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争夺迦南:米吉多之战

中国历史12个月前 (10-15)500

本文摘自利德尔哈特著,小小冰人译【战略战术014】《之一次世界大战史》

联军1918 年9 月19 日发起的行动,堪称历史上速度最快的决定性战局,也是最彻底的决定 *** 战之一。几天内,盘踞在巴勒斯坦的土耳其军队实际上已不复存在。这场行动,究竟应该视为一场战局,还是通过追击完成的交战,这是个存有争议的问题。行动开始时,两支军队发生了接触,因此,似乎可以把它归为交战;但这场行动主要是以战略手段完成的,战斗发挥的仅仅是次要作用。在那些信奉克劳塞维茨派“流血牺牲是胜利的代价”教条的人看来,这个事实不值一提,他们据此推断,不付出重大牺牲的胜利不是真正的胜利。但恺撒在伊莱尔达、西庇阿在乌提卡附近、克伦威尔在普雷斯顿、毛奇在色当(尽管有些机会主义成分,而不是主动为之)赢得的胜利,都没有付出重大牺牲。上述每一场会战,发挥重要作用的都是战略,而战斗是次要的,但没人能否认这些会战在胜利和历史进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巴勒斯坦这场最后的战局/ 交战严重“贬值”的另一个原因是,艾伦比占有二比一的兵力优势,兵器方面的优势更大。6 另外,土耳其人的士气严重下降,以至于经常有人辩称,艾伦比只要伸出手,土耳其军队就会像熟透的李子那样落入他手中。这些观点很有力,但从伍斯特到色当,近代历史上的大多数胜利,几乎都源于胜利者与失败者之间兵力和士气的巨大差距。1918 年,艾伦比不得不智胜利曼冯桑德斯、穆斯塔法凯末尔这些才能出众的指挥官,他们可不是把头贸然伸入色当口袋的那种莽夫。

即便彻底扣除1918 年9 月的有利条件,我们得出的结论依然是,鉴于广阔的视野和处理手法,凭借米吉多不朽名声而流芳百世的这场胜利,堪称历史杰作之一。虽然胜利画作的主题不难勾勒,但英军完美地执行了一个完美的构想,这幅画面几乎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装备德式野战炮的奥斯曼军队炮兵

老生常谈的问题是:谁提出的这个构想?它是出自那位名义上的指挥官,还是源于某位才华横溢的下属?谈论兴登堡在俄国前线赢得的胜利时,街头巷尾的人都认为鲁登道夫的策略出奇制胜,而研究战争的学者更进一步,苦苦思索霍夫曼的军事天才产生的难以估量的影响。但米吉多之战不同,借助那些最密切相关者完全一致的证词,我们可以祛除怀疑。无论艾伦比的助手因为制定出执行细节而获得怎样的功劳,整个概念完全出自艾伦比的构想。

的确,“逐渐形成”这个词比“源于”更好,因为最初构想的是一场规模较小的作战行动:突破海岸附近的土耳其军队防线,转身朝内陆攻击前进,迂回对方位于犹太山的侧翼。但艾伦比某日外出研究问题,驱车返回后,突然提出个规模让人叹为观止的方案。这项方案完全符合拿破仑的格言:“战争艺术的奥秘,在于控制交通线。”艾伦比占有兵力优势,他打算利用这种优势,控制土耳其人的每一条交通线。艾伦比这个企图,之所以取得成功,很大程度归因于这样一个事实:他已采取充分的措施,牢牢控制住己方交通线。

三个所谓的土耳其“集团军”,单个实力几乎不超过一个师,仅仅依靠一条“茎蔓”吸收养料,也就是从大马士革向南延伸的汉志铁路。在德拉,一条铁路支线向西递延,在拜桑北面的迈杰米桥跨过约旦河,这条铁路支线在埃斯德赖隆平原的埃富莱分岔,一条铁路线通往海边的海法,另一条铁路线向南延伸,再次穿过撒马利亚山,通往梅苏迪耶枢纽站。这条铁路线为土耳其第7(穆斯塔法凯末尔)、第8 集团军(杰瓦德)提供补给,这两个集团军守卫着约旦河与地中海之间的防线。约旦河东面的土耳其第4集团军( 杰马尔),依靠汉志铁路这条主干线获得补给。

