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满白骨的街道:1943年伊德雷死亡行军-日军史上死亡比例更高的转进行动
1943 年 9 月,日本陆军将包括比亚克岛在内的澳北地区(意为澳洲以北地区”。大致地理范围包括新几内亚至莫罗泰岛—小巽他群岛一线,即菲律宾群岛以南、苏拉威西岛以东、澳大利亚以北的海域)划为绝对防御区,并指派第 2 地方面军(司令官阿南惟幾中将)和第 2 军(军长丰嶋房太郎中将)防守该地区。
12 月,第 36 师团(师团长田上八郎中将)进驻西新几内亚,以步兵第 222联队为基干的比亚克支队被派往比亚克岛(Biak)。
支队长是葛目直幸大佐,此人久经沙场,曾在1941年11月9日 至 1941年11月17日期间带队打下了八路军在山西黎城县创建抗日战争期间最早、规模更大的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
比亚克支队在俯瞰海岸线后方机场的高原上发现了东西两个巨大的石灰岩洞穴,并在西侧洞穴设立了指挥部。此处为设在洞穴内的指挥部。
1944年5月27日美军步41师登陆比阿克岛,双方血战一个月,6月27日比阿克岛失守,7月2日支队长葛目直幸剖腹自杀。
在比亚克岛密林中推进的美军
比亚克岛上的九五式轻型坦克残骸
美军拿下比阿克岛后就北上准备进攻菲律宾了,绕开西面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岛。
比阿克距离第2军军部所在地马诺夸里非常近,盟军用动用飞机就能彻底封锁马诺夸里,第2军等于事实上被彻底切断了跟主力的联系,司令部甚至被切断了跟下属各个兵团的联系。
Google地图上比阿克(红色箭头)和马诺夸里(蓝色箭头)
第2军司令官丰岛房太郎曾作为第3师团师团长,参加过长沙会战,与第九战区的薛岳交过手。
丰岛房太郎
此时他手下有2万官兵,不过作战兵力只有8千人,剩下的都是航空部队、船舶部队和陆海军设营队。
从补给角度看,这2万人很快就会饿死,军参谋长藤塚止戈夫中将献计——留下8000主力防御马诺夸里,剩下的1.2万后方部队移师伊德雷村(Idle)就食,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听来的,说那里遍地都是椰子,足够十万人的椰子,而且不远,直线距离才170公里(用手指比划出来的),3天强行军就能走完,最多一个礼拜。
这红色箭头所指就是比阿克岛,蓝色箭头是马诺夸里(Manokwari)-第2军军部所在地,绿色箭头就是伊雷德村的大概位置,显然这个村太小,以至于日军的地图上根本就没有标记。
藤塚的依据不知道什么,当时他们能看到的地图就是上面的那张日文地图,而地图上压根就没标识伊德雷村,之前也没有勘察过这条路线,原因之一可能是他想逃跑,因为 那里属于宾图尼地峡(Bintuni),西面就是宾图尼湾再远就是帕劳湾( Palau ),可以避开盟军的飞机搭乘小船逃到更西面的日军地盘上去(前提是得有船来接他们,当然1944年7月份的形势,想想还是可以的)。
当时第2军能依靠的唯一一份地图100万分之一比例的地图全貌,日本人根据这张粗略的地图,转进距离是170公里,事后实际走了500公里以上
从地图上看只有170公里,日军也没靠谱的地图,虽然知道要穿越阿尔法克山脉(Arfak ),但不清楚这山有将近3千米的高度
藤塚中将觉得170公里走三天问题不大,为了慎重起见,给部队准备7到10天的口粮,但不能给得太多,得给留守马诺夸里的部队留点。
另外藤塚中将很忙,没看勘察线路进行详细的调查,他声称痔疮犯了,得赶紧手术,下达完命令后就坐飞机到爪哇岛就医去了,虽然理论上这不太应该发生,但还是破格使用轰炸机转移了,到现在也没搞清楚是什么原因。
接着第2军军长丰岛中将也有要事坐飞机转移到苏拉威西岛(大概在那里能更有效的为祖国战斗)
7月19日下达了转移的命令。参与部队大致如下(完整名单已不可考):
