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泸定桥上13根铁链重达40吨,当初是咋建成的?看完才知古人太高明

中国历史3周前 (05-21)12

前言

在革命时期红军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挑战,才换来了现如今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其中红军飞夺泸定桥的事件最是令人印象深刻,当年红军战士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毅力,最终夺取了泸定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要知道飞夺泸定桥可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的一场重要战斗,红军的胜利也标志着蒋介石想要围歼红军的企图彻底被粉碎。

要知道红军在渡过大渡河之后,面对只剩下被 *** 强拆得只剩下十几根铁链的泸定桥,前进更是十分艰难的,但是在红军的努力之下,尽管困难重重但是还是被一一克服了!

不过我们也不免产生好奇,要知道根据现如今的资料来看,当年的泸定桥被敌军拆的只剩下13根铁链,而这些铁链加起来的总重量就高达40吨。

而泸定桥早在清朝时期就已经被建设完成,在那个没有大型机械辅助的清朝时期,这样庞大的工程又是怎样建设完成的呢?

环境险峻

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修建桥梁,怎么着听起来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更何况当时清朝根本没有大型机械设备,没有机械设备的辅助和帮助,这样工程量巨大的桥梁建设又是如何完成的呢?

根据资料显示在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之前,这座桥梁就已经存在了三百年之久了。也就是说在康熙帝时期,这座桥梁就已经竣工投入使用了。

不仅如此根据当时的资料来看,这座屹立在大渡河上的桥梁虽然只有13根主要的铁链,但是总重量加起来就达到了惊人的40吨!

我们很难想象在清朝那个没有大型机器的时代,是如何依靠人力建成这样一座横跨大渡河的桥梁呢?

这40吨的铁链,放在现如今发达的社会自然算不上什么问题,可要是放在清朝,性质就不同了。

修桥原因

当年康熙帝花费大把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和财力修建这座大桥,其实有两个原因。之一个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方便军事行动。

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了方便两地人民实现贸易和往来。要知道当时汉区和藏区被大渡河所隔开,导致两地想要通勤十分困难。

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了方便两地人民实现贸易和往来。

再加上藏区和汉区两地接壤的地区时常发生动乱,这就造成了局势的动荡不安,这样不安的局势令康熙帝也是感到十分头痛的。

为了围剿这些叛乱,康熙帝也是在之一时间下令派出了清军大队前去围剿,维护地方的安定。

索幸这些地方势力并不能够与朝廷势力进行抗衡,因此在清军进攻之后没过多久,这些地方势力也就被全部剿灭了。虽然说这次动乱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但是这次的事情还是给康熙帝提了个醒!

经过这次的叛乱事件,康熙帝心中萌生了收复藏区的想法,当时为了警示藏区以及蒙古部落,康熙还专门在当地设立了衙门,衙门当时也是归中央管理的。

因此衙门的设立一定程度上,也在监视提醒着那些地方势力不能够肆意妄为。

随着衙门在当地的设置,当地的治安也逐渐稳定了起来,但是很快康熙帝就发现了一个影响藏区和汉区进行往来的难题。

当时两地想要实现通勤只能够依靠山路,可以说交通十分不便利,这也就导致了两地的交流大打折扣。

如果长此以往下去,两地之间的往来和通勤贸易越来越少,肯定不利于康熙帝收复藏区。因此康熙帝决定从根本问题出发,解决这一难题。

于是康熙帝决定在两地接壤的地区修建一座桥,以此来便利两地居民的往来和贸易。但是这件事情可并不容易,因为大渡河横插在两地之中,想要在大渡河上修建桥梁,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大渡河水流十分湍急,在这么湍急的河水之上修建一座桥梁,放在当时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何况当时又没有什么机械设备的辅助,只能够依靠人力来完成修建工作,因此修建桥梁也成为了康熙帝心中的一个执念。

虽说两地居民平常会乘坐着羊皮筏子或者是木筏来过河,但是这样的方式终究不是最简易的 *** 。在风平浪静的天气,使用这种 *** 过河还是可行的,可是一旦碰上大风浪的天气,利用这种方式来过河就是十分危险的了。

因此交通的不便利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汉区和藏区两地居民的贸易和往来。因此如果想要从根本出发解决问题,就必须要在大渡河上修建一所大型桥梁。

但是修桥这件事情又谈何容易,虽说当时的康熙帝已经批准了要修建桥梁的提议,并且也向地方官员拨了款。

但是修建桥梁的工程却是迟迟没有动工,对于这座桥梁的修建也是困难重重,因此负责修建任务的官员们更不知道从哪下手解决这些难题。

困难重重

虽然说朝廷已经拨了款用来修建桥梁,但是官员们迟迟没用开始动工,只因为要想修建桥梁,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解决三个难题,否则根本无法动工。

