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晴雯嫉妒的袭人,对待晴雯是什么态度?
你们知道晴雯嫉妒袭人,经常酸言醋语。袭人对晴雯呢?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
袭人作为宝玉身边的之一大丫鬟,后来又成了内定的、没有名分而享受待遇的“屋里人”、姨太太,我们很容易看到晴雯对她的嫉妒。但是反过来说,袭人是否也嫉妒晴雯呢?答案同样是肯定的。
袭人与宝玉非常亲密,亲密到宝玉理想中“同死同归”的终身伴侣,就有袭人一个。而对晴雯再好,宝玉也想着“明儿你自己当家立事”,准备过几年就把她“放出去”。
但是,晴雯在宝玉面前的恣意、任性、不顾后果地放肆、真性真情的任意挥洒,却是袭人万不能及的。就是撕扇子一回,明明是晴雯无理取闹(当然是受宝玉“明儿你自己当家立事”一语刺心,但这仍不能成为她借题发挥、伤及无辜的充分理由),事后却得宝玉赔不是,还得奉送两把扇子供晴雯撕了取乐——虽然大小有异,从本质上来说,和“烽火戏诸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没有区别,都是用“作孽”的浪费,取悦心中的美人。
而袭人呢,不仅在衣饰排场上“省事”,在日常工作中“殷勤小心”,甚至在吃了宝玉的“窝心脚”之后,也不能、不敢发作,反而要安慰宝玉:“没有踢着,还不换衣裳去”。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袭人懂事、识大体,晴雯小气计较、任性、没分寸。但是从当事人的感受来说,她们不过是十几岁的小女孩子。如果连小孩子都要压抑天性,不能撒娇,时刻顾忌“影响”,那人生也太灰色了吧!
也许你会说,上面的分析,不过是主观推测。晴雯嫉妒袭人,作品中有明文写着;袭人嫉妒晴雯,有证据吗?
当然有。不过不是一般人直接联想到的“什么东西”,而是另外的描写。
晴雯被逐,袭人也很伤心,但是看到宝玉更伤心,她只好收泪宽慰。宝玉偏偏在这件事上清醒异常:“知道还能见他一面两面不能了!”并且举出证据:“阶下好好的一棵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我就知有异事,果然应在他身上”。
袭人一方面是不相信宝玉的“应验”之说,另一方面是为了宽解宝玉,于是说出“晴雯是个什么东西”的话来。这并不是骂晴雯,也不是嫉妒,因为下面紧接着是“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认为晴雯与海棠花没有关系,不能与“孔子庙前之桧、坟前之蓍,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坟前之松”以及“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相比。
袭人的逻辑是这样的:晴雯比不了这些正经人,所以这些正经人的草木“极有灵验”,就不会应验在晴雯身上。既然不能应验,那么海棠之死,就不是预兆着晴雯将亡——远兜近绕,还是为了暂时宽慰宝玉。
况且晴雯已经被撵出去了,对袭人丝毫不再构成威胁,袭人还有什么可嫉妒她的?要说嫉妒她,是当她还在怡红院的时候,当袭人赔小心、她却任意挥洒斥骂的时候,才会不由得从心底深处,发出丝丝妒意。
那是什么时候呢?宝玉过生日,比较亲近的大小丫头凑分子给他祝寿,宝玉的同情心又泛滥了:“他们是那里的钱,不该叫他们出才是”。晴雯就反驳他:“他们没钱,难道我们是有钱的?这原是各人之心,那怕他偷的呢!只管领他们的情就是了。”
这样无理冲撞的话,宝玉却甘之如饴:“你说的是”。袭人地位比晴雯高,却得不到这样的待遇,所以开玩笑地说:“你一天不挨他两句硬话村你,你再过不去。”
这话里的“你”是指宝玉。袭人已经不敢向晴雯正面开火,只能调侃似地挑拨宝玉两句。然而要知道袭人一向不善言辞,“没嘴的葫芦”似的。能这样反应敏捷地接上话,就可见她心里对晴雯与宝玉的关系有多不满,已经积蓄了多久了。
就在这两句话里,袭人对晴雯的醋意,尽显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