第2军司令部,下属的兵器厂,货物厂,船舶部队等后方部队
第3和第14飞行团
第107,第108飞机场大队,第34,第36,第46飞机场中队,第9航空通信联队一部
第8航空情报队一部
第13野战气象队一部
第21野战航空修理厂一部
第24电信联队
第37陆上勤务中队
兵站医院
海军部队、高砂勤劳队、印度尼西亚兵补队
马来亚战役期间俘虏的英属印度士兵组建的印度部队
不知情的日军在乐观的气氛中开始了这次转进,大部分人相信10天后就能到达目的地,而且途中不会有什么大的障碍。
然而,通往伊德雷的是一条地狱之路,转进部队一过了河,就发现周围的环境就完全变了。 眼前是一片苍郁的大密林。 大树和灌木丛布满了潮湿地面的每一个缝隙,无数倒下的大树将巨大的身躯折叠起来,遮住了光线,即使在白天也是一片漆黑。
数不尽的藤蔓从头顶垂下。 边走边从树下掉下大量的山蚂蟥。 地上爬满了形状像钢笔的黑漆漆的毒虫,脚下长满了苔藓、叫不上名字的隐花植物以及各种蕨类。
人类在这种赤道上湿热的丛林和沼泽中行走,要不了多久就耗尽体力。 肠炎,疟疾,溃疡,登革热,痢疾,中暑各种水虫的叮咬,途中每个人都被疾病缠身。不断恶化且永无治愈。 直至力竭倒下等死。
饮用淤积的生水和变质的食物直接导致大量日军患上结肠炎,随之而来腹泻很快令人变得虚弱、贫血和无法行走。
潮湿丛林中的蚊子(新几内亚岛是世界闻名的虐蚊发生区)对人类的存在很敏感,尤其是日本兵小便时会引来密集的蚊群攻击(蚊子喜欢人类的尿味),感染上疟疾会引起高烧、发冷、腹泻、食欲不振。
随着皮肤抵抗力的降低,细菌从小伤口迅速扩散,导致溃疡和染上无法识别的亚热带皮肤疾病。起初很小,但很快就扩散到小腿,大腿, *** ,进而全身,最终导致很快死亡
由于每天都要在泥水行进,每个人都得上了脚气。 当下腹部肿胀到无法再穿裤子时,也就离死期不远了。
水边、灌木丛、树洞、帐篷里,一路上都是那些精疲力竭,奄奄一息的日本兵,坐在泥泞中伸出饭碗盖子要水喝,或是有气无力的凝视着其他人,或者是已经死了,也有死了几天开始腐烂的人,尸体上爬满了在啃食的蛆虫在,热带气候尸体很容易腐烂,而山上频繁的狂风的狂风则很容易把腐肉吹离骨头。
而且根据军令,大量官兵奉命滞留在途中的雅卡奇待命,进退两难的各部队在这里饿死、病死的人数一下子激增。
幸存者经过远超原定计划3天的数月时间,艰苦迁徙终于到达了伊德雷,发现这里根本不是什么世外桃源,完全没有粮食储备。之前之所以命令转进部队停在雅卡奇,不允许进入伊德雷,就是因为这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供他们食用。
总之转进部队2到5个月走完500公里全程,死亡人数诸说,有说幸存者为6%,死亡总数11500人,有说800人抵达目的地途中死12000人的,也有说死15000人的,数字有分歧是因为数字少的是只算日本军人,数字多的算进所有人(印度尼西亚人,印度和高砂族人),此事件也为日军史上死亡人数比例更高的行军行动。
此次死亡行军的始作俑者第2军军长丰岛房太郎直到日军投降都在苏拉威西岛,1946 年 3 月复员。 但同年 5 月因“橘丸”号事件(关于此事件,可参看本号之前发表的“东京湾的女王” - “橘丸号事件”:日本陆军史上战时更大规模被俘纪录)被控犯有战争罪而被拘留,1948 年 4 月 13 日被判处三年苦役,被关押在新几内亚的马努斯岛(Manus Island),但在 1950 年 7 月澳大利亚马努斯岛第 4 号案件审判中被宣告无罪。
1961 年 3 月至 1969 年 3 月,他担任日本伤病军人协会会长(日本傷痍軍人会),1979年辞世。
藤冢止戈夫在1944年6月晋升为陆军中将,12月转任第6航空军参谋长,次年9月任步兵学校长, 12 月转入预备役。1961年辞世。
战后日本 *** 一直派人去当年的行军路线上收集遗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