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朝的府兵制为什么会被轻易瓦解?瓦解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1-14)15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唐朝的府兵制瓦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都知道,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与一个国家的军队实力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征服另一个国家,那么,它必须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不然,这个国家靠什么来取胜呢?一个制度的兴起和衰败,都有着社会演化的背景,而唐朝的“府兵制度”亦是如此。

它曾经是军队的骨干力量,最后,还是落得土崩瓦解了。

府兵制度,又为“军户制度”。最初开始于“汉胡分治”的北朝时期,为了预防 *** 的反抗, *** 基本不许为兵,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就逐渐成为了“军户”。这些人都会被官府列入到了名册之中世代为兵,而其他的农民则就需要缴纳赋税。这一制度,一直实行于南北朝、隋、唐时期。

然而,这一制度更大的好处则是:节约了军费开支。

没有战事时,大家都回家种地,从而,规避了对农业的影响。所以,唐朝一段时间的繁荣,和军队制度的有效执行有着很大的关系。

那么,“府兵制”为何后来被“募兵制”给替代了呢?

这还得从这个制度所依赖的背景和形成分析,隋朝开始规定府兵也要耕田,军籍、制度也更加完善。到了唐太宗时期,这一制度达到了鼎盛。而南北朝到隋朝统一这期间,天下呈现的是混战一片的局面,而且,隋朝统一后很快灭亡了。因此,这个时代的特点让府兵制的优势得以发挥,战斗力也十分彪悍。

但是,国家安定之后,大家更喜欢和自己家人在一起,开始逃避服役。再加上,这个服役期限实在有点久,要从21岁服务到59岁。虽然,不用交税了,但是,要自备装备,负担实在是很重的。除此之外,在战乱时期,当兵是较好的出路,但是,到了和平时期,还有谁愿意去防戎?

本来有一定的轮休时间,可是,到了后来,就被长期强留而回不了家。而且,家中都是老幼妇人,势必会对农耕带来极大的破坏影响。

还有一点,就是社会地位。这从府兵的成因来看,本就带有“地位尊卑”一说,而且,唐初也是继承了这一特点,但是,对这些士兵还是比较尊重的。但是,到了武则天当权的时候,这些人则被贵族借来当做私家的下人使唤,让他们感觉到很没有尊严,当然,这些人会 *** 再做府兵了。

然而,这里面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就是土地兼并。如果说,长期被防戎,会带来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地区的农业荒废,但是,土地兼并则是一个致命的硬伤。而且,士兵虽然不用服徭役,但是,还得靠种田吃饭啊,这是家里的经济来源。

那么,在唐太宗时期,为何这一制度达到了巅峰?

那是因为“均田制”,这个制度被破坏,就动摇了府兵制度的根本,从而,为其埋下了隐患。后来有人说:这个制度的消亡是因为节度使制度,也就是“藩镇”。其实,这是一个因果关系,大家都逃避服役,所以,征调很是困难。无奈之下,唐玄宗才会开始了“募兵制”和“节度使制度”。

那时的藩镇手中有钱,又有一方的行政大权,当然,就掌控了募兵制。因为,这种制度,是雇佣关系,所以,大家都不再为生计犯愁。因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觉得这是在为主人卖力,而不是为朝廷,但是,这却导致了后来一些战役的被动局面,最后,唐朝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亡。

所以,“府兵制”这种制度的消亡,根本的原因在于:朝廷推卸了自己本该有的“责任”——养军队。

但是,府兵制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既缓解了财政压力又不会影响农业生产。对于战时,这是极为有利的,因为,打仗本就是一个消耗。但是,进入太平时代,还用这种思维去管理军队,则会让人产生“懈怠”情绪,还要自备装备,那还不如回家做农民。

而朝廷认为“卫国”是每一个士兵的义务,但是,后来的对手却换成了厉害的匈奴,这也导致军队的伤亡明显增加。除此之外,有一段时期领军的将领青黄不接,让府兵的损耗极大,这就导致大家更加逃避这种还要“自费”的义务。但是,这种制度却依附于“均田制”,该制度的破坏,其被瓦解是迟早之事。

只是,李世民的后人未能真正认识这个制度的基石是什么,只认为:天下百姓都该服务皇家罢了。要知道,历来的社会不安,都是由于百姓的生计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

唐朝的府兵制为什么会被轻易瓦解?瓦解的原因有哪些?