骑乘骆驼的 *** 战士

切断敌军交通线,从而打乱对方的实体组织;封锁敌军后撤路线,从而瓦解对方的士气;破坏敌军下达命令、呈交报告的内部交通/ 通信线,切断敌人大脑与躯体之间的必要连接,从而在精神上瓦解敌军。——现在,艾伦比打算实现三个,而不是一个破坏,第三点位列最后,但对这份方案的成功非常重要。

由于公路和铁路线交汇,德拉、埃富莱,较小程度上还包括拜桑,成为土耳其军队后方的交通要地。控制埃富莱和拜桑,就能切断土耳其第7、第8 集团军之间的交通线,还能封锁对方的后撤路线,除非敌人渡过约旦河向东退却,沿一条极为复杂的路线撤往荒芜地区。英军夺取德拉,也能切断三个土耳其集团军的交通线,封锁第4 集团军的更佳后撤路线,但德拉距离英军战线太远。

埃富莱和拜桑离英军战线不到60 英里,因而都在骑兵战略“跃进”的范围内,他们可以毫不中断或毫不延误地到达这些交通要地。之一个问题是需要找到一条没有天然障碍的进军路线,第二个问题是必须确保敌人无力封锁这条进军路线。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平坦的滨海沙龙平原,提供了通往埃斯德赖隆平原和耶斯列河谷的走廊,埃富莱和拜桑都位于这条走廊上。遮断这条走廊的仅仅是狭窄的山区地带形成的单扇门,目前没有土耳其军队据守,这片山区地带把滨海沙龙平原与内陆埃斯德赖隆平原隔开。但土耳其防线上的堑壕,牢牢封锁了走廊入口。艾伦比打算以他的步兵强行打开这扇紧锁的门户,把铰链上的单扇门推向东北方,从而为他的骑兵肃清一条通道。不过,穿过前门后,他们还得穿过后门。土耳其人接到警报后,如果时间来得及的话,完全可以轻松封闭后门。对英军骑兵而言,速度至关重要,但这还不够,必须把土耳其预备队的注意力引开。即便实现这一点,依然存在风险。以往的战争经历表明,阻挡骑兵很容易,投入少量部队和机枪就足以封锁穿过中间山区地带的两座山口。为避免这种风险,必须让土耳其统帅部变得又聋又哑又瞎。彻底瘫痪土耳其更高统帅部,堪称米吉多大捷的主要意义和历史价值所在。

我们来看看这一点是如何实现的。在达成这个目的方面,艾伦比有两件相对新颖的工具:飞机和 *** 人。费萨尔的 *** 人,在劳伦斯上校指挥下,沿汉志铁路线长期滋扰土耳其军队,破坏对方的运动,导致敌军士气低落。现在,他们会为英军最后一场打击提供更直接的支援。9 月16 日和17 日,这些 *** 人犹如幻影般从沙漠中现身,炸毁了德拉北面、南面、西面的铁路线。这给土耳其人带来实质性影响,暂时切断了他们补给物资的运送,对这片战区而言,“暂时”就是全部。这场破坏还造成精神影响,迫使土耳其统帅部从寥寥无几的预备队中腾出部分力量,直接派往德拉。

英国空军做出的贡献分为两个部分。首先,他们通过持续交战,把敌机逐出天空。这场空中战局进行得非常彻底,英国战斗机最终守在土耳其人的杰宁机场上方,以防敌机起飞。因此,英军准备期间,空军彻底遮蔽了敌人的空中之眼。其次,英军着手实施艾伦比的方案时,英国空军猛烈轰炸敌军指挥部设在埃富莱的电报 *** 交换站,导致对方变得又聋又哑,罗斯- 史密斯在这场突袭中帮助英国创造了历史,他后来因为直飞澳大利亚而闻名世界。另外,敌人设在纳布卢斯和图勒凯尔姆的两个集团军司令部也遭到轰炸。更重要的是,英国飞机炸毁了图勒凯尔姆的通信线,导致该集团军司令部与拿撒勒和沿海地区辖内各师的联系彻底中断了一整天。另一种较早的空中活动,虽然不那么具有军事性,但很可能起到更大的战略作用。在这种行动中,英国飞机投下的不是炸弹,而是大批配有图片的宣传手册,阐明沦为战俘的土耳其官兵受到的优待。这种宣传,对饥肠辘辘、衣衫褴褛的土耳其官兵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吸引力。

