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解放初,土匪趁虚攻打 *** ,区助理忽悠百名俘虏:外面早有埋伏

中国历史6天前6

1950年3月7日,下午一点左右,第九区人民 *** 驻地——宋观寨(现泸州市泸县得胜镇宋观社区附近)内,区助理员(当时负责主持区 *** 事务性工作和查讯俘虏)刘作楷坐在审讯室内,看着带过来的那名土匪头目,正准备开口审讯。

突然,一阵杂乱的枪声从外面陡然传来,刘作楷猛地站起身,他一面挥手让人将犯人赶紧带回监内,一面冲出房门,向着枪响的方向狂奔了过去。

“怎么回事?”

刘作楷拦住一个往他这个方向奔逃的人,大声问道。

“土匪!土匪!外面到处都是土匪!”那人指了指外面,惊慌失措地说句,随后便向后面仓皇躲逃去了。

“土匪?”刘作楷心里一惊,昨天县大队、十八军的机枪连、小炮排刚刚离开宋观,前往林坎、破桥、奇峰一带清剿土匪,这部队前脚才刚走,后脚土匪们可就来偷袭了?

当时的刘作楷不知道,此番前来的土匪人数可真是不少,地方上王品文、周超凡两个支队、外加余寿林匪部,共汇集了五百余名土匪,乌泱泱地奔袭而来。

刘作楷听着渐渐逼近的枪声,小跑着巡查了一番宋观寨各个主要道口的岗哨,一看,心里顿时凉了一片。

除了 *** 留守在宋观部分坚守岗位的人员之外,区中队和联防队站岗的人员,全都被土匪们吓破了胆,扔下武器逃跑了。

刘作楷捡了五、六条枪,背着跑回了区 *** 内,随后叫上区 *** 在家人员,抬几箱手榴弹、子弹上 *** 内的碉楼上,准备迎敌。

刘作楷一面命人搬运弹药上碉楼,以免命人赶紧收拾 *** 内的印章、重要文件,并撤掉 *** 机。

匆忙之中,刘作楷还没忘记跑到区 *** 后面的监牢之内,对里面关押着的百余名土匪们提了个醒:

“今天 *** 这边有事,外面的枪声是 *** 设的埋伏,把那些冥顽不灵的土匪们引过来,一举消灭掉。”

刘作楷故作高深地看了这群土匪俘虏们一眼,随后接着说道:

“我们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现在押人员,在战斗期间一律不得声张,如有不遵守规矩,妄图越狱逃跑的,我们可就往屋子里扔手榴弹了!”

屋内的这群土匪们,每个人都是刀头舔血的亡命徒,原本听到外面的枪声之后,都有跃跃欲试之意,此时一听刘作楷的“解释”,顿时都泄了气。

闹了半天,是人家 *** 设的埋伏,枪声这么热闹,肯定是被揍得不轻。同时,这帮匪酋们自打被捕之后,对人民 *** 这边,算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方说话从来一是一,二是二,说敢扔手榴弹,到时候绝对不含糊。

一番“哄瞒”、教育之后,监牢之内的这群蠢蠢欲动的土匪们,瞬间都老实了下来,在后面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当中,最终没有一个敢乱说乱动的,全都老老实实地待在牢狱当中。

镇住了这帮土匪俘虏们之后,刘作楷领着区 *** 现下所有的人,上了 *** 的碉楼之上。

来到上面,刘作楷数了下人,连带当日送粮未走的那名农民老哥,总共六个人。

刘作楷给几位分了枪,对不会开枪的人,简单地交代了几句开枪的 *** ,随后便安排众人在碉楼之上,分守各个方向。

刘作楷和潘旭昌两人,持枪警戒着正对区 *** 寨门的方向;陶俊儒则端着枪,对准后面关押犯人的围墙方向,防范俘虏们越狱逃窜;徐泽昌和那名挑粮农民,则分守着区 *** 两侧的旷野。

分枪时,刘作楷就跟众人商议了,若是土匪在区 *** 外面打枪骚扰,那他们就用步枪还击对方;若是土匪们跑到碉楼根下,那他们就用手榴弹往下砸,炸跑他们;若是土匪们势大,最终攻了上来,蹿到碉楼内部,那大伙儿就不活了,用手榴弹跟他们同归于尽。

众人当时,都已抱定了必死的决心,端着枪,顺着碉楼的枪炮眼向外看去,只见区 *** 寨门外的荒草坡处,蠕动着一个个头戴菜子花、竹枝叶子的土匪,对方爬到碉楼射程范围内后,便缩身到土石后面,举起枪向着碉楼方向开始了射击。

“当时,我和老潘两个人,各自守着枪眼,全力以赴地瞄准着下面的敌人,居高临下,凡是露头出来的敌人,我们立即开枪射击,露出一个,打翻一个;露出两个,打翻两个.....”多年之后,刘作楷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以手作枪,情绪依然十分激动。