在清朝时期修建桥梁一般都只有三种方式,之一种就是类似于人们常说的独木桥那种。独木桥这种也是最简单且最牢固的桥梁了,但是独木桥这样的搭载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独木桥只适用于两地距离较短的情况。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汉区和藏区怎么着也相差着几百米,很显然这样的距离已经不适合修建独木桥了。

因此很明显之一个方案是行不通的。

这第二种方案,也就是修建拱桥,虽然说拱桥在某些方面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也是十分牢固可靠的,但是想要在水流如此湍急的大渡河上,修建拱桥很显然是行不通的。

接连两个方案行不通,当时只剩下了最后一个方案,那就是在大渡河的上方修建铁索桥。铁索桥无论从材料上还是承重上都跟拱桥和独木桥有着很大的差别。

经过官员们的反复商议,最终确定下来了修建桥梁的最终方案,那就是修建一座铁索桥。随着方案的确立,官员们似乎并没有松了一口气,因为接下来等待他们的还是一个个难题。

首先如果想要修建铁索桥,经过官员们的计算得出,最少需要13条铁索才行。而铁索又是由铁环之间连接而成的,那么13条铁索经过初步计算,至少需要用到接近一万个铁环。

确定下来初步的用量之后,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上哪去弄到这么多牢固的铁环呢,古代炼铁技术可没有现代发达,光是这些铁环对于当时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了。

不过在困难面前,聪明的中国人总能够想出来解决的办法,一位熟悉当地环境的官员表示,在距离大渡河几百里的地方有着丰富的铁矿资源,

只要在当地将铁矿开采出来,并且完成冶炼工作,将铁环做好再运输过来,就能够解决这一难题了。

面对这位官员的提议也是很快被通过了,不过这个时候也有不少官员站了出来,认为这个 *** 虽然可行,也极大程度节约了时间,解决了铁环的问题。

但是谁又能够保障这些铁环的质量问题呢?万一这些铁匠偷懒耍滑,那么铁索桥一旦建成,也充满着各种危险。

于是为了方式铁匠们偷奸耍滑,官员们决定,在这些铁环的 *** 过程中,必须要刻上 *** 者的姓名。这样一来一旦铁环被检测出来质量问题,那么 *** 者肯定会吃不了兜着走,这样一来就能够避免铁匠们偷奸耍滑的问题了。

一段时间之后,铁链陆陆续续都被 *** 完成,并且运输到了大渡河边,原本以为铁环 *** 完成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将会简单一些,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些铁索实在是太重了。

如果依靠人的蛮力根本无法将铁索抬起来,又怎么能够将这些铁环 *** 成铁索呢?

也有几个大胆的人率先尝试了起来寻找办法,他们几个人将铁索的一头放在了渡河的木筏上,想要借助木筏到达对面。

但是设曾想因为河水的湍急,再加上铁索的重量巨大,人们很难掌控木筏的平衡和移动方向,最终这个 *** 也没能成功。

这个时候一个当地的工人站了出来,说了一番话给了大家运输铁链的灵感。这个工人表示,平时人们能够靠着藤索缓慢过河,那么这些铁链也同样适用。

正是工人的这段话给了大家很多灵感,最终利用藤索过河的原理,人们顺利的将铁链运到了对岸。就这样在劳动人民的经验之下,很快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铁链运到对岸之后,距离完工就只剩下了最后一步,那就是将这13根铁链全部固定好。只有将铁链们都固定好,才算是顺利完成桥梁的建设工作了,而铁链的固定也是修建桥梁之中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了。

铁链的牢固程度直接跟铁索桥的稳定程度有着直接的关联,要是铁链固定的不牢固,那么之后的铁索桥也会出现晃动等等安全隐患的存在。

说不定随着时间的推移,铁索桥晃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大,那么到时候,这座桥就成为危桥了,依旧不能够使用!

因为本身这13根铁链就几十斤重了,因此对于固定铁链来说,在当时也是个不小的麻烦。很明显普通的固定方式是用不到这13根铁链上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寻找其他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人们选择在两岸向下挖深井,并将这些铁链放置于深井之中,最后用生铁完成浇筑。

这样一来等到铁水冷却之后,自然这13根铁链将会是十分牢固的。

在完成铁链的固定工作之后,铁索桥的建设也随之竣工了,在得知铁索桥竣工的消息之后,康熙帝也是十分愉悦,因此便亲自为这座铁索桥提名为“泸定桥”。

这就是泸定桥的修建历史,在清朝时期虽然没有工业机器的帮助,但是聪明的中国人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现如今泸定桥成为了一个十分特殊的景区,泸定桥的顺利建成,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同时也是红军飞夺泸定桥,也是长征中取得的胜利果实!

