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大钊身后事:停灵六年终下葬,送葬路上不太平,葬后一月妻辞世

中国历史3周前 (06-05)9

李大钊身后事:停灵六年终下葬,送葬路上不太平,葬后一月妻辞世。这句话似乎包含着一段悲壮的历史。一个革命者被迫害致死,连尸骨都无法安息;妻子为了给丈夫一个体面的安葬,历经艰辛曲折;最后虽然终于如愿以偿,却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段往事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曲折?革命者的妻子又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困难重重的葬礼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令人心痛的事情?妻子为何在葬礼后一个月就离世了?这一切的前因后果又是怎样的呢?

政治动荡时期,爱国革命者李大钊被捕处决

河北乐亭,一片宁静祥和的小城。然而,随着时代的洪流汹涌澎湃,这里也渐渐卷入了国家的动荡之中。李大钊便出生于此,自小时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对书香的痴迷。他的祖父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才,便将他关在书房里攻读经书典籍。

时代的动荡也影响了李大钊。九一八事变后,他对抗日的呼声日渐高涨。毕业于北京大学的他,生性纯朴善良,却也被卷入了那个年代的漩涡。他开始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逐渐加入到了共产主义运动的队伍中来。

作为一名革命者,李大钊从不掩饰自己的政治理念。他在各地巡回演讲,呼吁团结一致,扫除日本侵略者。这种行为在当时无疑是非常危险的,很快他就引起了当局的重视和惦记。

1927年,北伐战争失利后, *** 开始了对 *** 的大肆围剿。李大钊也在这股肃反的浪潮中遭到了牵连。4月15日,在一次 *** *** 中,他被当局通缉,不得不转入地下。后来,经过朋友的出卖,他最终在家中被捕。

狱中的李大钊并未失去勇气与尊严。在法庭上,他平静地说:"这是我的妻子,这是我的两个孩子,她们是乡下人,什么都不懂。"面对审判,他从容不迫,始终保持着革命者的风范。

1927年11月28日,时年38岁的李大钊被以"危害中华民国罪"的名义被处决。就这样,一个热爱祖国、矢志救国的革命者就这样离开了人世,留下了妻儿在世。

妻子赵纫兰艰难坚持,为丈夫停灵整整六年

李大钊被捕后,妻子赵纫兰和几个孩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当年李大钊被处决,留下了一家七口无依无靠。赵纫兰是个乡下人,自小就嫁入李家,未受过多少教育。李大钊去世后,全家的重担便全部落在了她这个妻子的身上。

当时的家境十分拮据,李大钊生前积劳成疾,身无分文。他平日里的薪水都用于支持革命事业和资助贫困学子,家中仅剩下一些欠条。赵纫兰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不得不将家中能典当的东西全部典当出去。

好在李大钊生前有诸多革命友人,他们得知李大钊的不幸遭遇后,纷纷前来探望并资助这个革命者的家人。正是靠着这些前辈的资助,赵纫兰一家才得以维持基本的生计。

尽管生活拮据,但赵纫兰更大的心愿就是为丈夫举办一场体面的葬礼。李大钊去世后,尸体一直停放在北平城内的浙寺,迟迟无法安葬。作为妻子,赵纫兰为此夜不能寐,心中充满了自责与愧疚。

为了实现心愿,赵纫兰四处奔走,寻求帮助。她不顾身体虚弱,带着孩子们一一拜访李大钊生前的同僚好友,如周作人、沈尹默、蒋梦麟、胡适等人,请求他们出面相助。每见一人,她就含泪哭诉:"李先生的棺柩至今仍停放在浙寺,亡者难以入土,我寝食不安啊!"

赵纫兰的诚恳打动了大家。有识之士纷纷伸出援手,资助这场葬礼的经费。就这样,在赵纫兰的坚持下,整整六年的时光过去了,葬礼的准备工作终于完成。

这六年对于赵纫兰来说,是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岁月。她不仅要独自操持家务,还要照料几个年幼的孩子。最困难的是,她本人的身体越来越虚弱,肺部有旧疾在身。可是为了给丈夫一个体面的安息,她咬紧牙关,硬是撑了下来。

波折重重终能下葬,但过程中遭遇暴力冲突

经过六年的艰难坚持,赵纫兰终于为丈夫李大钊筹办了一场体面的葬礼。1933年4月23日清晨,随着哀乐声及《国际歌》的响起,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地从北平城内的浙寺出发。

