏偏反其道而行,非要选择与两个庞然大物开战。首先对于清朝来说应该是存在着仇恨的种子的,早在康熙十八年,噶尔丹得到五世 *** 喇嘛授予的博硕克图汗称号,上疏要求清廷确认其汗号,并授予勅印,然而噶尔丹并非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按照蒙古传统,不可使用可汗称号,理藩院以厄鲁特部称汗者不得入贡的先例为辞,指斥噶尔丹擅称汗号,但又准许其纳贡,对于这点噶尔丹怀恨在心。

但又因为当时地位不稳,不敢贸然进攻日益强大且稳定的清朝,于是为了宣泄便兵指中亚,虽然他的势力延伸到了巴尔喀士湖,但是却因为阿尔泰山脉的原因,被死死的遏制住咽喉,阿尔泰泰山脉是进入中亚最为关键的缺口,然而雄踞在这里的是喀尔喀蒙古,他历代臣服于清朝,然而在康熙二十三年左右,喀尔喀内乱,噶尔丹乘机挥师东进,意欲将喀尔喀三部置于准噶尔统治之下,于是在康熙二十九年五月,准备充足的噶尔丹亲率三万精兵,沿大兴安岭南下,兵锋直至京师。

清廷命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率兵抵抗,失利于乌拉桂河,准噶尔军乘势南进至乌珠穆沁地区,同七月,康熙发兵十万征讨,并亲率禁军进驻博洛和屯督军,两军相遇于归化,准噶尔军列营于山坡上,因东西两翼无屏蔽,噶尔丹命将万余头骆驼缚足卧地,背上加箱笼,蒙以湿毡构成驼城,士兵依托箱垛,发射弓矢、火器进行阻击,清军及时调整部署,以火器兵为前列,步兵继后、骑兵为两翼,八月初一,清军集中火炮轰击,大破准噶尔军的驮城,随后步兵正面冲杀,骑兵从左右迂回夹击,杀伤了非常多的准噶尔军士兵,噶尔丹见势不利,随行缓兵计,遣使向清军乞和,旋乘夜率部渡沙拉木伦河北撤,沿出焚烧野草,以迟滞清军追骑,福全中计,致使噶尔丹逃逸。

准噶尔军在乌兰布通之战中兵败之后,退拒科布多,葛尔丹召集旧部、求援沙俄,图谋再举。为防御噶尔丹再次进攻,康熙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整部署,加强边境守备,巡视漠北诸部,稳定喀尔喀蒙古上层,将逃居漠南的喀尔喀蒙古分为左中右三路,编为37旗,设立驿站和火器营,沟通内地与漠北地区的联络,专门训练使用火铳火炮。

在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决定诱其南下一战歼之,为使此次作战顺利进行,清军在战前做了充分准备:调集兵马,征调大批熟悉情况的蒙古人为向导,随军携带五个月口粮,按每名士兵配备一名民夫四匹马的标准,组成庞大的运输队,各有运粮大车六千辆,随军运送粮食器材,筹备大量防寒防雨器具,准备大批木材、树枝,以备在越过沙漠和沼泽地时铺路,噶尔丹将万余骑全部出击,背水一战,起初大胜,追击清军至昭莫多,即向清军阵地猛攻,清军居高临下,依险俯击,弩铳迭发,藤牌兵继之,每进则以拒马木列前自固,准噶尔军初战受挫,乃下马立攻,冒矢铳鏖战,伤亡甚众,仍不退兵,费扬古见其后阵不动,知为妇女和驼畜所在,即令一部迂回横冲,一部袭击后阵,准噶尔军顿时大乱,扼守山顶的清军乘势奋击,上下夹攻,斩杀三千余俘获数百人,噶尔丹之妻阿努可敦等被击毙,最后噶尔丹只带了几十名骑兵逃脱,两战皆败之后的噶尔丹并没有选择放弃,纵然他的手下集团土崩瓦解,他也不甘心命运的安排。

公元1697年康熙毅然决定发动第三次亲征,抵达宁夏,这时候噶尔丹原来的根据地伊犁已经被他侄儿策妄阿拉布坦占领,他的左右亲信听说清军来到,也纷纷投降,愿意做清军的向导,噶尔丹走投无路就服毒自杀。

