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邦为什么不给戚夫人留条后路?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7-01)321

刘邦为什么不给戚夫人留条后路?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自古帝王多嫔妃。”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封建帝 *** 为主体传承了上千年,而对于皇上这个万人之上的位置,是枭雄向往的顶峰。

不仅仅是因为当了帝王可以统领全国,更是因为后宫中各种各样的嫔妃等着自己去挑选。

随着这些年《甄嬛传》的大火,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了解到了这后宫之中的勾心斗角。但是那只是大清朝的后宫,作为历史中地位更高的皇后之一,汉朝的吕后则是更为心狠手辣。

以至于作为帝王的刘邦都没办法限制住她,甚至就连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戚夫人,也没有能力保护她,导致他去世后,戚夫人遭受到了非人的待遇。

出身名门,深得宠爱

公元前224年戚夫人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虽然表面上看,她只是一户普通人家的小孩,但如果往上查,就可以发现原来戚夫人一族是姬姓周王室的后裔,只是后来因为祖辈孙林父受到了封奖才得姓戚姓。

虽然周王朝早已覆灭,但是作为帝王之后,戚夫人一族又怎么会甘于平庸,其父戚鳃便是当时秦国赫赫有名的战将,只是由于后期秦王朝的倒台,才转而投入汉军麾下。

一直平平淡淡的度过一段生活后,戚夫人也迎了她人生的高光时刻,已经作为汉王的刘邦刘高祖在一次偶然的相遇时见到了她,并对戚夫人一见钟情,立刻将其纳为自己的嫔妃,并对其加以宠爱,并在多次侍寝后生下一子名为刘如意。

而这时的吕后早已年老色衰,对于刘高祖已经没有了任何吸引力,这也使得戚夫人越来越得宠,开始时,吕后虽然嫉妒但也并无其他想法,直到戚夫人产子后,才感受到了危机的存在,并且还听到小道消息,刘高祖也好几次都想将太子这个位置换位刘如意,这也让吕后大为震惊,心中也暗暗酝酿起了一个阴谋。

心意已决,楚歌楚舞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长期战斗留下的伤害,刘高祖的身体已经千疮百孔,击败黥布的军队后便病情加重,倒在了病床上,知道自己时日不多的刘高祖心中对于那换太子的执念越来越深。

以至于当时饱富威望的张良进谏,他也不愿理睬,留下相候之后,便对外宣称自己因病在身不能理政。但就算是这样,依旧有大臣对他进行劝说,不管怎么样也要保住太子。

知道吕后在朝野中的势力已经不是这时的自己能抗衡的了之后,刘高祖表面上同意,内心里却还是在偷偷的计划。

刘邦为什么不给戚夫人留条后路?

于是置办酒席,并邀请太子前来赴宴,没想到的是,太子不但来了身后还跟着商山四皓,这让他大吃一惊,同时心里有在暗自忧伤。

等到酒席散去之后,刘高祖来到戚夫人的寝宫,对她说明了事实,“现在太子的羽翼已经丰满,要想动他恐怕是难上加难了。”

而听到这后戚夫人也小声的哭泣了起来,并为刘高祖跳了一支舞,被情感渲染的刘高祖也跟着唱了楚歌,两人一唱一跳,泪流满面,最终也没能成功换掉太子。

高祖去世,母子安危

眼见自己大限已至,知道要想换太子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之后,刘高祖整天都思考着该怎么在自己死后,保护戚夫人母子。一番苦思冥想之后,终于有了答案,召见刘如意并封他为赵王,虽然这时的他只有十岁。

但是只有这样还远远不够,只有为其找一个坚强有力的相国才能有效地保护年幼的赵王,并且这个人还必须是吕后、太子都敬重的一位大臣。

一番商讨过后终于有了人选,年轻有为的周昌刚好满足所有的条件,立马叫来周昌并亲自为其加官进爵。并写了告诉他说,自己年事已高恐怕没有多少时日,但是最让他放心不下的便是戚夫人母子,希望周昌可以好好辅佐赵王,在自己死后保全他的性命。

在作为这一切之后,刘高祖便再次病倒,但这时却又有传言说,在自己死后,吕后便会派来樊哙来到都城将戚夫人和赵王如意这帮人全部杀死,刘高祖知道后,勃然大怒立刻下令陈平和周勃去军中把樊哙斩首。但最终却因为中途刘高祖的驾崩而不了了之。

刘高祖去世后,以往那些受到他恩宠的嫔妃都迎来了灭顶之灾,把她们通通囚禁了起来,而对待戚夫人则变的尤为苛刻,下命令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并多次派人找年幼的赵王入京,但由于周昌的做阵也只能无功而返,吕后得知后勃然大怒,便先下令派相候入都,将其软禁后,再将赵王召入都城,戚夫人得知自己的儿子被召入都城,便知恐怕是凶多吉少,于是便作下一诗,以表情怀:“儿子为王,母亲为奴,一天到晚舂着米,常与死亡相伴!相隔三千里,谁能告诉你?”