这是一场规模盛大的葬礼。前来送葬的不仅有李大钊的亲友,还有许多当年与他一同参与革命事业的同路人。更难能可贵的是,许多普通民众自发加入了队伍,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位爱国革命者送行。

就这样,这场原本只是一个家庭的私事,却渐渐变成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群众活动。当行列缓缓通过北平各条大街小巷时,沿途更是吸引了大批观望的群众加入其中。

然而,这场隆重的葬礼很快便引起了当局的高度重视和惶恐不安。当时的北洋军阀统治者视革命分子为了滔天大敌,生怕群众的热情被点燃,从而酝酿出更大的动荡。

因此,在葬礼出发后不久,大批武装便被派遣前来镇压。他们带着枪炮冲锋枪,毫无顾忌地对手无寸铁的群众展开了攻击。当队伍行经白纸坊时,武装分子甚至对前来观望的群众狂射几枪。

面对突如其来的暴行,送葬队伍陷入了一片混乱。人们四散奔逃,有者受伤,有者被当场击毙。而妻子赵纫兰和几个孩子则之一时间保护起了李大钊的灵柩,用身体为之遮挡。

就在这时,一个可怕的一幕发生了。一名年仅十六七岁的女孩被枪击中,当场倒地。赵纫兰目睹了这一切,痛心疾首,泪如雨下。多年的艰辛付出,她原以为终于能给丈夫一个安息,却没想到竟会如此凶险...

在子女的保护下,李大钊的灵柩虽然勉强躲过了攻击,但葬礼的盛况已被彻底破坏。就这样,队伍在一片混乱中艰难前行,终于到达了郊外的安葬地点。

妻子倾尽全力保护丈夫遗体,亲眼目睹暴行

在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中,赵纫兰和几个孩子之一时间将李大钊的灵柩围了起来,用自己的身体为之遮挡。他们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护好丈夫的遗体。

当枪林弹雨从四面八方袭来时,赵纫兰眼见周围无辜群众惨遭袭击,她内心无比痛心。一个人就这样倒在血泊之中,赵纫兰看到那是一名年仅十六七岁的女孩。她们本是街坊邻里,无冤无仇,却遭此横祸。

赵纫兰的泪水夺眶而出,她禁不住嚎啕痛哭起来。作为一名母亲,目睹年轻无辜的生命就这样凋零,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痛心。她祈求着暴行快些结束,可是枪炮声却依旧不绝于耳。

在子女的保护下,李大钊的灵柩勉强躲过了攻击。但就在同一时间,不远处的民众可没有这么好的运气。赵纫兰不忍去看,却又无法移开视线,只能眼睁睁看着亲人朋友遭受伤害。

从街道一端蜂拥而来的,是前来救治伤员的医护人员。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拖着担架奋勇而上,将一个个伤者抬了起来。可就在同一时间,另一端却又有新的枪声响起。

一位勇敢的医生和一名护士在救治途中不幸被击中,当场身亡。周围人目睹这一幕,惊恐万分,四散奔逃。赵纫兰看到他们渐行渐远,心如刀绞。作为妻子,她内疚自己无能为力;作为母亲,她又担心儿女的安危。

就在这个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一支巡逻队拐过街角,他们身着军装,手持长枪,阵仗十分威武。赵纫兰意识到,他们正是当局派来镇压的武装力量。她不由得全身哆嗦起来,生怕他们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和孩子们。

葬礼艰难完成,赵纫兰亦因过度操劳而病逝

就在枪林弹雨中,赵纫兰和儿女们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李大钊的灵柩。虽然侥幸逃过了屠杀,却也吓出了一身冷汗。当巡逻队拐过街角,赵纫兰更是提心吊胆,生怕再次遭到攻击。

好在巡逻队并未进一步加害,而是将枪口对准了其他平民。趁此机会,赵纫兰和儿女连忙抬起灵柩,在一片混乱中艰难前行。

终于,在一路舟车劳顿之后,他们到达了郊外的安葬地点。场面一片狼藉,远非赵纫兰所设想的体面葬礼。然而在经历了那么多波折,她只庆幸能给丈夫一个临时安息之所。

随着一阵哀乐,李大钊的遗体缓缓下葬。赵纫兰泪流满面,她为丈夫扫平墓冢,又在墓前跪拜了三拜九叩首。多年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无怪乎她痛哭流涕。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了赵纫兰的哀悼。她捂着口鼻,面色苍白。在过去的六年里,她为了给丈夫一个体面的安葬,日日操劳奔波,几乎是拼尽了全力。如今终于能安葬丈夫,虽然过程曲折,却也算是完成了心愿。

