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看了周亚夫的命运,终于明白古代为什么有人要造反了

历史文化1个月前 (05-28)15

最近重读周亚夫,忽然恍然大悟。

古语有云:功盖天下者不赏,勇略震主者身危。

周亚夫对汉朝的功劳不可为不大。

崭露头角的是公元前158年(汉文帝二十二年),匈奴进犯北部边境,文帝急忙调边将防守京师。宗正卿驻守

在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守在棘门,河内太守周亚夫则守卫细柳。

其中周亚夫的军纪更好,即使皇帝亲临也严加戒备,因此得到了汉文帝的赞赏。

汉文帝临死前对汉景帝说,遇到战事可以依靠周亚夫。

望着远去的匈奴,周亚夫还曾提出一个战略,就是布疑兵在山西、河北,主力却出宁夏、甘肃进攻草原,使匈奴首尾不能相顾,一战将其击溃。汉武帝时期出击匈奴,就借鉴了这个战略。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爆发七国之乱,以吴国为首的七国有叛军五十万,而汉朝只有十万。周亚夫采取了避其锋芒坚守不出,断其粮道的正确策略,任由叛军狂攻梁国也拒绝救援。

结果三个月后叛军缺粮,士气骤降,被迫撤退。周亚夫趁机率军出击,大破叛军。

可以说周亚夫对汉朝有再造之恩,说他功盖天下毫不为过。

然而他得到了什么?

虽然周亚夫凭借大功劳担任丞相,但丞相之位却害死了他。

主要有两件事。

之一是窦太后。

在平定七国之乱时,叛军主要进攻方向是梁国。梁王当时压力很大,多次要求周亚夫派兵来支援。但周亚夫为了大战略,拒绝派兵,导致梁王对他十分憎恨。所以每次去京城,梁王都向老妈窦太后说周亚夫的坏话。窦太后也因为周亚夫把自己儿子梁王置于危险境地而十分不满,对周亚夫十分痛恨。

还有就是窦太后想让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汉景帝不愿意。因为汉文帝在位期间窦太后的侄子都没有封侯。直到汉文帝去世后,汉景帝把窦太后的侄子封侯了。

汉景帝推说要跟大臣商量。周亚夫坚决反对,说汉高祖刘邦曾说不姓刘的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为侯,就是违背了先祖的誓约。景帝听了,无话可说。

窦太后知道后对周亚夫更加厌恶。

这其实也怪不得周亚夫。周亚夫只是按照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说的做,你们老刘家的家规关周亚夫什么事?

第二件事是五个匈奴小头目归顺汉朝,景帝非常高兴,想封他们为侯,目的是鼓励其它匈奴人也归顺汉朝。

但周亚夫又反对说:“如果把这些背叛自己国家的人封侯,那以后我们如何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呢?”

景帝听了很不高兴:“丞相的话迂腐不可用!”然后将那五人都封了侯。

周亚夫失落地托病辞职。景帝批准了他的要求。

周亚夫多次违背汉景帝的意思,导致汉景帝对他十分厌恶,于是开始对他进行羞辱。

景帝把他召进宫中设宴招待,想试探他脾气是不是改了,所以他的面前不给放筷子。

周亚夫不高兴地向侍者要筷子,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高兴吗?”

周亚夫羞愤不已,不乐意地向景帝跪下谢罪。

景帝刚说了个“起”,他就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景帝再说话,就自己走了。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周亚夫儿子周阳见他年老了,就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作为他的陪葬品,结果被告发。周亚夫入狱。

因为周亚夫不知道这件事,所以审判官问他,他一问三不知。

景帝很生气,将周亚夫交给更高司法官廷尉审理。

廷尉问周亚夫:“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

周亚夫答道:“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说是谋反呢?”

廷尉讽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

士可杀不可辱。

周亚夫受此屈辱,无法忍受,闭食 *** ,五天后吐血身亡。

看到这里,不禁令人一声长叹。

我忽然想通了,我什么古代那么多造反的。

因为在一个人治社会,皇帝就是法律,任何人只要犯了法,包括太子,只要皇帝一句话就可以处死,更何况是大臣。至于老百姓,更是蝼蚁了。

周亚夫的功劳不可为不大,简直对汉朝有再造之恩,结果是什么下场?

统领十万大军平定叛乱的将军竟然被捕入狱,被廷尉折辱。什么叫“你在地上不谋反,也会在地下谋反?”这是人说的话吗?