虽说 *** 人和空军是破坏敌人相关准备工作的两个最重要因素,但艾伦比的方案还构想了多种不同目的的计谋,堪称军事史上的杰作。艾伦比希望通过这些手段,把敌军注意力从沿海地区转移到约旦河侧翼。当年春季,英军两次试图朝约旦河以东进军,攻往安曼和萨勒特,这两场失败的行动为艾伦比实现自己的意图提供了帮助。随后的整个夏季,虽然定期换防,可他始终把一股骑兵力量留在酷热难耐的约旦河河谷,以此吸引敌军注意力。这股骑兵悄然调到河流另一侧后,他不仅继续保留原先的营地,还增添了新营地,同时以帆布 *** 的1.5 万匹假马填满马厩。骡子拖曳的雪橇扬起滚滚烟尘,各个营昼间开赴河谷、夜间乘车返回——这种行动周而复始,作为疑兵之计。

进入加沙的英军,这座城市已经成为一片瓦砾

英国人还在耶路撒冷征用了一座旅馆,精心准备后装作总司令部设在此处的模样。此外,新的架桥和无线电活动激发了土耳其人的想象,劳伦斯也派出特工,在安曼地区为购买大批草料讨价还价。

这些日子,越来越多的部队通过夜间行军,悄然开赴海岸附近的另一侧,隐蔽在橘林或已设立的营地里。通过这些手段,艾伦比加大了局部的兵力优势,整条战线的兵力比为二比一,而重要地段的兵力优势高达五比一,而且整个过程没有惊动敌人。利曼冯桑德斯早就料到对方会发动大规模进攻,他确实想过主动后撤到加利利海附近的后方防线,以此挫败对方的企图。“我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这样一来,我们不得不弃守汉志铁路……而且,我们再也无法阻止 *** 人在我军后方的叛乱的进展。鉴于土耳其士兵有限的行军能力,以及所有驮畜低下的机动性,我认为,与其让士气低落的土耳其军队实施漫长的后撤,倒不如在既有阵地坚守到底,这种前景对我们更有利。”

虽然利曼冯桑德斯担心英军会在海岸附近发动进攻,但他更害怕对方在约旦河东面展开行动产生的影响,甚至到最后一刻,一名印度逃兵9 月17 日首度发出的警告,也被 *** 人在德拉攻击重要铁路线这种实实在在的消息抵消。先入之见欺骗了他,实际上,他怀疑那名逃兵是英国情报机构派的间谍,他交代这些是为了掩盖艾伦比的真实意图。另外,利曼冯桑德斯否决了沿海地区指挥官雷费特贝伊的建议,雷费特希望把自己的部队后撤1 英里,这样一来,英军的炮火准备很可能浪费在空空如也的战壕里。利曼冯桑德斯禁止雷费特后撤哪怕是一英寸,可他却为了自己的安全,转移到100 英里外的提雷,他丢下了自己的军队,任由麾下官兵阵亡或被俘。

9 月18 日夜间,英军着手实施“分散注意力”准备工作的最后一步,以及实际行动的之一步。构成艾伦比最右翼的第53 师,从约旦河谷边缘高地跃进。因此,这个师已投入行动,待英军的主要突击完成包围意图,该师就封闭土耳其人仅剩的后撤路线,这条退路穿过约旦河向东延伸。

西面的海岸附近,一切都很平静。但清晨4 点30 分,385 门火炮朝预先确定的突击正面开炮轰击。猛烈的炮火准备只持续了15 分钟,随后,弹幕迅速前移,掩护步兵前进。英军步兵几乎没有遭遇抵抗,迅速打垮了惊诧莫名的守军,一连突破两道堑壕体系,以西线的标准看,这些堑壕太浅,布设的铁丝网也不足。他们随后转向内陆,犹如铰链上的一扇大门转动开来。这扇门上,一支法国分遣队和英国第54 师形成铰链。然后,以5 英里的间隔,印度第3 师、英国第75 师、印度第7 师形成中间面板,位于海边的英国第60 师形成外板。傍晚前,第60 师到达图勒凯尔姆。但土耳其第8 集团军残部早已后撤,一群群混乱不堪的溃兵和运输车辆穿过隘路逃往梅苏迪耶。英国战机随即以炸弹和机枪猛烈打击这些倒霉的乌合之众。

