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大事见能力,小事见态度,琐事见格局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8-29)840

孔子说:“听其言,观其行。”

要对一个人做出准确的判断,光听他说什么是不够的,关键是要看他怎么做。

面对不同的事情,人真实的能力、态度、性格都会显现出来。

品现于事,心藏于行。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发现:

大事里藏着一个人的能力,小事藏着一个人的态度,琐事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格局。

大事见能力

清末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

为了剿灭太平军,咸丰帝做了两手准备。

一面是和春的江南大营,另一面则是曾国藩的湘军。

他对和春寄予厚望,认为攻破南京,剿灭太平天国的一定是和春的江南大营。

曾国藩的湘军,只是可有可无的陪衬罢了。

为此他对江南大营毫不吝啬,银钱、装备都是应有尽有。

但是没想到事情却不像他想象中那样。

和春不仅不懂战术指挥,还任用私人,克扣军饷。

在太平天国的进攻下,江南大营很快被太平天国的李秀成攻破,和春兵败自杀。

江南富庶之地全部沦陷,太平天国由衰转盛。

眼看清朝有亡国之祸,咸丰不得不重新重用曾国藩。

曾国藩也不负众望,顶住压力,收复安庆,掐住了太平天国的命脉。

数次交锋中压制住了李秀成,顺江而下兵临南京,最终平定了太平天国。

在此之前,因为咸丰皇帝不喜他的性格,先后扶持了很多人想要取代曾国藩在湘军的地位。

但是面临生死绝地,依然是曾国藩顶住压力,毕其功于一役,为清王朝立下不世之功。

梁启超评价曾国藩:

“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越是大事,越是难事,越考验一个人做事的能力和水准。

明朝天启六年,后金的努尔哈赤渡过辽河,对明朝辽东发起进攻。

当时的辽东经略是高第,是魏忠贤的手下。

谄媚上司很有一手,但是遇到大事却慌了神。

看到努尔哈赤来势汹汹,高第吓得弃辽入关,把关外几百个据点,四百里江山全部放弃。

这个时候,宁远道袁崇焕却站了出来。

他以两万人,对抗努尔哈赤的六万大军。

死守孤城,不仅守住了城池,还重创了努尔哈赤。

捷报传来,举国欢腾,就连魏忠贤也对袁崇焕夸赞不止,连连嘉奖。

短短几个月,袁崇焕从一个六品的宁远道一直升到二品兵部侍郎。

而靠着马屁上位的高第,直接被革职回家。

真金才能经得住火炼。

在小事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情商、态度、人脉。

但是面临大考,还得有拿得出手的真本事。

古人说:“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

能力,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

与其花精力讨好别人,不如花时间提升自己。

努力去见世面、长才干、学真本领、练真功夫。

只有拥有扛住大事的能力,一个人才能拥有直面人生风雨的底气。

小事见态度

我们常说: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小事也不能仔细认真地完成,我们很难放心把大的事情交给他。

大事藏着一个人的能力,小事则可以窥见一个人的态度。

《警世通言》里记载了一个“峡江取水”的故事。

苏轼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回眉山老家,王安石拜托他取一罐三峡中峡的水,用来泡茶。

苏轼回乡刚好经过三峡,取水实在是小事一桩,便满口答应下来。

谁知道苏轼回京经过中峡的时候,把这件事给忘了。

等他想起来的时候,已经过了中峡,到了三峡的下游。

他心想,反正都是水,能有什么区别。

便随手取了一罐,拿回去给王安石交差。

王安石看到苏轼亲自送来三峡水,心里很开心。

结果他拿这三峡水一泡茶,便发现这水不是中峡的水。

原来《水经注》上有记载:

“上峡水过急,煮茶味浓;下峡水过缓,煮茶味淡,只有中峡水缓急有度,煮茶浓淡适宜。”

苏轼听到其中缘由,不由得羞愧起来,连忙给王安石道歉。

王安石并没有责怪苏轼,但苏轼敷衍蒙骗的态度,却让王安石对他失去信任。

后来虽然苏轼逐渐成熟稳重,王安石却依然不敢用他。

苏轼大概怎么也想不到,一件取水的小事,竟然对他日后的仕途造成这么严重的影响。

俗语里讲:“小事是大事的根。”

在小事上认真负责,态度端正,遇到大的事情才不至于敷衍。

人在事上磨,把芝麻粒儿小事当磨盘。

才能锻炼一个人的应事的能力和水准。

东汉陈蕃年少的时候,曾在庭院习读诗书。

有一天,他父亲的老朋友薛勤来家里做客。

看到院子里杂草丛生,脏乱不堪,就问他为什么不打扫。

陈蕃说: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我的志向是扫除天下,怎么在乎这一间房子是否干净呢?

薛勤劝他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蕃无言以对,慢慢改掉了眼高手低的毛病,不断成长,最终成了东汉太傅。

《道德经》里讲: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所有的难事都是从简单的事情开始做的,所有大事都是从细微的事情做起来的。

如果在小事上不上心,这样的人注定也做不出大事。

态度认真,注重细节,把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做好,才能慢慢铺出一条康庄大道,才能慢慢垒起万丈高楼。

琐事见格局

古人说:

“大事成于细,观人起于微。”

一滴水里见大海。

在一些琐事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胸和格局。

明代官员蒋性中曾有一次驾小船入城,身边只带两个仆人。

遇到潮水回落,船无法前进,于是蒋性中撑船,两个仆人在岸上拉船。

这时,后面来了一个粪船,不小心和他们的船撞在一起。

粪船上的人见他衣着朴素,相貌也平常,于是破口大骂。

两个仆人一看老爷受辱,赶紧喊道:“这是蒋老爷,怎么如此无礼!”

