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吃过老婆婆的豆腐汤赞不绝口,离开后却随即下令:杀了她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11-08)730

前言

当一个人获得了权力与财富,是否就该抛弃过去的一切,将曾经的苦难生活扫进历史的尘埃里?如果有人揭开他不堪回首的过去,提醒他曾经一无所有的日子,他是否就该将其赶尽杀绝,只为维护些许虚荣的尊严?

这似乎是一个困扰着每一个爬上高位者的难题。而在元末明初那混乱动荡的年代,这个问题最终导致了一位老妇人的惨死。

一、朱元璋的悲惨童年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苦难的农家。他的父亲朱世珍是个穷苦的农民,为了多生个劳动力,独生了诸多儿子。朱元璋排行第三,生来目不识丁,不得不以耕种维生。

朱元璋一家住在赣南山区贫瘠的土地上,田地极小,每年交上地主的高额租金后,仅剩的口粮也只够勉强填饱肚子。为了活下去,朱元璋跟兄弟们从小就被迫去山里砍柴,挖野菜,靠捡拾果子充饥。稍大些后,他们便开始帮着父亲下田,虽然孩子的力气单薄,但也要在田间劳作到日落西山。

艰苦的生活并没有因朱元璋兄弟的努力而有任何改善。相反,15岁那年,朱元璋家遭遇了接连不断的灾难——大旱导致庄稼歉收,随后更遭蝗灾蹂躏。接踵而来的瘟疫夺走了朱元璋父亲和哥哥的性命。瘟神并没有就此罢手,还在短短十多天内连续夺去朱家六口人的生命,只留下身体孱弱的朱元璋独自在灾难中挣扎。

15岁的朱元璋顿时无依无靠,他红着眼眶将父母和哥哥的尸首埋葬,却不知接下来该何去何从。朱家已经一贫如洗,他不得不放弃家乡,背井离乡去乞讨度日。走投无路的朱元璋来到邻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状——瘟疫夺走了村里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口,道路两旁尸横遍野,空气中弥漫着腐肉的气味。幸存的村民们都是奄奄一息的样子,根本无力施舍这个落魄的孩子。

朱元璋在绝望中只能一步步走出家乡,独自面对漫漫人生路。头几天,他还能在路边找些野果充饥,但很快就在荒郊野岭中迷失了方向。终日不曾进食的朱元璋瘦得只剩皮包骨,穿着破烂的衣不遮体。他倒在路旁,以为就要结束短暂的一生。

二、出家当和尚过苦日子

在朱元璋快要绝望时,有人将他救起。原来是一群游方僧人经过,见他奄奄一息便将他搀扶起来。游方僧人得知朱元璋的遭遇后,劝他削发为僧,以寺庙为家。

朱元璋心中一动,觉得能有个栖身之处已是仁至义尽。于是他顺水推舟,削发为僧加入了这群游方和尚的行列,来到了濠州的皇觉寺。

皇觉寺规模不大,但有十来位和尚常住诵经。朱元璋本以为能过上养尊处优的日子,哪知寺里的生活远比想象中的艰苦。他成了众和尚中的童子,承担了最脏最累的工作。

朱元璋从早上天没亮就要起床伺候高僧、打扫庭院,中午则要到村里乞讨食物,晚上再辛苦地烧水、准备膳食。有时还要忍受高僧们无理的责罚与殴打。

皇觉寺虽小,但住持们却十分严格。朱元璋本能地抗拒这里的生活,但终究没有选择,只能以忍为本,默默地做着最肮脏的活计。

尽管如此,皇觉寺对朱元璋来说还是个避风港。这里不用挨饿受冻,也没有生命的危险。朱元璋勉强接受了和尚的身份,虽然辛苦,却也维持了温饱。

只可惜好景不长,就在朱元璋以为能够永远依靠皇觉寺之时,大旱再次降临到了这片土地。

三、三年流浪乞丐生活

一连两年的严重旱灾导致这一带百姓们都陷入绝境,皇觉寺也无法幸免。原本会来寺里布施的村民已经贫困到了极点,根本无暇他顾,不再有粮食物资送到寺中。

皇觉寺中的斋饭越来越少,十多个和尚很快就出现了饿肠辘辘的状态。终于,在储备的食物快要用尽之时,住持决定解散众僧,让大家云游化缘觅食去了。

18岁的朱元璋再次沦为了乞丐。为了活下去,他必须流离各地,流落到了河南、信阳、汝州等地,在城市乡野中流浪求食。

有时运气好能得到善心人的施舍,朱元璋就能暂时填饱肚子;但更多时候,是挨家挨户地乞讨,却往往一无所获。身无长物的他只能在荒郊野外找些野果充饥,有时一天能寻得的食物不过一两个枣。