于是,到了宋朝,国家干脆摒弃了这个制度,直接实行“募兵制”。

根据《宋史·兵卫志》相关记载,宋代军事指挥系统由枢密院、三衙、兵部共同掌管。其中,枢密院掌管全国军事调动,直属皇帝管理,拥有对宋朝正规军的调动权。北宋和南宋的军事制度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总的是吸取晚唐、五代军阀割据的教训,皇帝加强集权,削弱大将兵权,以文臣御武事。

结果证明:这样的制度更糟糕,于是,到了明朝,皇帝直接统领大权实行“卫所制”。不过,后来还是没了。可见,历朝历代,无论如何建制,中心主题只有一个,就是强化朝廷对军队的掌控。但是,制度建设并非一成不变,就如这府兵制一样,唐传承时已经更换了好几个版本,所以,才发挥了极大的效力。

在这里,个人觉得明朝的军事制度优于宋朝的军事制度,明朝的卫所制比宋朝的募兵制要好,而唐朝的府兵制又比明朝的卫所制好,因为,卫所兵是世袭军户,禁止科举,属于贱民待遇,所以,最终排序是:唐朝军制优于明朝军制,明朝军制优于宋朝军制。

不过,不管何种建制,如果,老百姓的基本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制度的执行必将受阻乃至崩溃。朝廷和百姓本是相辅相生关系,但是,最终却变成了一方索取,而平衡一旦被打破,国家也就乱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11/346956.html

“唐朝的府兵制为什么会被轻易瓦解?瓦解的原因有哪些?” 的相关文章

清朝火器发展落后是因为康熙吗 康熙是那个千古罪人吗

清朝火器发展落后是因为康熙吗 康熙是那个千古罪人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是不是导致清朝火器发展水平落后的“千古罪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不是,这与历史真相不符合。说康熙抑制清朝火器发展水平落后,是一种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真实的历史真相恰恰相反,康熙不仅仅对清朝火器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而且他对火器的研发和使用非...

乾隆退位后还活了三年之久 乾隆为何还要提前退位

乾隆退位后还活了三年之久 乾隆为何还要提前退位

乾隆提前退位,究竟是什么原因,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古代太上皇,一般都是皇帝在位时期的父亲或者是退位的老皇帝,太上皇名义上至高无上,比皇帝还还要尊贵,实际上并无半点实权,而且有的太上皇甚至连基本的自由都没有,与囚徒无异。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自愿成为太上皇的男人——清朝...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李恢(?~231年),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为建宁郡督邮。刘备攻占益州后,拜为功曹书佐、主簿,迁别驾从事。蜀汉建立后,任庲降都督、交州刺史,跟随丞相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的叛乱,立下赫赫战功,拜安汉将军,封汉兴亭侯,领建宁...

有关于皇太极的死史书都没有详细记载 死因到底是什么

有关于皇太极的死史书都没有详细记载 死因到底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皇太极猝死之谜被揭开,死因确实有些尴尬,难怪史书没有详细记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封建帝制时期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的是是非非历来让人五味杂陈。虽然清朝末期,我们忍受了被列强欺凌的屈辱,但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大清王朝,毕竟作为一个正统的王朝,它能坐稳...

杨国忠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杨国忠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杨国忠是唐朝时期的宰相,杨贵妃族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天宝十五年六月十三日(756年7月15日),唐朝宰相杨国忠带着家人慌慌张张地来到马嵬坡,进入一家客栈休息。没多久客栈外面就响起一阵喊杀声,许多人高喊着:“杀死奸臣杨国忠,杀死奸臣杨国忠!”杨国忠听到...

刘备在入主成都的时候 赵云为何劝刘备分房产和土地给手下

刘备在入主成都的时候 赵云为何劝刘备分房产和土地给手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入主成都时,赵云为何劝阻刘备分田地给诸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云别传》: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

文翁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贡献?

文翁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贡献?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也是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舒县人。他在年少时就十分喜欢读书,之后在担任郡县官吏时受到提拔,汉景帝时期他担任蜀郡守,成为了蜀地的“最高长官”,而他自...

历史上雍正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胤禔和胤礽的?

历史上雍正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胤禔和胤礽的?

雍正皇帝是清盛世承前启后的大政治家,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康熙去世前,在传位给雍正的时候,曾对雍正交代说,让他要善待皇长子胤禔和废太子胤礽。不过,雍正当了皇帝以后,却只是对胤礽稍微好一点,对胤禔却没有任何“善待”的举动,这是怎么回事呢?雍正“善待”废太子胤礽,主要表现在,他上台后,立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