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人老了才明白:亲家关系再好,也要懂得饭有三不吃,礼有三不随

中国历史4个月前 (06-05)350

刘邦有记载的是八个儿子,女儿只有一个,就是鲁元公主。

在鸿门宴之前,项伯向张良通风报信,刘邦就与项伯结为儿女亲家,但是刘邦打败项羽之后,刘邦就再也没有提起这个事情了。

后来,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在汉高帝五年病逝,其子张敖成为新的赵王,刘邦就将鲁元公主嫁给了张敖。

外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吕后想要亲上加亲,所以就让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嫁给了汉惠帝。

古代,亲家是巩固家族势力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俗话说:“亲不亲,一家人。”

在现代,有钱有势的人依然在强强联手,儿女联姻,就如,前几天特步的公主与七匹狼的公子举行婚礼一样。

而普通人的儿女亲家,大多为了儿女婚姻的幸福,只需要彼此维持着恰当的关系。

因此,亲家关系再好,也要懂得:饭有三不吃,礼有三不随。

01、饭有三不吃,促和谐。

其一,人在气头上,别和亲家一起吃饭,免得争吵。

老王去参加老友孙子的百日宴,谁承想却带了一肚子气回来。

原来,他在宴席上碰到了亲家,一言不合就吵了起来,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老王、亲家、老友,他们三个都是认识多年的好朋友,老王前几天却因为女儿和女婿的事情,与亲家闹得非常不愉快。

原因是,女婿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看到自己的女儿被欺负,他一气之下不仅把女婿打了,而且还把亲家也骂了一顿。

为此,两个昔日的好友,因为儿女的事情,翻了脸。

老友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矛盾,专门将二人安排在了不同的饭桌上。

可是,老王却为了争一口气,愣是坚持坐在一张桌子上,他说:“犯错的是他儿子,不是我闺女, *** 嘛跟做贼似的躲着他。”

老友拗不过他,结果二人横竖看不顺眼,阴阳怪气,指桑骂槐,一言不合就争吵了起来。

两人都在气头上,谁也不服谁,谁也不让谁,都只是过嘴瘾,说话一个比一个难听。

最后,不得不把双方的儿女叫来,各自带着自己的父母离开了。

其实,关于婚姻,钱钟书先生解释得最为透彻,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一句话把婚姻的真相说得淋漓尽致,也因此让一部分人对待婚姻心生畏惧,把婚姻当成爱情的坟墓。

但其实,婚姻才是爱情真正开始的时候,倘若拥有经营的手段和本领,会让这份爱变得越来越浓郁;如果没有这个能力,那么再甜蜜的爱情,最终也难逃悲剧的结果。

杨绛先生说,婚姻无非就三样:“相对稳定的两个人一起吃,一起睡,一起聊。吃,经济利益,睡,生理和谐;聊,灵魂伴侣。只要占一样,婚姻就能苟延残喘,两样就可以比较稳定,三样则可遇不可求!若一样都没有,就没必要继续相互捆绑了,不然图什么呢?”

儿女的婚姻,他们已经是成年人,还是主要交由他们自己处理。

父母不宜插手太多,只要儿女婚姻还存续,作为父母就尽可能的不要与亲家闹僵,而是先冷处理,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以免把事情弄的一发不可收拾。

其二,如果亲家很老了,或者身体抱恙的情况,去串门时,不要留下来吃饭,免得麻烦。

老张的女儿,每次回家都会向母亲抱怨父亲,太不为她考虑。

原来,老张爱好喝酒,与亲家是同村人,有事没事就去亲家那里找酒喝。

他每次去,亲家母都要做一桌子菜伺候他与老伴喝两盅。

后来,亲家身体得了一场大病,不能再喝酒了,而老张却依然不管不顾,去找亲家喝酒聊天。

最后,亲家母把所有的怨气都撒向了儿媳妇。

亲家严格意义上说,也只是一门半路亲戚,走的太近,失了分寸,就会给儿女惹来麻烦。

其三,亲家带你去其他的家庭吃饭,你更好别去,免得尴尬。

老李去亲家串门,刚好赶上亲家要去表妹家上礼。

亲家只是开玩笑说:“亲家,今天没空招待你了,要不你跟着我去吃酒席去?”

