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张闻天回忆:若非毛主席力排众议,党史就要改写了

中国历史10个月前 (01-26)590

据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在《刘英自述》中回忆,1943年,她和张闻天一起去医院看过王明,期间,王明以挑拨离间的方式对张闻天说:

“40年恩来同志从莫斯科回到延安后,传达了曼努伊尔斯基(按: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的话,说你是我党的理论家。毛主席听后说,什么理论家,背了几麻袋教条回来。”

张闻天听了王明的话,没有附和,而是坦诚地说:

“我们过去确实有点很多错误,应该好好反省。”

1935年夏秋,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和张国焘指挥的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不久,就因为“南下”还是“北上”等问题发生了分歧,这个分歧到两河口会议时已经非常明朗化了。

据杨尚昆回忆,在两河口会议讨论的过程中,博古等几个同志不讲策略和 *** ,用挖苦的方式讽刺张国焘的主张是“麻雀飞进阴沟,进得去出不来,只有死路一条。”

张国焘听后非常生气,质问博古:“你说我是麻雀,你博古懂得什么?你把中央苏区那么大块根据地都掉丢了,不能由李德这个外国人负责吧?你们都要负责。”

最后,张国焘虽然勉强同意了中央的北上方针,但矛盾已经酝酿的很深了。此后又发生了张国焘向党要权,当上红军总政委的事情,以及要求撤销博古总政治部主任,要求中央批准任命四方面军9名干部为政治局委员等事情。

8月下旬,右路军千辛万苦走出草地后,在潘州等了半个月,等张国焘和左路军前来。这期间,又发生了张闻天和陈昌浩的冲突。

事情是这样的:在等待张国焘和左路军北上的日子里,总政治部主办了一份叫《干部必读》的刊物,主编是张闻天。有一次,张闻天在这份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北上南下是两条路线斗争》的文章,内容是强调北上的正确性,以及南下的不可行,但在一些地方措辞用句显得有些不合适。

当时规定,《干部必读》的文章发表时,每一篇都要经过编委会的同意,张闻天于是把自己的这篇文章拿到编委会给大家念,但文章还未念完,编委之一的陈昌浩就拍桌大骂,话说的非常粗鲁,扬言如果张闻天敢发表这篇文章,他就要发动四方面军的干部斗争他。张闻天最后把这篇文章抽了出来,没有发表。

这件事传到毛主席那里后,毛主席生气地批评张闻天说:

“你简直是书生气,这样不懂事,现在写这个文章干什么,一点用也没有。”

毛主席的意思是,在现在这样的僵局下,避免冲突,争取张国焘和左路军北上才是首要的任务。写这样一篇文章,既没有效力,反而增加了冲突,加剧了僵局,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9月8日,张国焘突然致电陈昌浩和徐帅,要他们立刻带着所有右路军南下。这封电报无疑违反了中央三令五申的北上方针,充满了胁迫的意味。这封电报的原文内容争议颇多,无论原文中有没有“武力解决”的字样,不可否认的是,这封电报已经非常严重地违背了党的组织原则,酝酿着分裂的巨大危机。

*** 把这封电报交给中央后,中央面临着两种艰难的选择:

一,委屈求全,放弃原先的北上方针,这样的结果是一步步受张德挟持,最后失去权威和地位;

二,分道扬镳,各走各的,北上虽然是光明的,但单独北上会带来怎样的变数,谁也不能肯定。

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张闻天对这个问题陷入了犹豫,应该说,他的犹豫也属情有可原。尤其是考虑到当时两军已经进行了混编,朱老总和刘伯承带着一方面军的红5军团和红9军团在左路军,和张国焘一起行动,四方面军的红4军和红30军在右路军和中央一起行动。如果各走各的,会不会和右路军中的四方面军的两个军发生冲突,会不会造成“红军打红军”的局面?再者,这样就意味着要和朱老总、刘帅率领的其它一方面军部队分开了,这更加难以接受。

张闻天是一个受过“百分之百布尔什维克”教育的同志,担心这样“不符合布尔什维克的原则”,又因为无法接受不可预测的结果,一时间下不了这种决断。

张闻天等同志后来都承认,当时唯一能做出这种决断的,只有毛主席。如果不是毛主席详陈利害,说服了大家,用“非布尔什维克”的办法带着一、三军团脱离右路军,单独北上,那么,后来的党史会如何发展可能不堪设想。

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单独北上来到陕北后,张闻天同志对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确定“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作战方针等重大决策都是有很大贡献的,用刘英的话说就是:“在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中,张闻天都是支持毛主席的,是同毛主席并肩作战过来的。”