英军在9月19日的部署态势图

与此同时,沙漠骑兵军(肖韦尔)辖内3 个骑兵师,穿过敞开的门户疾进。傍晚前,他们已到达卡梅尔山这扇“中间门户”,派出搭乘装甲车的几个支队,控制了两个山口。次日晨,他们已越过这道山脊。一个骑兵旅突袭拿撒勒,那里的敌军总司令部,对过去24 小时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因为他们与战斗部队的一切通信都告中断。不过,由于英军没有封锁该镇北部出口,利曼冯桑德斯侥幸逃脱。经过激烈的巷战,英国骑兵被迫撤离。

但真正的战略要点,目前不在拿撒勒,而是位于埃富莱和拜桑。英军分别于上午8 点和下午4 点30 分到达这两地。第4 骑兵师34 小时内前进70英里抵达拜桑,尾随其后的澳大利亚骑兵师穿过卡梅尔山脊,随后向南赶往杰宁,在土耳其军队的后撤路线上构设更紧密的封锁屏障。敌人唯一的逃生路线是向东渡过约旦河,这是条湍急的河流,浅滩寥寥无几,穿过一道深邃曲折、位于海平面下1300 英尺的低谷,到达死海顶端。要不是英国空军付出努力,敌人本来是有可能逃脱的,因为面对土耳其后卫部队的顽强抵抗,英国步兵穿过山脊的进展非常缓慢。9 月21 日清晨,英国飞机发现两个土耳其集团军残部组成的大股队列,正沿纳布卢斯通往约旦河的陡峭峡谷蜿蜒而下。持续四小时的轰炸和扫射,导致土耳其军队的行军陷入停滞,火炮和运输车辆混乱不堪。这些残兵败将沦为四散奔逃的难民。从这一刻起,土耳其第7、第8 集团军可以说灰飞烟灭,接下来仅仅是英国骑兵展开搜捕。

土耳其人只剩约旦河东面的第4 集团军了。这个集团军耽搁得太久,直到9 月22 日才开始后撤。但铁路线已中断, *** 人横跨在他们退往大马士革的后撤路线上。四天后,第4 骑兵师从拜桑向东开进,赶去拦截敌军,另外两个骑兵师直接奔向大马士革这个目标。逃脱已不复可能,但土耳其第4 集团军的命运与另外两个集团军不同,不是覆灭于干净利落的交战,而是在持续不断的袭击下迅速消耗殆尽。追击期间,沙漠骑兵军首次遇到真正的沙漠盟友,双方展开合作,此前,这个盟友始终是个不为人知的无形因素。一名传令兵的报告披露了他们的存在和身份:“山顶上站着个 *** 人,那里还停着辆劳斯莱斯;他怒气冲冲,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劳伦斯发怒的原因是,他敦促 *** 人攻往梦寐以求的那座城市,但追击速度无法满足他的 *** 。一名善于言辞的英国骑兵军官称, *** 人的行军看上去“就像德比赛马日,埃普索姆旧赛道上一场赛马的怪异东方版本”。可这些 *** 人很快就超过了第4 骑兵师。

英军最终在大马士革附近截住、俘虏了土耳其第4 集团军残部,10 月1日占领大马士革。守军前一天企图穿过巴拉达河谷(圣经中的阿巴纳河)逃窜,结果被澳大利亚骑兵师截获。澳大利亚轻骑兵占据突出的峭壁,用机枪扫射敌军溃兵队列头部,把他们赶回大马士革,那里形成的口袋,最终俘虏2 万名敌军官兵。

英军的下一个行动,为这个历史章节画下了完美的句号。第5 骑兵师奉命与 *** 人相配合,赶往200 英里外的阿勒颇。他们以装甲车开路,驱散了途中遭遇的轻微抵抗,10 月23 日到达阿勒颇郊外。两天后,先遣骑兵旅到达。他们决定次日晨发动联合突击,但 *** 人夜间溜入镇内,凭一己之力夺得该镇。英军实力太弱,无法阻止守军逃窜,只得等待大马士革派来援兵,但土耳其于10 月31 日投降,这场战局就此结束。短短38 天内,英军取得350英里进展,俘虏7.5 万名敌军官兵,自身伤亡不到5000 人。