但是漫长岁月的劳累早已削弱了她的身体。赵纫兰生有旧疾在身,冒雨操办葬礼更是雪上加霜。当天的枪林弹雨更是给她的身心灵带来了沉重打击。在郊野的寒风中,她止不住地咳嗽、战栗。

回到家中,赵纫兰的病情加重了。她卧床不起,日渐虚弱。子女们唤来医生,但医生却称她体弱多病,实在难以救治。

就这样,在葬礼后的一个月,赵纫兰这个可亲可敬的革命者之妻离世了。她临终前还在嘱咐孩子们要勤学修德,将来也要为国家作出贡献。这些话语如同遗嘱一般,让在场者无不哽咽落泪。

赵纫兰用了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对丈夫的最后一个心愿。她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曾被人认为是个"乡下人"。但她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爱与坚韧的赞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6/597590.html

“李大钊身后事:停灵六年终下葬,送葬路上不太平,葬后一月妻辞世” 的相关文章

梁毗:北魏至隋朝大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梁毗:北魏至隋朝大臣,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梁毗(527~610年),字景和,号长璞,安定郡乌氏县人,北魏到隋朝大臣,兖州刺史梁茂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周武帝时,举明经,累迁布宪下大夫。参与灭亡北齐,授并州别驾、仪同三司,册封易阳县子,迁武藏监。隋文帝受禅,历任治书侍御史、大兴县令、京兆郡丞,出任...

新城公主死后以皇后礼下葬,是因为什么?

新城公主死后以皇后礼下葬,是因为什么?

新城公主,唐太宗最幼女,唐高宗同母妹,母文德皇后长孙氏。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提起盛世唐朝,你可能首先会想到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而不一定会想到李治。尽管如此,唐高宗李治在唐朝历史上还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细数封建各个王朝,唐朝的幸福指数还是非常高的,可能是我们心目中最向往的时代...

吕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最终被谁杀害?

吕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最终被谁杀害?

吕凯(?~225年),字季平,永昌郡不韦县(今云南保山金鸡)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任永昌郡五官掾功曹。章武三年(223年),建宁太守雍闿反叛,投降吴国,吴国任雍闿为永昌太守,吕凯闭境抗拒雍闿。建兴三年(225年),丞相诸葛亮南征,表奏吕凯功劳,任...

商鞅和张仪都是秦国的功臣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商鞅和张仪都是秦国的功臣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还不知道:都是秦国功臣,为何商鞅被车裂,张仪却善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最终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其发展进程可谓波澜壮阔。当然,它的发展历程中,历代秦王君主和大臣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和艰辛。在历任秦国宰相中,有两个从魏国来的大臣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张先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先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先 宋代诗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张先是乌程人,出生于北宋建国三十年。那是个好时代哟,读书人最受欢迎,文人最被受尊重,据说犯了该杀头的重罪,也可以刀下留人。那个时代开启了中国古代经济最繁荣、文化最发达的时代。张先的家境比较贫困,父亲张维被迫放弃求仕之路,...

李信在历史上有什么能力,能让秦王如此重用他?

李信在历史上有什么能力,能让秦王如此重用他?

李信,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秦国在当时有个《军功奖励制度》,这个《军功奖励制度》对打仗胜负的奖惩,是有严格规定的。如果打了胜仗,肯定会升级升职。如果打了败仗,一定会降级降职,乃至受到惩罚。可是,秦国将军李信带着2...

历史上诸葛亮与赵云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上诸葛亮与赵云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乱世出英雄。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刘备伐吴兵败,退守白帝城,病危之际,托孤诸葛亮和李严,诸葛亮作为丞相,总揽朝政,负责行政,其中,刘备任命李严为中都护,统领内外军事,成为军事上的负责人。也就是说,内政归诸葛亮管,军事上就归李严管了。这样,诸葛亮似乎就没有军...

历史上贺若敦与贺若弼是什么关系?二人的结局如何?

历史上贺若敦与贺若弼是什么关系?二人的结局如何?

古人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贺若敦生前效力于西魏、北周两朝,以勇武闻名,尤善骑射,“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深得独孤信、宇文泰、杨忠等关陇权贵们的赏识。贺若弼为北周、隋朝两朝大臣,文武双全,“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