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说死时避开死字?曹操创造此成语沿用至今!
你们知道“百年之后”一词是怎么来的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近千年。但是实话实说,中国文化里面的糟粕也不少,比如,对死亡的避讳。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但是中国人好像特别不愿意面对死亡这件事。三国时期的曹操创造了一个成语,让人们从此不再忌讳说死亡,反而时常将这个词挂在嘴边。
每次提到三国当中的曹操的时候,我们想到的就是一代枭雄,曹操这个人知人善用,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三国当中有很少有人能够遮挡住曹操的光芒,作为一代枭雄,他是历史上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然后天下大乱的时候,他和15路诸侯一起讨伐董卓,平定黄巾,成为了一方诸侯国。他又战败张秀,灭掉吕布,打败了袁绍和袁术,统一了我国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在这里对中口口相传,这就是他在军事上的成就,他没有称帝王,但是没有他成就不了三国的辉煌局面。
曹操的天赋不仅体现在诗歌中,他还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成语,流传了一千多年,如今还有很多人用。曹操还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成语,流传了一千多年,如今还有很多人用。官渡之战胜利后,在经过自己的故乡时,曹操下达了一道《军谯令》:“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
在这首诗中,曹操也是没有直接说死字,而是用了“百年之后”这个词来代替。这个词既表达了死的意思,但同时也没有犯下古人对死的忌讳,也是非常的巧妙。其实有时候同样的意思,换了不同的词就会显得效果更好。而自从曹操说了“百年之后”这个词之后,人们也都开始广泛使用,直到今日老人们还经常会说等到自己百年之后怎么样,可以说是将这个词挂在了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