但赵王归来后,并没有马上被处死,因为有着孝惠帝在暗中保护,才得以保全,但这种保护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存在,在一次孝惠帝外出射猎时,吕后见时机来了,便派人进入赵王的寝宫将其勒死,这个被两代皇帝都尽量保全的王爷,终究还是难逃一死。而其母也是在遭受到非人的待遇后,蒙冤惨死。

小结:

刘邦评价戚夫人说:“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馀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戚夫人能在众多嫔妃中脱颖而出,比并常年受到刘高祖的喜爱,不单单是因为她年轻貌美,能歌善舞,更重要的是,她懂得抚慰刘高祖疲惫的心,这才得以让刘高祖喜爱到想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但就算戚夫人再善解人意,也终究是一位弱女子,对面后宫中的种种争斗总是显得力不从心,最终也是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落下了一个凄惨的下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07/197200.html

“刘邦为什么不给戚夫人留条后路?” 的相关文章

李世民为何要将杨氏纳入自己后宫,原因是什么

李世民为何要将杨氏纳入自己后宫,原因是什么

李世民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李世民通过“玄武门政变”,杀死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又逼迫他的父亲李渊退位,从而登上皇位。李世民当了皇帝以后,做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就是他娶了被自己杀死的弟弟李元吉的老婆杨氏。要知道,李世...

陆抗在东吴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陆抗在东吴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公元263年魏灭蜀,公元265年晋代魏,公元280年晋灭吴。称帝建国最晚的吴国,居然是三国之中最晚消亡的一个,也是非常有意思。除了长江天险,各种客观因素之外,人力的因素也不可忽视。今天我们来聊聊东吴最后一位名将——陆抗。出身大...

项羽失败给刘邦之后 项羽为何死都没有过江

项羽失败给刘邦之后 项羽为何死都没有过江

还不知道:项羽败给刘邦后,为何宁死也不肯过乌江?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绝大多数的统治者都希望自己能够一统天下,成为一代明帝,名垂青史。但一旦有了战争,那就会产生成王败寇的结局。最终只有一人能笑着迎接胜利。至于那些失败者,也就在岁月的流逝下,逐渐被遗忘。不过...

愉妃珂里叶特氏能陪伴乾隆59年,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愉妃珂里叶特氏能陪伴乾隆59年,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乾隆一生极为风流、极为多情。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珂里叶特氏,亦称海佳氏,世居科尔沁草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aigiya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海佳氏多冠汉姓为海氏、佳氏、潮氏等。珂里叶特氏,员外郎额尔吉图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三年五月初四(1714年6月15日)。除此而...

李存贤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存贤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李存贤是五代十国的后唐名将,为十三太保之十太保,为李克用家族效力四十多年,真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李存贤是如何为后唐竭忠尽智的呢一,投靠黄巢王贤为河南道许州人,少时赶上黄巢之乱,因此在黄巢军路过许州时前往投...

历史上朱元璋是如何评价元朝的?

历史上朱元璋是如何评价元朝的?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太祖宝训》中说过“元以宽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宽”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是有些让人费解的。有哪些让人费解的地方呢?其一,我们知道,古代统治者都追求“德政”。尧舜时期的德政,是后期历代统治者的样板,是历代统治者...

司马炎被立为王太子后,司马昭为何就突然病死了?

司马炎被立为王太子后,司马昭为何就突然病死了?

司马昭,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公元265年,司马家发生了两件事,一件就是司马炎被立为晋王太子,另一件就是在司马炎被立为王太子后,司马昭突然病死。由于司马昭死得突然,因此让人不由得对他的死生疑。其中,罗贯中就在《...

被围困麦城突围时,关羽留下了周仓是因为什么?

被围困麦城突围时,关羽留下了周仓是因为什么?

关羽,东汉末年名将,,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关羽败走麦城时,孤立无援,刘封和孟达见死不救,糜芳和傅士仁投降,关羽走投无路,没有办法,只得突围,企图回到成都,再卷土重来。在麦城突围时,关羽为何留下一直跟随自己的周仓?用意何在?按理说,关羽应该带着周仓一起突围,为何不...

评论列表

Lisa
Lisa
3周前 (09-11)

关于刘邦为何不给戚夫人留条后路的问题,从普通人的价值观来看:一方面应认识到历史人物的决策往往受到时代背景和自身局限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而言可能涉及复杂的权力斗争和个人情感纠葛等复杂因素导致无法简单评判对错与否;另一方面也应尊重每个人的命运和选择即便身为历史人物也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结局因此不能单一地评价为什么给或没给某人留下后路的决定,总之应该理性看待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行为并尝试理解其背后的原因与逻辑而不是简单地以现代人的视角和价值观去苛责古人所作所为的合理性有待历史的进一步揭示和研究探讨才能得出更加客观全面的结论来指导现实生活和社会进步的方向和意义所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