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任:奶奶是慈禧,溥仪是他哥,光绪是大伯,却低调地活到2015年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楠
编辑|楠
前言
2015年4月10日,一位97岁高龄的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他不是什么名人大将,只是一位普通的老爷爷,一个平凡的人民教师。然而,他的生平却与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盛衰息息相关。这个低调的老人,就是爱新觉罗·溥任!
他的亲哥哥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大伯是光绪皇帝,奶奶更是掌权近50年的慈禧太后。与生在王朝的其他皇族不同,溥任放弃了追求权力的生活,只当了一介普通人,平静地活到百岁高龄。而他究竟经历过什么,又是怎样过完这辉煌的一生呢?
一、同一片天地,不同的心境
1918年9月的一天,醇亲王府迎来了新生命的降临。这个婴儿身着黄色襁褓,头上还盖着一顶小小的帽子。他睁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紧紧握着父亲的手指不肯松开。
这就是刚出生的爱新觉罗·溥任,末代皇帝溥仪的同父异母四弟。
溥任诞生之时,距大清王朝覆灭已有6年。这座醇亲王府,曾经鼎盛一时,现在却也只是一座普通的王府。溥任的父亲载沣曾一度被慈禧太后考虑为继任皇帝,可惜不久之后,他看清时代形势主动退出政治中心。
就这样,溥任在醇亲王府镀金的婴儿床上慢慢长大。他穿着绣龙凤的小袄子,睡在黄色的蚕丝被窝里。每天,伺候的太监会把精心准备的早餐端到他的床前。小溥任吃着糯米团子,喝着羊奶,过着与其他孩子不同的生活。
1925年的一天,孙中山专程驾临醇亲王府拜访溥任的父亲载沣。孙中山先生赞赏载沣主动退位的选择,两人相谈甚欢。在临走时,孙中山先生还送给了载沣一张自己的亲笔照片。这张照片被珍藏在醇亲王府里,小溥任时常会去看一眼。
溥任的父亲载沣性格温和,他早已看开名利,淡泊政治。这也影响了溥任的成长。溥任知道自己是出身王室,但没有因此而趾高气扬。他谦和内敛,尊重一切生命,时时警醒自己不要因为出生就高人一等。
就这样,溥任在这同一片天地下,开创出了与其他王室后代不同的人生。当末代皇帝溥仪还在思考复辟之事时,溥任已经看开一切。他明白时代变迁,唯有积极向上,才能在这变革时代生存。
按照溥仪的退位诏书,溥任改姓为金,取名“友之”,意为“以友善待人,善终一生”。
他没有沉浸在过去的荣耀,而是找寻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向。在之后的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们也举家搬离了北京,去往了天津。
二、辛亥革命之后,载沣带着妻子溥任开始了新的生活
辛亥革命后,清廷瓦解,各路势力争相谋求权力。曾经的摄政王载沣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要他重掌大权,重新振兴清朝。当年载湉曾一度掌权,深知权力游戏的残酷,也看清这场革命势不可挡。
于是,年近古稀的载沣断然拒绝了各路势力的挽留,离开了端方权利的北京故宫。他带着妻室溥佳氏和7岁的幼子溥任来到天津隐居。
天津蟾蜍山下的三间小楼,成了载沣一家的新居。这里远离 *** ,载沣可以一心一意地抚养幼子,传授人生经验。
对于7岁的溥任来说,这次搬家让他陡然进入陌生的环境,和玩伴们离别也让他难过。但渐渐地,他发现这里的生活也挺惬意。不再有繁琐的皇室礼仪束缚,他可以肆意奔跑,去郊外的田野里撷取野果,吹着风筝。
父亲也变得轻松许多,会抱着他讲述民间故事,传授做人处事的道理。溥任感受到父爱的温暖,也渐渐喜欢上了这里。
在三间小楼里,载沣常常对溥任讲述清朝的兴衰历史,分析当前局势,让溥任认识这个封建王朝的腐朽之处。溥任聪明好学,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听信父亲的分析后,也从小培养出淡泊名利、爱国民族的品质。
1931年,为检查满洲国局势,载沣带着溥任北上看望儿子。目睹溥仪已沦为傀儡,载沣痛心疾首。他们也被日本人软禁,但他决心一定要脱离这个局面,回到天津。
而面对日本人的软禁,足智多谋的溥任想出妙计,联合父亲设法脱身。他先在溥仪面前假装生重病,日方见状放松了警惕。趁机会,溥任连夜带着父亲离开长春,坐上回津的火车,才算是真正脱离了日本人的控制。在1947年溥任更是开创了小学!