不过,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毛主席才是真正能带来党和人民走向胜利的那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张闻天不贪恋权位,自觉地给毛主席当帮手,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毛主席曾说:“洛甫(张闻天)是不争权的。”张闻天则说:“真理在谁手里,我就跟谁走。”

据统计,从1935年10月到1938年10月六届六中全会,毛主席被正式确定为党的领袖,期间以他们两人联合署名的电报就有286封,占到了张闻天全部电报的2/3。

对于自己在过去工作中因经验不足所犯的错误,张闻天一直虚心地检讨,并且用实际行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41年9月之后,张闻天主动要求离开中央到基层去做调查研究,并在1943年3月离开了书记处。

在党的七大上,王稼祥同志落选中央委员,毛主席专门在大会上动员大家:

“大家要知道,如果没有洛甫、王稼祥两个同志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同志们把好的账放在我的名下,但决不能忘记他们两个人。”

张闻天在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又在不久后的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政治局委员,这体现了毛主席对他信任。

抗战胜利后,张闻天要求前往东北工作,历任合江省(东北九省之一,今在黑龙江省内)省委书记,辽东省(东北六省之一,今在辽宁省和吉林省内)省委书记、东北局部组织部长部长、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为陈云)等职。

建国后,张闻天离开了经济战线去了外交战线,担任驻苏联大使,后又出任外交部之一副部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1/575780.html

“张闻天回忆:若非毛主席力排众议,党史就要改写了” 的相关文章

袁术和袁绍相比 孙策为何投奔袁术而不是袁绍

袁术和袁绍相比 孙策为何投奔袁术而不是袁绍

还不知道:三国里孙策为什么投奔的是袁术而不是袁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咱们都知道三国里的小霸王孙策不仅孔武有力,带兵是一把好手,治国也是一把好手。可以这么说,没有孙策给孙权打下的基础和留下的国业,后来的孙权是没有实力与曹操、刘备相抗衡的,毕竟孙权号称孙十万,他这...

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何要重用他

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何要重用他

对乾隆为什么会重用贪官和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今天终于知道为什么乾隆会重用贪官和珅了。其实乾隆知道和珅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但对于他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何呢?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制衡”。历史上的乾隆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自封自己为“十全老人”,单从字面意义上看...

王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善于军事,曾参与平定淮南三叛

王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善于军事,曾参与平定淮南三叛

王基(190年-261年),字伯舆,东莱郡曲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追封北海太守王豹的儿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基文武兼备,才德过人。东汉末年,起家东莱郡吏。魏文帝时,举孝廉出身,授郎中、青州(王凌)别驾,迁秘书郎。得到尚书仆射司马懿推荐,迁中书侍郎。...

李卫当初养了一个百万人的黑帮 雍正为何对此视而不见

李卫当初养了一个百万人的黑帮 雍正为何对此视而不见

对李卫养着一个百万人的黑帮,满朝文武都怕他,雍正为什么视而不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去世之后,这场“九子夺嫡”的闹剧,已经让整个朝廷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两个派系,内部争斗不断。直到雍正登基,这件事也就结束了。但康熙对太...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而归 刘备怎么做才能打赢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而归 刘备怎么做才能打赢

刘备怎么才能打赢夷陵之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给蜀汉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在这场毁灭性的败仗中,刘备率领的蜀军几乎全军覆没。不过虽然事实证明刘备攻打东吴是错误的决定,可是在刘备出征的时候,蜀汉上下没有人认为蜀军会失败。这说明刘...

在清朝立国的两百多年时间里 期间为何没有出现宦官专权

在清朝立国的两百多年时间里 期间为何没有出现宦官专权

还不知道:为什么清朝统治200多年没有出现宦官乱局的现象?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有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宦官,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出现。先秦和西汉时期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宦官才全由阉人担任。宦官作为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又称太监。因为可以长期接...

张辽的武艺实力有多强 张辽加入蜀汉能成为五虎上将之首吗

张辽的武艺实力有多强 张辽加入蜀汉能成为五虎上将之首吗

对张辽的武力和功劳如何?张辽加入蜀汉,能否成为五虎上将之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白门楼,张辽破口大骂,曹操大怒欲斩之;一向高傲的关羽竟然下跪为张辽求情。屯土山,关羽想要战死以成仁义之名,张辽单骑上山,促成了约三事,变相地救了关羽一命。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之后,封金挂...

刘备临死前真的想对诸葛亮下手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临死前真的想对诸葛亮下手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刘备临终前,到底有没想过除掉诸葛亮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一个草根阶层出生的汉室宗亲,坚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卖草鞋的一步步成长为蜀汉的开国之君。他为践行桃园结义同生共死的诺言,不顾蜀汉上下群臣的反对,率倾国之兵伐吴,为二弟关羽报仇雪恨。时运不济,演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