谁承想,老李却当了真跟着一起去了。结果,他只吃饭不随礼,最后,亲家无奈只好掏了双份礼钱。

为此,亲家觉得老李办事不地道,从此以后,就渐渐疏远了他。

人老了,也不要太多的社交关系。若是亲家自己有应酬,你就早点离开,不让亲家显得为难。

吃饭,是一门处事的学问。

有人在吃饭中吃出了深厚的情谊,也有人在一顿饭后就渐行渐远。吃饭虽小,却见真章。

古人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廉耻。”

其实,人生不论何种境遇,吃饭这样的人情来往,最不能缺的就是礼节。

有时候,一餐饭,看似占了小便宜,实则丢尽了脸面,还滋生了嫌隙。

“世上没有免费午餐,无论什么,总得付出代价。”喜欢在吃饭上钻空子贪小便宜的人,算来算去,终究是算计了自己。

有时候,餐桌上的规矩,既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

吃饭,吃的是饭,交的是人,换的是心。

一粥一饭,一菜一蔬,热气腾腾的食物构成了生活的底色,也映照着世间百态。

莎士比亚说过:“宴会上倘没有主人的殷勤招待,那就不是在请酒,而是在卖酒;这倒不如待在自己家里吃饭来得舒服呢。”

亲家关系,说白了,也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亲家之间吃饭,也要讲究方式 *** 。

02、礼有三不随,讲规矩。

有人曾说道:“关系是怎么来的?不断的送礼,送着送着,阻碍咱的人就消失了,送着送着,贵人就出现了,没有人平白无故的帮咱。

送礼的目的不是求人办事,而是链接关系,关系到位,办事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在农村,还有这样的说法:“隔壁亲家,礼数还在。”

因为成为了亲家,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多了很多需要跟着去随的礼,需要去跟着一起维护的关系。

这就是人情世故。

但这并不代表不管什么礼我们都要去随礼,而是要讲规矩,有些礼没必要随。

之一,亲家的亲戚,于你无关,不必随礼。

在农村老家,亲家的父母过世,家族中每个兄弟都需要上一份正式的礼,而且会登记在册。

日后,我们这边的父母过世,或者其他堂兄弟的父母过世,亲家那边也会回来正式的回礼。

但是,亲家其他的自己的亲戚,无论是白事还是喜事,都不需要去随礼了。

因为,完全没必要牵扯的面太大,牵扯的人太多,并且与他们也都不熟悉,不来往,更不是亲戚关系。

要是硬赶着去凑热闹,就显得有点多余和尴尬了。

第二,尽孝的礼,是儿女的事,你不必代劳。

老家堂兄本来与亲家关系处的挺好的,但是,却因为一件事而生了嫌隙。

原来,亲家的父亲过大寿,堂兄不请自来,去上了一份大礼。

可是,等到堂兄的父亲也过大寿的时候,亲家却没有来,只是儿子儿媳妇上了大礼。

为此,堂兄就对亲家表示很不满意,觉得亲家办事不地道,瞧不起自己。

其实,按理说这件事堂兄真的怨不得他的亲家。

首先,你是自愿去的,人家并没有邀请你去,再者,对于亲家而言,自己的女儿作为孙子媳妇尽到孝道就足够了。

说到底,孝顺老人,这是儿女应该做的事情。

外人来是情分,不来是本分,自己办事不讲究分寸,不讲究里外,就怪不得别人薄情了。

长幼有序,孝顺有方,不是你都要操心的。

第三,自己生活特别困难的时候,不要随礼。

在农村,人们之间的人情往来虽然很浓厚,但是,毕竟随礼的金额还是少一些。

但是,在城市,人们之间的攀比风气则会更加严重,都格外要面子,很多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也都跟着去随礼,有事的时候也通知人家。

邻居、同事、朋友等等都会每年因为各种事情随礼不少,动辄上千元,说白了是一大笔不少的钱。

因此,有不少网友叫苦说道:“随礼随的都快要吃不上饭了。”

其实,有一些人在生活中就是打肿脸充胖子,明明自己能力没有那么强,明明自己的实力没有那么好,却非要打肿脸充胖子。

很多人活在这个世上,都讲究一个面子。

有这样一个段子讲得非常好,“一个人懂得放下面子去赚钱的时候,他已经走出了之一步。当一个人用面子可以赚回钱的时候,他已经成功了。”

但是生活中却有一些人太过于执着于面子工程,而让自己丧失了生活的本质,让自己活得越来越累,最后还是徒劳无功。

比如,与亲家有关的一些礼节,完全没必要非得必须要跟着随礼。

如果有条件,除了儿女的那份,自己也出一份,这是好上加好,但是,如果没条件,日子本来就紧紧巴巴的,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你不去,也没有人怪你。也可以通过儿女,带口信,表达问候,这就不错了。