三、从皇族向平民的转变——溥任的不凡人生
1947年,溥任的父亲载沣决定将王府中的文物变卖,以创办竟业小学。当时的北京局势动荡,王府存亡堪忧。
为了保全家业,溥任遵从父亲的意愿,亲自带头担任校长,妹妹担任教师,白手起家创办学校。
起初学生数量很少,溥任把王府中的旧物改造成课桌椅,亲自站台授课,一步一个脚印搭建起教学条件。随着时间流逝,竟业小学的教学质量和办学规模逐渐得到社会认可,学生人数最多时达到200多人。
新中国成立后,溥任表现出难得的开明和远见,他主动将学校公有化,成为一所公办学校。
他本可以继续保留作为私产以维持优越地位,但他明白教育事业应该完全为人民服务,坚持把学校移交国家。溥任继续在学校任教直至退休,真正地成为一名普通教师,不再享有任何特权。
此举不仅为国家解决燃眉之急,也体现出他摒弃贵族意识,将家业献给人民的决心。
1951年,他整理父亲遗物,遵从父亲遗嘱,向国家捐献了大批文物,包括金印、书法、图书等,其中不乏乾隆御笔、慈禧亲笔等国之瑰宝。1983年又捐出御题砚和皇帝画像。1997年再捐献古今图书211册。1998年再次捐献图书。
之后溥任放弃了皇族身份,通过创办学校、移交国有和捐献文物,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他不再享有任何特权,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谋生。这折射出他从皇族向普通人转变的努力和坚持。
他为人民教育事业贡献了一生,也让文物回归国家和人民。而他也有这两段婚姻,晚年的生活过的也是随心!
四、从王爷到平民,溥任度过不平凡的一生
溥任共有过两段婚姻。之一任妻子因病去世。4年后,溥任再次邂逅张茂英,张氏是天津著名收藏家的女儿,两人在简单的再婚仪式后,渡过了20多年的慢慢时光。
婚后,这对夫妻并没有住在豪华的王府,而是居住在老旧的平房里。他们过着非常朴实的生活,与其他普通老百姓没有任何区别。溥任一生节俭,退休后只拿微薄的退休金过日子,但他却十分慷慨地投入公益事业,无论哪里需要帮助,他都会尽己所能地施以援手。
晚年的溥任还潜心研究清史,担任北京文史研究馆官员,为馆内的清史研究增加了权威性。但是,即便如此简朴的生活,溥任也有一样东西终生舍不得捐出,那就是祖父手书的“治家格言”。这代表了溥任淡泊权势的人生观,比任何珍宝都更加宝贵。
溥任在儿时就开始接受这些治家格言的熏陶。那时,这副祖父亲笔书写的格言挂在祖母叶赫那拉·婉贞的房间里。每当溥任和兄弟姐妹去拜访祖母时,祖母都会指着这幅字,让孙辈们仔细领会其中的智慧。
格言里提到“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儿孙祸也大”,教导后代不要贪图财富,要知足常乐。这也奠定了溥任节俭朴实、淡泊名利的性格基础。
溥任对这些格言念念不忘,并在自己的人生中践行。他不依靠皇室的荣华富贵生活,而是以自己的双手劳动,过着极简的生活。即使在社会地位发生巨变后,他仍然保持这样的品质,并以身作则教育子女,所以他的孩子们都很有出息,成人成才,在工作中有所建树。
不过在台湾,曾经出现假冒溥任的情况,不法分子故意搞混视听,意图获得利益。溥任的儿子们及时通过媒体揭穿了这些冒名顶替者的真面目,使骗局无处遁形。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正派人士的诚信品质。
97岁高龄的溥任于2015年在北京去世,100多位清朝皇室后裔前来致哀。从王爷到平民,溥任用自己的人生践行了“平平凡凡才是真”的人生哲学,活出了不平凡的一生。他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品质,也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笔者认为
虽然溥任的人生轨迹与他的兄长截然不同,但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这个国家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的建立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很难评论谁的选择更正确。
溥任的一生,既富有传奇色彩,也令人深思。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 ***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之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