这场大战期间,很少见到突然性和机动性,战争艺术的这些要旨,其价值最终得到明确无误的证实,至少在一个战区是这样。英军利用突然性和机动性,几乎没有从事交战就赢得了胜利。值得注意的是,土耳其人始终能挡住英国步兵的冲击,直到后方遭受的“战略性炮击”变得众所周知,对他们的士气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这种情形才发生变化。

鉴于存在堑壕战的初步条件,有必要以步兵和重型火炮打破僵局。但战争的常规状况恢复后,骑兵、飞机、装甲车、 *** 人这些机动因素完全可以赢得胜利,而他们仅仅是艾伦比总兵力的一小部分。这场胜利,不是靠人力,而是借助机动性实现的,这种机动性粉碎了敌军的士气。这是对拿破仑“精神对物质的比重是三比一”这句格言的新诠释。

1918年的米吉多交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0/534329.html

“争夺迦南:米吉多之战” 的相关文章

司马懿既然看穿了空城计 司马懿为何没有攻城

司马懿既然看穿了空城计 司马懿为何没有攻城

对司马懿早就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没有攻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诸葛亮塑造得神乎其神,借东风,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似乎诸葛亮是个神通广大的神人。其实,历史上诸葛亮也是个普通人,只是在治国理政和带兵打仗方面非常有才能而已。他的宿敌司马...

洪适:南宋爱国重臣洪晧长子,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

洪适:南宋爱国重臣洪晧长子,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

洪适(kuò)(1117年—1184年),原名“造”,后更名“适”,字景伯,又字温伯、景温,号盘州,南宋著名的爱国重臣洪晧的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洪适因晚年居住老家饶州盘州,故又自号盘州老人,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人。因其父而入仕途。绍兴十二年(1142年...

张飞和关羽相比 诸葛亮为何对两人看法不一

张飞和关羽相比 诸葛亮为何对两人看法不一

还不知道:为什么在诸葛亮看来,张飞是可用之人,但关羽却不是?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先生出山时,关张二人的言行处处展现出他们粗野的一面。就算大哥多次叮嘱“吾得军师,犹如鱼之得水也”,可这俩人根本没当回事。可想而知的是,如果没有刘备拦着,恐怕张三弟...

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赵光义为什么有洗不掉的嫌疑

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赵光义为什么有洗不掉的嫌疑

还不知道:赵匡胤究竟是怎么死的,那一夜赵光义为何留下洗不掉的嫌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开封。皇宫宣德门缓缓打开,一行人匆匆进宫,雪地上留下一行凌乱的足迹。在位已经十六年的宋太祖赵匡胤在这个风雪之夜突然宣召自己的弟...

吾彦:东吴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吾彦:东吴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吾彦,生卒年不详,字士则,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及西晋初年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任通江县吏,后得到大司马陆抗的提拔重用,逐渐升至建平太守。太康元年(280年),西晋灭亡吴国,吾彦投降西晋,被晋武帝司马炎任命为金城太守。后历任敦煌太守、雁门太守、顺阳内史、员外散...

贺齐: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讨平叛乱,屡抗曹魏

贺齐: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讨平叛乱,屡抗曹魏

贺齐(?-227年),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年轻时任会稽郡吏。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巡视会稽,经考察推举贺齐为孝廉,任永宁长,后任南部都尉、平东校尉。建安十三年(208年),贺齐任威武中郎将,受孙权派遣,讨伐丹阳郡...

吴范: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擅长推算天象节气和观察气候

吴范:三国时期东吴官员,擅长推算天象节气和观察气候

吴范(?-226年),字文则,会稽上虞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擅长术数。与刘惇、赵达、严武、曹不兴、皇象、宋寿和郑妪合称“吴中八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吴范以推算天象节气和观察气候闻名于郡中。孙权起于东南,他委身事奉,每推算灾祥多应验,遂显名。孙权委以骑都尉,领太史令...

曹不兴留下了哪些作品?他的画作有何特点?

曹不兴留下了哪些作品?他的画作有何特点?

曹不兴,亦名弗兴,三国时著名画家。孙吴吴兴人,生卒年不详。他在黄武年间(222—229年)享有很大的声誉。被称为“佛画之祖”。与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并称“六朝四大家”。又与赵达的算术、严武的弈棋、皇象的草书等号称“吴中八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