俗话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有来有往,彼此的关系才能在一餐一饭中更长久,更深厚。

我们也要相信,有品德的亲家,会重情重义,而不是看中金钱,更不会在乎随礼多少。谁都要根据经济状况去随礼,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曾经有人说:“亲家之间尽量少见面,能不见面就不见面,见面多了准没好事。”

亲家本是陌生的两家人,却因为儿女的缘分就有了牵扯,也就有了相互之间的交集,亲家之间互相靠拢也要注意分寸,越界就会易出问题。

从今往后,一分情,一分礼,一分规矩不吃亏。一在礼数,心存善意,大面不缺;二在随缘,投缘可近,缘少可远。

亲家相处,多感恩多感谢多体谅,把握好分寸,才能共同助力儿女小家庭的幸福美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597589.html

“人老了才明白:亲家关系再好,也要懂得饭有三不吃,礼有三不随” 的相关文章

荀勖留下了哪些作品?他对后世带来了哪些影响?

荀勖留下了哪些作品?他对后世带来了哪些影响?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颍川颍阴人。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臣,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勖少年时聪慧好学。初仕于魏,为大将军曹爽掾属,后迁中书通事郎。曹爽被诛后,历任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等职。...

深受汉武帝重用,张汤最后为何还是难逃一死?

深受汉武帝重用,张汤最后为何还是难逃一死?

酷吏是中国古代称呼用严刑峻法的官吏,是我国历史上的打黑策略之一,深受有权利追求的帝王待见。张汤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法家人物。汉武帝手下有名的酷吏、位居汉朝十大酷吏之首。在张汤小时候父亲因为工作需要外出,他在家看守家舍,等到父亲后发现家里的肉都不见了,张汤被父亲打了一顿,张汤不服扒开老鼠洞,以老鼠洞中...

庞统要是没有死在落凤坡 庞统能辅佐刘备打赢司马懿吗

庞统要是没有死在落凤坡 庞统能辅佐刘备打赢司马懿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庞统如果没死在落凤坡,继续辅佐刘备,能打败司马懿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者,作为汉朝的宗亲,他一生的理想就是兴复汉室,但一直到死也没有成功。刘备手下人才济济,一度同时得到了卧龙、凤雏两位当世名人。只可惜庞统早早的就死在了入...

王连: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识人有术,知人善任

王连: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识人有术,知人善任

王连(?~约223年),字文仪,南阳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事刘璋,拜梓潼县令。刘备攻取成都后,加入麾下效力,所治地方都有政绩。迁司盐校尉,管理盐铁收入。识人有术,知人善任,提拔吕乂、杜祺、刘干等贤才,全部官居要职。经营有功,拜蜀郡太守。建兴元年...

刘备和刘璋相比 两人谁的皇室血统更正统

刘备和刘璋相比 两人谁的皇室血统更正统

还不知道:刘备和刘璋谁的皇室血脉更正统?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末三国时代,刘备经过诸葛亮的谋划,夺了荆州,因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故又称“刘皇叔”,而占据益州的刘璋,也是汉朝皇室后裔。那么,值得注意的是,刘备和刘璋谁的皇室血脉更正统一些呢?刘备和刘璋的祖上是什...

敬怀皇后:吴大帝孙权嫔妃,孙休继位后尊其为皇后

敬怀皇后:吴大帝孙权嫔妃,孙休继位后尊其为皇后

敬怀皇后王氏,生卒年不详。荆州南阳人。吴大帝孙权妃嫔。吴景帝孙休生母。又称南阳王夫人、小王夫人。同大懿皇后(大王夫人)没有关系。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儿子即位前就已亡故,景帝继位后,尊王氏为敬怀皇后,将之改葬敬陵。人物生平敬怀皇后,她的母亲起初嫁给王家,生下王...

徐盛: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曾获得君主大壮

徐盛: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曾获得君主大壮

徐盛(生卒年不详),字文向,琅邪莒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在濡须浴血奋战。刘备伐吴地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

程务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唐朝有何贡献?

程务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唐朝有何贡献?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文明元年(684年),唐朝宰相裴炎因为被人诬陷谋反,遭到逮捕下狱。程务挺为了救好友裴炎,于是上书武则天,声称裴炎是遭人诬陷,绝不可能谋反。但程务挺的上书不仅未能拯救裴炎,反而自己也受到牵连,最后二人都遭武则天处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