在连续两三天的挨饿后,朱元璋已经是强弩之末。为了活命,他开始在村镇中到处找活干,只要能换取一点食物,他啥都肯做——揉灰,烧窑,搬运粪便......朱元璋忍辱负重,只为每天能维持下去。

三年的流浪生活让鲜衣怒马的王子变成了一个衣不蔽体、满身泥泞的乞丐。朱元璋已经不敢奢望未来能有什么转机,他只想着眼前能填饱肚子便万事大吉了。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朱元璋不知挨过多少饿,受过多少苦。每每想到这里,他都会后怕自己是如何在绝境中幸存下来。也许天意还要他活下去,承担某种更伟大的使命吧。

四、老妇人的一碗豆腐汤

就在朱元璋生命岌岌可危之时,上天终于眷顾了这个不幸的青年。

那一年朱元璋21岁,他在亳州的乡间已经连续五天没有食物,浑身没有一点力气,就要倒在荒野之中。

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恰巧路过。她名叫马氏,是一个孤身一人的老寡妇,靠着在村里帮着洗衣煮饭度日。这天马氏要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口粮送到村里的观音寺布施,祈求老天保佑自己度过难关。

当马氏行至村口时,看到路边这个奄奄一息的青年。朱元璋已毫无血色,双目紧闭,看样子就要断气。马氏心中一软,决定救这个可怜人一命。于是她取出自己准备上香的豆腐汤,送到朱元璋嘴边。

豆腐汤的香气唤醒了朱元璋的知觉,他猛地睁开眼,看到马氏慈祥的脸。朱元璋意识到这是老天送给自己的救命恩人,立刻狼吞虎咽起来。

马氏笑吟吟地看着朱元璋喝完了碗中每一滴汤水,这让她心里也平添了几分欣喜。临走时,马氏开玩笑似的对朱元璋说,这碗汤的名字叫“珍珠翡翠白玉汤”。

朱元璋记住了马氏和这碗汤的名字。一碗普普通通的豆腐汤,却让他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也许老天注定他不会死在这荒野之中,而是要活下去,迎接人生的新篇章。

从此之后,朱元璋继续在河南一带云游化缘。他时常记挂马氏的恩情,也时常想念那碗救命的豆腐汤......

五、寻找救命恩人

数十年后,朱元璋经历了从乞丐到起义军首领再到皇帝的传奇人生。他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屹立数百年的大明王朝。

登上帝位的朱元璋生活已经万分辉煌。他拥有无边的财富,数万臣民朝拜他的统治。朱元璋过上了以前无法想象的富贵生活,所吃所用都是山珍海味。

然而,当他独自静思时,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过去那段孤苦伶仃的岁月。尤其是在饥寒交迫、生命垂危之际,马氏施舍的豆腐汤给了他希望。这碗汤的滋味永远留存在他心头,成为他人生中最深刻的记忆。