随着几名土匪的中弹倒地,土匪们攻打区 *** 寨门的进展顿时受阻,一众土匪们只是不断地向着碉楼方向开枪,却再不敢向前一步。

宋观寨的东大门,也是通往宋观寨正街的主要道路,这个道口是由 *** 机枪连留守在家站岗的战士们和几名伤病员负责防守。

土匪们刚开始进攻岗哨,我站岗的 *** 迅速进寨关上大门,随后跑到寨门处的碉楼内,叫起其他人员和伤病号们,一起投入防御战斗当中。

当一柄重机枪被抬上碉楼,放在了碉楼的枪眼处后,“哒、哒、哒”的猛烈火力,让下面的土匪群中,顿时传出了一阵哀嚎。

双方对峙了三个多小时,这段时间内,碉楼内的刘作楷等人无不感到,有一种度日如年的感觉。

土匪们虽然冲不进来,但一直在外面袭扰,同时对方还扛来了几门土炮,炮的准头虽然不咋地,但炮弹射过来后,土石飞溅,碉楼震颤,还是让刘作楷等人担忧不已。

正当刘作楷他们忧心忡忡之时,梵音寺方向,突然传出了一阵清亮的冲锋号声,碉楼之内沉寂了片刻,随即爆发出了强烈的欢呼声,“ *** 打回来了!”

不多时,一直围在寨外的土匪们开始仓皇撤退,刚才还想着如何从寨门、大东门进犯的土匪们,顿时被赶回来的 *** 打得落花流水,丢枪、弃尸、溃散而逃。

此战一共持续了四个多小时,我 *** 、区 *** 人员均无伤亡,土匪方面被击毙数十人,部众溃散而逃,匪首其一的王剑光被我方生擒。

当晚,区 *** 对王剑光进行了突审,并上报军区批示,次日,王剑光被押赴宋观场,游街示众之后,被押到区 *** 门口的战壕壁上,当众执行枪决。

一场突发的、惊心动魄的匪事,最终化解消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599160.html

“解放初,土匪趁虚攻打 *** ,区助理忽悠百名俘虏:外面早有埋伏” 的相关文章

刘邦逃跑时多次将子女踢出车 车夫舍命相救是真的吗

刘邦逃跑时多次将子女踢出车 车夫舍命相救是真的吗

还不知道:刘邦逃命途中屡次将儿女踢下车,反而是车夫舍命相救,是真的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高祖刘邦在逃命途中,屡次将自己的亲生儿女踢下车,反而被车夫多次舍命相救,此事是真的吗?刘邦确实这么做过,并且因车夫多次舍命救儿女,还曾想杀了车夫。刘邦这么做完全是出于自私,...

后世是如何评价单雄信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单雄信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单雄信(?—621年),曹州济阴县人,隋末唐初时期的猛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骁勇矫捷,善用马槊。勇武过人,号称“飞将”。交好同郡徐世勣,誓同生死。隋朝末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授左武候大将军,参加偃师之战。兵败归降王世充,授大将军。对抗唐军进攻,险些杀害秦王李...

九子夺嫡中八爷党实力比四爷党还要强 八爷党是怎么输的

九子夺嫡中八爷党实力比四爷党还要强 八爷党是怎么输的

对清朝“九子夺嫡”,为何是实力强大的八爷党会输给更弱小的四爷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八爷党不是输给了四爷党,而是输给了康熙。“九子夺嫡”时,八爷党完全就是碾压四爷党的存在,那个时候胤禩从未输胤禛,他稳稳压着胤禛一头。只是,八爷一党的势力越来越大,锋芒也太过暴露,最终...

曹丕篡位刘协下台 刘协后面为何不去投奔刘备

曹丕篡位刘协下台 刘协后面为何不去投奔刘备

对曹丕篡汉后,刘协为何不投靠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0年,魏王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了曹魏政权。曹丕通过“禅让”这样一种远古的方式,完成了政权的交接。王莽篡权不被历代所承认,曹丕接受禅让,则成为此后改朝换代的一种主要方式。曹丕通过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完...

曹魏五子良将中,下场是最惨的人是谁?

曹魏五子良将中,下场是最惨的人是谁?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曹操手下有五位统兵打仗很厉害的将领,被称为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在演义中,这五人当中,有四位死于箭下,只有一位在战场上活了下来。那么,这四位死于箭下的将领,都是怎么死的呢?五人中,谁死的最悲惨?先说...

麋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臣,被刘备待以上宾之礼

麋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臣,被刘备待以上宾之礼

麋竺(又作糜竺)(?~约221年),字子仲。东海郡朐县人, 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麋竺原为徐州富商,后被徐州牧陶谦辟为别驾从事。陶谦病死后,奉其遗命迎接刘备,成为其幕客。更与其弟麋芳拒绝曹操的任命,跟随刘备周旋。在刘备潦倒时,麋竺给予他很大...

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的成就为何完全不同

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的成就为何完全不同

还不知道:高览和张郃一起投靠曹操,为何张郃成了名将,高览则默默无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之所以张郃成为了名将,而高览则默默无闻,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看懂了这些原因,将非常有助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张郃与高览袁绍手下,有四个非常厉害的猛将,号为河北四庭柱...

苏轼是什么人?他被贬黄州是因为i什么

苏轼是什么人?他被贬黄州是因为i什么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创始人,也作婉约诗词。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古城黄州,因苏东坡而闻名天下。黄州对于苏轼来说,是人生的一段重要时光。在这里,他的心态得到进一步的锤炼,直至旷达。在这里,他的文学造诣达到顶峰。在这里,他能感受生活的另一番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