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写下“青鹅”二字被斩,百官不解,武则天:把字拆开读就懂
“来人,将宰相裴炎拖出去斩了。”武则天面无表情地说道。
“武则天,你妄杀忠臣,不会有好下场的。”裴炎大喊道。
此时,不少朝臣站了出来,替裴炎求情:“太后,裴大人对朝廷忠心耿耿,怎么可能参与谋反?”
此时,武则天拿出了一封书信,只见上面写着“青鹅”二字。武则天:“这是裴炎写给反贼徐敬业的书信,不知这证据够不够?”
听到裴炎与徐敬业来往,众人一愣,接着便有人不解道:“太后,仅凭‘青鹅’二字就断定裴炎参与谋反,是不是草率了?”
“哼,草率?你们把‘青鹅’二字拆开看看?”武则天不悦道。
众人照做后恍然大悟,不敢再多言。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武则天这是欲加之罪罢了。可惜裴炎既然牵扯到谋反之中,那他们也无能为力了。
这‘青鹅’二字到底是何意思?武则天又为何要除掉裴炎呢?让我给你们娓娓道来。
裴炎是如何牵扯进谋反里的?
唐高宗李治由于身体原因,长期在后宫养病。武则天作为李治的皇后,便代替他处理朝政。此时,武则天专权已经初现端倪。
等李治去世后,武则天再无制约,其野心逐渐显露出来。
李治去世后,唐中宗李显继位。武则天原本想通过李显来掌控朝廷,可惜李显这孩子不听话,或者说太有自己的想法。他重用身边之人,想以此来抗衡武则天。
结果,趁着李显羽翼未丰,武则天先出手了。她将李显废掉,贬为庐陵王,改立生性胆小的唐睿宗李旦为皇帝。
这次,吸取李显的教训,武则天干脆临朝称制,李旦这皇帝彻底成了个摆设。
在这一背景下,洛阳城内突然传开了一个童谣: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
裴炎觉得这童谣暗藏玄机,但是看不出门道,只得私下找人解答。最终,裴炎找到了骆宾王那里。
骆宾王解释道:“这‘两片火’是个炎字。‘绯衣’是个裴字,合起来正是指宰相大人您呀。而‘当殿坐’则是个隆字,表示昌隆的意思。这首童谣的意思是,宰相大人迟早要坐上皇位。”
裴炎闻言,十分高兴。当即让骆宾王帮他联系那些对武则天不满的大臣,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将领,他打算谋反。
裴炎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骆宾王为他设的圈套,为的就是诱反他。
几个月后,徐敬业、李敬猷、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等人打着匡扶李唐江山的旗号,起兵反叛。
这群人以英国公徐敬业为首,拥兵十万。骆宾王正是徐敬业的军师。
虽说他们起兵是以匡扶李唐江山为旗号,但是真正这么想的,只有骆宾王一人。其他人其实是因为被武则天贬官,心怀不满,想要趁机把持朝臣。而徐敬业的野心更大,甚至想要将李唐取而代之。
从本质来讲,这群人与武则天没有区别,从能力来说,他们一群人加起来也不是武则天的对手。
他们也知道自己势单力孤,为了增加盟友,他们暗中联系了不少对武则天不满的大臣,裴炎便是其中之一。
当裴炎得到徐敬业起兵的消息后,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他派遣心腹向徐敬业送去一封信。裴炎也知道这事是要掉脑袋的,出于谨慎,他在信中只写了“青鹅”二字。这样一来,既能传递消息,而且即使信件落入朝廷手中,他也能蒙混过去。
结果,怕啥来啥,心腹在途中被朝廷的人拿下了,这封信自然落入武则天的手中。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当武则天在朝堂上说出此事的时候,裴炎还很淡定,他解释道:“启禀太后,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这信是送给一个叫刘敬业的老乡,前阵子他问我想吃什么?我惦记他家当年做的青鹅,所以才写了这封信。臣和那些乱臣贼子可没有任何来往。”
武则天冷笑道:“是吗?你骗得了别人,可骗不了我。来人,给我把裴炎拖出去斩了。”
其他大臣纷纷替裴炎求情,武则天问道:“你们把‘青鹅’二字拆开看看,再决定要不要替他求情。”