有一天,朱元璋忍不住内心的想念,断然决定离宫出走,去寻找当年救过自己的马氏老妪。他来到亳州附近的村镇打听,很快就找到了马氏的家。

马氏早已白发苍苍,相貌和朱元璋记忆中的不同了。她早已把从前救过一个乞丐的事抛到九霄云外,直到朱元璋提起“珍珠翡翠白玉汤”,马氏这才恍然大悟。

六、杀害恩人泄私愤

再次见到马氏,朱元璋内心激动不已。他央求马氏再为他煮一碗传说中的豆腐汤。马氏欣然应允,很快就为朱元璋煮好了一碗白玉豆腐汤。

朱元璋急不可耐地喝下这碗汤,沉醉在久违的滋味中。他忘我地连声称赞马氏的手艺,说这碗汤的滋味比王家珍馐还要美味十倍。

马氏听了朱元璋的溢美之词,自己也感到欣慰。她开始喋喋不休地跟朱元璋回忆从前的故事,说起当年朱元璋是如何饥肠辘辘地倒在路边,还详细描绘起朱元璋那时的狼狈不堪。

马氏的话语无心中伤朱元璋,但朱元璋听在耳里却如雷贯耳。他一下子想起自己当年沦落到的更低谷,那个连人都不如的自己。

一股无名火起,朱元璋暴跳如雷,直接让他手下将马氏杀害。无辜的老妪就这样离世,来不及反应发生了何事。围观的村民都吓得目瞪口呆,不明白善良的马氏为何莫名其妙被害。

其实,这一切皆因朱元璋内心的自卑与嫉恨所致。

朱元璋出生更底层,小时候家贫如洗,后来沦落到衣不蔽体的地步。即便日后身份发生巨变,他骨子里仍自卑,仍觉得自己是那个低贱的乞丐。

马氏的话语触动了他内心最脆弱敏感的部分,让他回想起那段屈辱的过往。朱元璋本能地抗拒这段历史,他不允许任何人知晓自己的过去。哪怕是好意提醒,在他听来也成了嘲笑辱骂。朱元璋将马氏的善意误会成恶意,遂产生了强烈的嫉恨情绪。他下意识想除去这个知晓自己过去的人,以免自己的耻辱继续流传。于是,一时冲动的朱元璋就这样命人杀害了马氏。

其实,马氏不过是想让他记取当年的教训——生活里总有善意的存在,有爱你便不会绝望。她想让他记住,即使人生艰难,也要心存温暖与善良。可惜朱元璋自卑心太重,没有听进马氏的善意,反以恶报善,终结了这位老妇人的生命。

马氏只想让他记住生活的温暖,却因此丧命。朱元璋终究没有超脱自己的过去,他被自卑和嫉妒束缚,走上了杀戮之路。

结语

人生的路途太过坎坷,我们无法预测一个小善举会开花结果,也无法预见一个善意会招来怎样的苦果。

朱元璋与马氏的故事已成云烟,只留下警示——当我们获得更好的现在,莫忘过往曾给与我们的温暖与希望。也请用宽容善良对待这个世界,记取善意,免生杀心。

平和喜乐的心态,方是人生的智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1/544457.html

“朱元璋吃过老婆婆的豆腐汤赞不绝口,离开后却随即下令:杀了她” 的相关文章

纪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为刘邦做出了哪些贡献?

纪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为刘邦做出了哪些贡献?

纪信,汉朝将军,赵人。曾参与鸿门宴,随刘邦起兵抗秦。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之后,曾经在洛阳宫殿置酒大宴群臣,历数功臣的功劳,尤以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功劳最高,分别封侯拜相。不知道当时刘邦心中还记不记得曾经有一位将领,在危难之际假扮自己诈降项羽,自己才能够逃得性命,...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有那么厉害吗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有那么厉害吗

对真实的诸葛亮,真如三国里那般厉害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无疑是一个神一样存在的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能,辅佐刘备南征北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无论刘备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诸葛亮都能轻松化解。更难能可贵的是,自始至终他都对刘备保持着绝对...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曹楷是什么反应?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曹楷是什么反应?

高平陵之变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国建立以后的一次重大政变。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把曹爽以及党羽一网打尽。按照史料记载,这次事件中,司马懿一共镇压了五千多人。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是曹魏的宗室。整个曹家从此一蹶不振,皇帝曹芳也成为司马家族的傀儡...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人,明遗民,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学者王朝聘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五年(1632年),考中秀才,组织“行社”、“匡...

伊尹是如何从社会底层的奴隶一跃成为贤相的?

伊尹是如何从社会底层的奴隶一跃成为贤相的?

伊尹(公元前1649年~前1550年),己姓,伊氏,名挚,夏末商初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华厨祖。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伊尹出生后,被有莘国庖人收养。父亲是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家用奴隶厨师,他的母亲是居于伊水(今洛阳伊河)之上采桑...

历史上朱元璋有多看重朱标?为何会给他那么大的权利

历史上朱元璋有多看重朱标?为何会给他那么大的权利

朱标是明太祖和孝慈高皇后的嫡长子,深受朱元璋看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朱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史上,权力最大的太子。说朱标的权力最大,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朱元璋让几乎全部的朝廷大臣,都担任东宫的大臣。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历史上的皇帝,...

有哪些与李昉相关的轶事典故?李昉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李昉相关的轶事典故?李昉留下了哪些作品?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 ),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深州饶阳人,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门荫入仕,补任太庙斋郎、太子校书。后汉时期,进士及第,授秘书郎,累迁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世宗时期,出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北宋建立后,...

毕沅:清朝著名学者,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毕沅:清朝著名学者,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毕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 ,字纕蘅,小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师从沈德潜,喜欢金石地理之学。考中举人,授内阁中书,迁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