通过六年的战争,清朝不仅消灭了噶尔丹,还将外蒙纳入了清朝的版图,摧毁了俄国和准噶尔瓜分外蒙古的阴谋,为华夏民族立下了万世功勋,噶尔丹算是古代非常优秀的草原领袖,他所建立的的准噶尔汗国纵横中亚,更是困扰了清朝康雍乾三代最杰出的帝王,足以说明噶尔丹的实力有多强,而在康熙三征噶尔丹之后,其孙乾隆皇帝再次通过铁血手腕,血腥杀戮灭绝当地少数民族,把新疆彻底纳入中国版图。

新疆广大的那块土地,在乾隆之前一直成为西域,从汉开始历经唐、明等朝代只是在西域这片地方设置西域都护府,属于名义上的管辖,西域对中央也只是臣属关系,是降而复叛,反反复复几百年,直至清朝乾隆时期才被完全征服,最终成为华夏领土的一部分,乾隆后来攻灭准噶尔汗国,更是将此列为自己的十全武功之一,因以为傲,也足以看出清朝对准噶尔汗国的重视,平心而论,乾隆平定准噶尔汗国收复西疆,他确实对中国版图有巨大贡献,噶尔丹的失败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是他违背了历史潮流发展,违背了华夏多民族国家走向统一与巩固的历史潮流。

噶尔丹即便再优秀也注定了他要失败,他只能算是一个悲剧性的政治领袖,就算哪怕历史有如果,噶尔丹能够大败康熙入主中原,他也不会成为一个比康熙更好的皇帝,噶尔丹彻底的失败,这固然噶尔丹在政治上树敌过多,军事上孤军深入等一系列决策上的失误,以及他与之争斗的对手康熙皇帝和清王朝过于强大有关,最可悲的是噶尔丹与俄国交往的政治外交实践的失败,噶尔丹本想借俄国力量达到自己与清王朝抗争的目的,但却被俄国利用,反成了俄国与清朝 *** 讨价还价的筹码,这都反映出他的能力不如康熙,他的谋略也差康熙很远。

只是为何匈奴、鲜卑、蒙古这些草原部落困扰中原两千多年,到了清朝为何就不行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中,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有一个亘古不变的敌人,那便是北方的草原部落,中原人习惯称之为北狄,对于华夏民族来说,不论是南蛮、还是东夷,亦或是西戎,都曾将其踩在脚下,让其俯首称臣、望其项背,唯有北狄一直是其心头大患,虽然有丝绸之路、封狼居婿的壮举,但却也有白登之围、崖山海战的惨状。

然而到了清朝,本来在我们眼中软弱无能的清 *** 却能让游牧民族俯首称臣,甚至彻底消失,北方大面积的草原尽归清朝治理,这其中究竟有什么过人的秘诀?在草原部落归顺之后,清朝大力提倡草原部落修建寺庙,并给予僧侣们免税、免徭役,免兵役等权利,出家为僧又有如此之多的好处,青壮年们踊跃进入寺庙当喇嘛,这样的后果是,蒙古诸部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下降,大批青壮年出家为僧,导致人口锐减,大量的财富捐献给寺庙,导致生产力发展陷入停滞。清朝末年人口已经四亿多,但蒙古诸部却不增反降到二百万以下,僧侣却有二十万众,这样一个衰败的蒙古诸部,如何能威胁到清朝?而这也是大清能够奠定中国今日版图的关键之一。

但是反观历史会发现为何清朝总是忙着平定西北叛乱?而相比来说,明朝的西北似乎安定许多,康雍乾三代皇帝和准噶尔打了五十多年,此后的西北地区,大小卓和之乱、张格尔之乱、阿古柏之乱,一桩桩一件件,就如草原上的青草,春风吹又生野火烧不尽,而相比较来说明朝的西北方似乎并没有什么战事或者反叛,究其原因这和两个朝代所控制的疆域不同,明朝的最西端只到达哈密,也就是新疆东部一隅,而清朝的西北毕竟囊括了包含新疆的大西北,地大事多,所以讨伐强度自然要比明朝要大,一句话来概括国情不一样,所做的事所关注的重点也就不一样。

回顾康熙年间的三征噶尔丹,不仅使康熙将清朝版图扩大一百七十万平方公里,更一举奠定现代华夏版图,而且还迫使沙俄签订中俄尼布处条约,使清 *** 在外交上赢得了主动。当然清军平定叛乱的战争,所以延续七十年之久,除了沙俄极力插手和支持叛乱者,以及民族关系等原因,增加了战争的复杂性外,清军在作战指导上的一些失误也是重要原因,而准部贵族在沙俄支持下掀起的民族分裂叛乱战争,是违背各族人民利益的不义之战,必然遭到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政治上的不得人心,及其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和军事上存在许多不可克服的致命弱点,决定了其失败是必不可免的。