结语

除了泸定桥是由康熙帝亲自提笔之外,还能够看到当年康熙帝在泸定桥钱提笔的“一统山河”。短短四个字表示了康熙帝修建这所桥梁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早日实现对于统一大业……

现如今泸定桥仍旧被当地的居民所使用着,百年前中国古人用智慧,在湍急的大渡河上建起了这座桥梁。百年之后红军完成飞夺泸定桥,取得了万里长征之路的阶段性胜利,泸定桥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参考资料

泸定桥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 版

铁环铸工匠标记按记问责 310岁泸定桥“青春常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5/596013.html

“泸定桥上13根铁链重达40吨,当初是咋建成的?看完才知古人太高明” 的相关文章

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万人敌

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万人敌

张飞(?-221年),字益德(一作翼德),幽州涿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黄巾起义爆发后,张飞与关羽加入刘备的义勇军辗转各地。三人同吃同睡情同手足。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操惧其勇...

历史上吕后为何没在自己权倾天下的时候称帝?

历史上吕后为何没在自己权倾天下的时候称帝?

吕后先后掌权达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统治者。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封建社会,女性并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男性在社会上以及家庭当中都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凡事总有例外,古代也有不少女子巾帼不让须眉,做到了男子难以完成之事,甚至拥有比男子还高的权力,最出名的当数吕...

历史上康熙一共有过多少位皇后?分别是哪些人?

历史上康熙一共有过多少位皇后?分别是哪些人?

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康熙一生册封过3位皇后,分别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和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在这3位皇后中,要问哪位皇后最得康熙宠爱,那一定是赫舍里氏,为什么这样说呢?顺治帝去世的时候,康熙才8岁。由于他...

赵云真的不配五虎上将吗 刘备为什么只给赵云一个杂牌将军

赵云真的不配五虎上将吗 刘备为什么只给赵云一个杂牌将军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为何只封赵云为杂牌将军?他真的不配为“五虎上将”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三国演义》里,赵云是家喻户晓的偶像级战将。说他是偶像,因为但凡三国题材影视剧,必由一位帅哥演绎赵云这个角色,但凡赵云出场,必是白袍白马,挺一杆长枪,魅力四射。赵云赵云早年追随刘备,战功赫赫,比如...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郁郁而终?

谢夫人:吴大帝孙权的原配发妻,她为何郁郁而终?

孙权是三国中称帝最晚,也是最年轻的领导者,直到公元229年,他才正式登基称帝。孙权在称帝前,娶过两个女人,谢夫人和徐夫人。下面说一说孙权的原配发妻谢夫人的故事。谢夫人出身江东的书香门第会稽谢氏,她的父亲是谢煚是东汉尚书郎、下邳徐县县令,叔父谢贞是建昌县长。谢煚在黄巾起义后辞官回乡,而孙权的父亲孙坚,...

历史上顺治皇帝与董鄂妃之间的感情是爱吗?

历史上顺治皇帝与董鄂妃之间的感情是爱吗?

常言“最是无情帝王家”,历史上不少帝王为了帝业皆不惜抛妻弃子,背叛手足。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顺治皇帝,清朝的第三位皇帝,爱新觉罗福临。(一)顺治其人顺治是第一位入关的清朝皇帝,这要得益于皇叔摄政王多尔衮。顺治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母就是声名远播的大玉儿博尔济吉特氏,也是孝庄太后,一个撑...

雍正登基生母就是皇太后了 生母为何死活不愿意

雍正登基生母就是皇太后了 生母为何死活不愿意

还不知道:雍正登基后,为何他的亲生母亲死活也不愿意当皇太后?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母凭子贵,似乎是封建社会女人翻身的重要手段之一。几乎每一位皇宫中的女人都盼望着,自己的亲生儿子能当上皇帝,自己能成为皇太后,从此过上高高在上的富贵生活。但凡事都有例外,雍正皇帝的亲生...

张镐:唐朝时期宰相,参与平定安史之乱,颇有功绩

张镐:唐朝时期宰相,参与平定安史之乱,颇有功绩

张镐(?~764年),字从周,博州聊城(今山东省聊城市)人。唐朝时期宰相,代州司功张知古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汲郡张氏,拜名士吴兢为师。得到杨国忠推荐,起家左拾遗。安史之乱爆发,扈从唐玄宗逃往蜀郡。奉命投奔唐肃宗,授谏议大夫。至德二年,授中书侍郎、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