这是 *** 裸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是要把周亚夫所谓的“谋反案”办成铁案啊。

试问,没有汉景帝的授意,廷尉敢这样吗?

这是要把周亚夫往死里弄!

所以看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古代那么多大臣或者武将要谋反了。

不谋反,即使你做到丞相的高位,也不安全。

今天你是丞相,明天就可能诛你九族了。

在人治社会,没有任何是一个人是安全的,包括皇帝。

因为别人感到不安全,只有爬上皇帝的高位才能有更大程度(不是绝对)安全,所以会谋反,或者准备谋反,尤其是一些手握大权的大臣武将。

周亚夫本来就没有谋反之心,结果仅仅是因为违抗了汉景帝的旨意,就被羞辱,后被下狱,被污蔑谋反,被逼自杀。

怪不得李陵对苏武说,汉朝刻薄寡恩,果不其然。

历史上有多少唐肃宗对郭子仪的,又有多少像赵匡胤那样杯酒释兵权的?

所以有时候,古代的大臣武将不得不造反。

为了活命。

伴君伴虎自古云,鸟尽弓藏走狗烹。

子胥功高吴王忌,文种灭吴身首分。

可惜了淮阴命,空留下武穆名。

大明天子坐龙廷,文武功臣命归阴。

君王下旨拿功臣,剑拥兵围,绳缠索绑,肉颤心惊。

今日的一缕英魂,昨日的万里长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5/596768.html

“看了周亚夫的命运,终于明白古代为什么有人要造反了” 的相关文章

杨四郎是真实存在的吗?他的历史原型是谁?

杨四郎是真实存在的吗?他的历史原型是谁?

杨四郎的故事最早见于元杂剧,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根据北宋初期名将杨业的经历,及其家族人物改编的杨家将的故事家喻户晓,杨家将因此成为我国民间知名度最高的将门家族之一。在民间流传的杨家将的故事中,以忠义闻名的杨家出了个投敌的子孙,即杨四郎。在故事中的金沙...

古代官员辞官后 古人为何非要告老还乡而不是留在京城

古代官员辞官后 古人为何非要告老还乡而不是留在京城

对古代大臣辞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大臣辞官后,为何不敢留京城享福非得告老还乡?不管是在史料中记载,还是影视剧中体现,我们都能看到京城的官员,在退休或者是辞官后都会将官服脱下,背个小包袱告老还乡。这一点可跟我们现代做法完全相反,假如一个人在北京工作一辈子,基本上...

朱熹是什么人?他伪学逆党的罪名是真实存在的吗?

朱熹是什么人?他伪学逆党的罪名是真实存在的吗?

“庆元党案”实际上是官场上两大集团之间的的一场斗争。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后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级人物,在当政时期颇有政绩,对其评价之高令人瞩目:为老百姓确立理性基础,关心天下老百姓的命运,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为老百姓指明通往美好...

民间关于同治皇帝的死说法有三种 其中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原因

民间关于同治皇帝的死说法有三种 其中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原因

还不知道:同治皇帝死因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同治皇帝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公元1875年1月12日),年仅十九岁的同治皇帝去世。关于同治是怎么死的?民间有几种说法,但没有一种说法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就连可信度最高的死于天花说,即便有清廷档...

雍正帝执政期间,在文化与社会方面有哪些成就?

雍正帝执政期间,在文化与社会方面有哪些成就?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 —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

慕容皝:前燕开国君主,雄毅多权略,崇尚汉文化

慕容皝:前燕开国君主,雄毅多权略,崇尚汉文化

慕容皝(297年~348年),字元真,小字万年,昌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人,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前燕开国君主,西晋辽东公慕容廆第三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慕容皝勇武刚毅,颇有谋略,崇尚经学,熟悉天文,被立为辽东公世子。建武初年,拜冠军将军、左贤王、望平侯。太宁末年,...

历史上真实的石虎是什么样的皇帝?有多残暴?

历史上真实的石虎是什么样的皇帝?有多残暴?

石虎,字季龙,后赵明帝石勒堂侄,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某一段时间,某一个地点,可能会发生一些令我们所难以理解的事情。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儿女都是比较疼爱的,即使不喜欢他们,也不至于虐待对方。但是在历史上,还是出现过一些狠毒...

秦始皇为何要砍湘山的树?详解其真实原因

秦始皇为何要砍湘山的树?详解其真实原因

传说秦始皇曾砍掉“三皇五帝”中尧帝的女儿,也就是舜帝的妻子湘君祠附近湘山的树木,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历史网小编就来给大伙说说。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浮江,(始皇)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