清朝疆域图

从清初至十八世纪统一多民族国家,最后形成的一百年间,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既有清王朝,也有边疆民族政权多种政权和多种制度并存,相互之间既有吸收、融合又有排斥和对抗,除了准噶尔与清朝对抗时间较长外,其他基本都处于和平交往的状态中,这种长时间的多种政权并存的局面,为各民族和各民族政权的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也为统一国民族国家形势和版图奠定的稳定性,提供了时间的保证。

不知道您是怎样看待三征噶尔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我们下期再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6/512260.html

“挑衅康熙、对战沙俄,噶尔丹凭啥这么牛?你也不看他掌握多少疆土” 的相关文章

雍正盛宠李卫长达十三年 乾隆为何不待见李卫

雍正盛宠李卫长达十三年 乾隆为何不待见李卫

还不知道:雍正宠他13年,乾隆为何不待见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前面一个朝代受宠的大臣,到了后面一个朝代,可能并不被皇帝待见。因为不同的皇帝有不同的治国理念,李卫就是这个不被新朝皇帝乾隆帝待见的大臣。他身在庙堂,兼顾江湖,雍正宠他13年,乾隆为...

吕乂:三国时期蜀汉官员,生活俭朴,以清明能干著称

吕乂:三国时期蜀汉官员,生活俭朴,以清明能干著称

吕乂(?-251年),字季阳,荆州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乂出身南阳吕氏,自幼丧父,喜好读书弹琴。初任典曹都尉,管理盐税,迁绵竹县令,政绩卓著,拜巴西太守。诸葛亮北伐中原,以为汉中太守,督促农事,供应兵员军需粮草。诸葛亮死后,累迁蜀郡太守。后来...

孙贲:东汉末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孙贲:东汉末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孙贲(?—210年或219年),字伯阳,吴郡富春人,孙坚同母兄长孙羌之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兄,东汉末年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贲父母早死,弟弟孙辅还是婴孩,孙贲独力养育孙辅。孙贲初时为郡督邮守长,孙坚于长沙起兵,孙贲弃官跟随孙坚。孙坚后战死,孙贲统领孙坚部众...

程秉: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儒学家,孙权对其极为礼待

程秉: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儒学家,孙权对其极为礼待

程秉(生卒年不详),字德枢,汝南南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儒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起初跟随郑玄,后来北方荒乱而到交州避难,期间与刘熙考究五经大义,因此通绕五经。后来交趾太守士燮任命程秉为长史。吴大帝孙权听闻程秉的名声,于是以礼征召他,程秉到后,被任命为太子太傅。黄武...

刘仁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刘仁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历史上,大凡投降敌国的人,如果故国还在,都不会在故国有什么好的评价,叛臣是所有人都看不起的。例外的情况也有,比如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黄权。他在“夷陵之战”时,因回师蜀汉无望,被迫向战争的第三方曹魏...

郦寄卖友讲的是什么故事?主人公是什么结局?

郦寄卖友讲的是什么故事?主人公是什么结局?

郦寄卖友,汉语成语,指出卖朋友。后常接不堪回首。郦寄的父亲郦商是西汉将领,秦末时期,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以后,郦商招兵买马,得到数千人,之后在郦食其的缘故投靠刘邦,开始了冲锋陷阵、战功赫赫的一生。他曾平定汉中、与楚久战,为刘邦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公元前206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赐给郦商信成君爵位,之...

曹不兴留下了哪些作品?他的画作有何特点?

曹不兴留下了哪些作品?他的画作有何特点?

曹不兴,亦名弗兴,三国时著名画家。孙吴吴兴人,生卒年不详。他在黄武年间(222—229年)享有很大的声誉。被称为“佛画之祖”。与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并称“六朝四大家”。又与赵达的算术、严武的弈棋、皇象的草书等号称“吴中八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不...

有哪些与张士逊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张士逊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张士逊(964—1049年),字顺之,襄州阴城人,北宋政治人物、诗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举进士第,为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主簿,迁射洪(今属四川)令,历江南、广东、河北转运使、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康定元年(10...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