原来,“青”字拆开是“十二月”,“鹅”字拆开是“我自与”。合起来就是说:十二月的时候,裴炎将会为叛军大开城门。
这下子,没人再敢替裴炎求情,转而高呼“太后圣明”。
武则天的真正用意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其实,这所谓的“青鹅”信,只是武则天为了除掉裴炎找的一个借口罢了。
很多人不知道,裴炎与武则天也是有一段“蜜月期”的。
唐中宗李显继位后,重用亲信,想要以此来抗衡武则天。他先是册封自己乳母的儿子为五品官,后来又想册封他的岳父韦玄贞做侍中。
韦玄贞的女儿韦贵妃很得宠,因此李显与韦玄贞的关系很密切。
但是这项任命遭到了裴炎的极力反对。裴炎觉得李显这是任用私人,长此下去,与国不利。
李显闻言,大怒道:“区区一个侍中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朕就算把这江山交给韦玄贞,也轮不到你来管。”
裴炎闻言,大感不安。但是李显是皇帝,他拿李显一点办法也没有。无奈之下,他只得去武则天那里寻求帮助。
武则天早就对李显不满了,现在有了好借口,她立刻下旨,让裴炎与刘祎之、程务挺、张虔勖等人率军入宫,废除了李显的皇位,将其贬为庐陵王。
裴炎因为此事被封为男爵。
可惜,在后面的一系列事情中,二人的分歧越来越大。
武则天临朝称制后,想要为武氏先祖立七庙。大臣分为两拨,一拨反对,另一拨支持。但是裴炎的态度就有点和稀泥的了,他提议:七庙不太合适,要不立五庙吧?
裴炎的本意,也许是为了缓和朝臣的矛盾,但是结果是两边都不满意,就连武则天也对他有些不满。
后来,武则天想要削弱李唐宗室的力量,找了个借口,打算将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下狱治罪。
由于此事牵扯甚大,武则天必须征求朝臣的支持。宰相之中,刘祎之、韦思谦都不吭声,唯独裴炎据理力争,反对此事。
武则天大发雷霆,将裴炎训了个狗血淋头。此时,武则天已经明白,裴炎和她不是一条心。
不过朝臣之中,反对武则天的人多了去了,武则天也不至于为此就想除掉裴炎。真正让武则天动杀心的,是另一件事。
由于武则天把持朝政,威胁到李唐江山,裴炎决心除掉武则天,以便唐睿宗李旦能够亲政。
裴炎打算趁着武则天出游龙门的时候,趁机控制住武则天,命其还政于李旦。可惜他运气不好,由于连连暴雨,武则天只得取消了行程。
后来,武则天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了裴炎的计划,这才对裴炎动了杀心。只不过处死宰相,必须要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这才有了后来的那封“青鹅”信。
“青鹅”,武则天设的一个局
关于“青鹅”信,无论是《新唐书》《旧唐书》还是《资治通鉴》,都没有记载。其只出现在一些野史之中。
其实,细想之下,整件事情中有一个巨大的漏洞。
那就是那个骆宾王用来诱反裴炎的童谣。
首先,骆宾王就不会为了诱反裴炎,而说什么他能做皇帝。
在徐敬业集团中,骆宾王是唯一没有私心的。他支持徐敬业,只是因为徐敬业声称要让武则天还政于皇帝李旦。
骆宾王从始至终都是忠于李唐皇室的。
这种人,怎么会说出其他人能坐上皇位的话?
其次,即使骆宾王说了这些话,裴炎也不会上当,更不会因此而暗自高兴的。
通过裴炎此前的一系列表现来看,他和骆宾王一样,是忠于李唐皇室的。
他之前与武则天一起废掉李显,只是因为他觉得李显误国误民,不适合做皇帝。如果他真的贪图荣华富贵,那么一味奉承武则天就行了,更没必要想方设法让武则天还政于李旦。
不过,野史记载的事情,虽然不严谨,但是大多都是根据当时的传闻记载的。也就是说,当时确实有这种传言。
很显然,这是武则天在处死裴炎后,为了给自己找个合适的理由,而编造的故事罢了。
这一切,都是武则天设下的一个局。针对的,是当时不明真相的人们罢了。他要把反对她的人描绘成乱臣贼子,而她所做的一切都是正当的,这样她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幸好后世的史学家做事严谨,他们觉得这事不靠谱,便没有记载进正史当中。
裴炎被处死后,那些偏袒他的大臣也一并遭到武则天的打压。直到李旦复位后,才拨乱反正,恢复了裴炎的名誉,并追赠太尉、益州大都督,赐谥号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