蒋性中却不愿争执,反而说:“哪里来的蒋老爷,不要胡说。”

然后带着仆人拉船离去。

仆人问他,他们这么侮辱我们,为什么不出一口气呢?

蒋性中说:

“一点小事,何必跟他们计较呢?我们还要赶着进城呢。”

同僚听说后,纷纷夸赞他的心胸。

蒋性中后来官运亨通,一路升到二品,平安致仕,活到八十七岁,五世同堂,无疾而终。

余秋雨说:

“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事上沉沦。”

遇到破事、烂事,退一步,让一分,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睿智。

保持比生活高一点的心态,能让自己获得更顺心,更开心。

明朝时期的太子洗马杨守陈,有一次回家探亲,路上在驿站休息。

驿卒不知道洗马到底是什么官。

就问他,你官职是洗马,一天要洗几匹?

杨守陈见他不懂,也不解释,就说:

“勤快就多洗,懒起来就少洗,没有固定的数量。”

这时候驿站来了一个御史,驿卒一看,赶紧呵斥杨守陈给御史腾出上房。

杨守陈也不生气,转身开始收拾东西。

结果御史一进来看到杨守陈,就开始行礼问安。

驿卒这才知道,太子洗马原来是太子身边的大官。

赶忙跪在地上请求宽恕,杨守陈却没有丝毫责怪他的意思。

笑着让他离开了。

杨守陈一生为国事操劳,为国家建言献策,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更高做到接近宰相,深受皇帝信赖。

行走世间,顺心与否,不在于命运的造化,而在于容事的胸怀,处事的格局。

当一个人站得足够高,就不会被眼前的小事所束缚。

把身边无关紧要的事情过滤掉,才能把心思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如此,才能遇见更美好的未来,更优秀的自己。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做事就是修行。

人生经历的大事小事,都是来渡我们的。

在大事中提高能力,在小事里磨炼态度,在琐事中放大格局。

当你修炼好自己,其它美好都会如约而至。

来源:微信公众号“洞见”

作者:洞见yimo

编辑: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8/523019.html

“大事见能力,小事见态度,琐事见格局” 的相关文章

李白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 李白家里做是什么的

李白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 李白家里做是什么的

还不知道:李白为何能不为五斗米折腰?他爹是干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白是个正儿八经的富二代,据考究,李白的老爹李客,在唐朝是搞盐和茶叶生意的。这是什么概念呢?这就好比沙特那帮搞石油的大佬们,手里攥着的都是硬通货啊!所以说,李白他们家非常有钱,至少李白小时候,他...

历史上司马光是什么人?他一生都没有纳妾是为何?

历史上司马光是什么人?他一生都没有纳妾是为何?

司马光,山西人,和太史公司马迁并称“史家两司马”,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古代休妻有七出之名,第一条就是七出者,无子,一也。在古代,送人新婚礼物,最多的就是石榴,因为石榴象征着多子多福。在古代,男人三妻四妾都是正常的,甚至妻子还要主动为丈夫纳妾,为了婆家开枝散叶。用现在...

历史上孝庄真的下嫁给多尔衮吗 历史上有没有证据证明

历史上孝庄真的下嫁给多尔衮吗 历史上有没有证据证明

对历史上,孝庄是否真的下嫁多尔衮,有没有明确的历史根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是清宫最著名的谜案之一。而孝庄太后是否下嫁多尔衮,也成为直到现在,依然被热烈讨论的话题。认为孝庄太后下嫁给了多尔衮,有这样一些证据。一是南明官员兼诗人的张煌言写的组诗《建...

刘邦称帝后大肆对异姓王下手 刘邦为何会放过长沙王

刘邦称帝后大肆对异姓王下手 刘邦为何会放过长沙王

对刘邦登基称帝之后,大肆废杀了异姓王,为什么独独放过长沙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在公元前203年登基之后,立刻履行了他的诺言:“众将以万人,以一郡之君,赏一万人,赏赐一万户”,这八位王爷,韩信,彭越,英布,韩王信,臧茶,张敖,卢绾,吴芮,但这八年来,刘邦杀了一...

蜀汉灭亡后刘禅作为亡国之君 司马昭为什么还要优待他

蜀汉灭亡后刘禅作为亡国之君 司马昭为什么还要优待他

还不知道:蜀汉灭亡之后,为什么司马昭要优待刘禅?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汉灭亡后,司马昭之所以优待刘禅,不杀他,也是从当时的形势考虑的,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刘禅主动开城投降。当邓艾从七百里阴平崎岖小道,偷偷深入蜀汉后方,其三万之军,也不过两万来人,再经绵竹之战,曹军...

王平: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王平: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人,籍贯益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原属曹操军队,在曹操与刘备争汉中时得以投降刘备。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与马谡一同守街亭,之后深受诸葛亮的器重,率领蜀汉的无当飞军,多次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死后,拜前监军、镇...

解缙是什么出身?他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解缙是什么出身?他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朱元璋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开国英主,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解缙在时人眼里是“幼颖敏”,自小就有“神童”美称。明1388年,解缙与其兄解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被称为“一门三进士”。在当时,他也是明朝有名的三大才子之一(另外两位是杨慎和徐渭)。明太祖朱元璋结束了元朝的统治,五征蒙古,南...

孙皎: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轻财交友,谋取民心

孙皎: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轻财交友,谋取民心

孙皎(?―219年),字叔朗,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昭义中郎将孙静第三子,武烈帝孙坚之侄,孙权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任护军校尉,领兵二千多人,号称精锐部队。后升任都护征虏将军,接替程普都统夏口,曾随吕蒙平定荆州。219年,孙皎病死,孙权追录...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